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与临床研究
    基于2D和3D肝细胞模型的何首乌体外肝毒性评价
    颜玉静, 淡墨, 汪祺, 文海若
    2019, 16(7): 385-392. 
    摘要 ( 457 )   PDF(1194KB) ( 139 )  
    目的 分别使用二维(two-dimension,2D)和三维(three-dimension,3D)培养的人源肝细胞模型评价何首乌醇提物(polygonum multiflorum ethanol extract,PMEE)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side,THSG)的毒性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2D和3D HepaRG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PMEE和THSG处理24、48、144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DNA损伤程度和细胞凋亡。结果 PMEE可明显抑制2D模型中HepaRG的增殖,但对3D模型中HepaRG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MEE对2D模型致DNA损伤作用也强于3D模型。THSG对3D模型中HepaRG的抑制作用强于2D模型,且在3D模型的碱性彗星试验中,THSG高剂量组的凋亡细胞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3D肝培养模型较2D肝培养模型灵敏度高,PMEE与THSG均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经3D肝培养模型代谢后,PMEE的毒性有所减弱,THSG的毒性则有所增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菊洗剂的皮肤安全性及阴道黏膜刺激性研究
    张广求, 张美祥, 谭璐
    2019, 16(7): 393-398. 
    摘要 ( 873 )   PDF(806KB) ( 182 )  
    目的 观察参菊洗剂的豚鼠皮肤致敏性和家兔皮肤及阴道黏膜刺激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豚鼠为模型进行皮肤致敏性实验,以家兔为模型进行完整、破损皮肤及阴道黏膜刺激性实验。结果 参菊洗剂对豚鼠皮肤均未见红斑或水肿等过敏反应;50%参菊洗剂对家兔的完整、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参菊洗剂原液对家兔的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可逆的刺激性;对家兔阴道黏膜无明显的刺激性。结论 参菊洗剂外用较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专栏
    《本草纲目》药物用毒警戒思想研究
    石琳, 刘欣, 张冰
    2019, 16(7): 399-403. 
    摘要 ( 461 )   PDF(779KB) ( 258 )  
    目的 从药物警戒的角度对《本草纲目》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其中蕴含的中药药物警戒思想和实践经验。方法 用传统文献和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对《本草纲目》190余万字文献内容进行筛选,重点总结归纳其与用毒警戒相关的内容。结果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大量在药物使用的不同环节,以增加用药安全或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为目的 的内容和方法。结论 《本草纲目》的用毒警戒思想主要体现在:注重配伍饮食禁忌,提倡理性用毒;重视煎煮法和剂型的选择;强调因人制宜;重视四时用药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草纲目》药物防毒警戒思想研究
    石琳, 刘欣, 张冰
    2019, 16(7): 404-410. 
    摘要 ( 331 )   PDF(902KB) ( 184 )  
    目的 从药物警戒的角度对《本草纲目》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其中蕴含的中药药物警戒思想和实践经验。方法 用传统文献的研究方法,对《本草纲目》中关于药物来源与辨伪、产地与采收、加工与炮制、防范已知的药物不良反应等防毒警戒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 形成《本草纲目》药物防毒警戒思想体系。结论 《本草纲目》防毒警戒思想主要体现在药物的种属及鉴别、药物炮制、不良反应记录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草纲目》儿科有毒中药用毒与防毒思想研究
    王笑, 石琳, 张冰
    2019, 16(7): 411-415. 
    摘要 ( 386 )   PDF(730KB) ( 156 )  
    目的 总结分析《本草纲目》中应用有毒中药治疗小儿疾病的用毒防毒思想,为儿科有毒中药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应用Excel 2016版提取梳理《本草纲目》儿科毒性药物项下[气味]、[附方]等项,建立儿科有毒中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等方法分析其适应证、炮制、配伍、使用方法等情况,研究其用毒防毒思想。结果 应用于儿科的有毒中药共71种,毒性多为有毒和小毒,附方共136首,内服的药物多炮制后入方,用量以一字、半钱居多,使用时多配以米饮或醋调,并且注重配伍减毒。结论 《本草纲目》儿科有毒中药的记载蕴含丰富的药物警戒思想,用毒防毒思想突出,对现代儿科合理用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规与管理研究
    市场份额责任规则对我国迟发性药品致害事件赔偿制度的启示
    鞠梦琪, 袁利佳, 吕旭峰, 杨丽娜, 杨悦
    2019, 16(7): 416-419. 
    摘要 ( 393 )   PDF(675KB) ( 171 )  
    目的 介绍欧美国家的市场份额责任规则,为我国建立迟发性药品致害事件赔偿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法理学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市场份额责任规则的定义、产生背景以及在国外的应用,以期对其在我国药品侵权领域的适用提出建议。结果 市场份额责任规则是以产品具有“可替代性”且存在缺陷为前提。同时是解决由于药品致害结果迟发性,导致受害人难以确定侵权人时的特殊规则。结论 我国在借鉴欧美国家经验建立市场份额责任规则前应当明确产品“可替代性”与“缺陷”内涵、建立企业市场份额统计机制,从而为迟发性药品致害事件赔偿制度提供合理可行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性评价与合理用药
    55例奥司他韦不良反应数据分析
    周虹, 许宁, 张晓, 陈罡, 刘彦杰, 于晓佳, 宫丽丽, 刘丽宏
    2019, 16(7): 420-424. 
    摘要 ( 797 )   PDF(811KB) ( 293 )  
    目的 分析奥司他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了解该药物在我国上市后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及医疗机构主动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从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取2003~2018年奥司他韦相关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有55例报告纳入分析,2016年开始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明显增加,以年龄≤15岁的患儿为主(41例,74.55%),累及系统-器官主要表现为胃肠系统损害及神经紊乱。结论 应对奥司他韦在我国上市后的安全性进行主动监测,及时发现药品风险信号,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糖皮质激素致严重低钾的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的药学实践
    杨虹, 尹冬虹
    2019, 16(7): 425-429. 
    摘要 ( 362 )   PDF(787KB) ( 265 )  
    目的 介绍临床糖皮质激素致严重低钾的微小病变型肾病的药学实践。方法 针对具体的案例,参与糖皮质激素致低钾血症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个体化设计,并提出药学干预建议,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药。结果 临床药师发挥所长,参与方案制定,加强药学监护,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 加强对于糖皮质激素致严重低钾的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的药学监护,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57例伊立替康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莫蓓蕾, 汪涛, 袁鑅
    2019, 16(7): 430-435. 
    摘要 ( 481 )   PDF(771KB) ( 388 )  
    目的 探索伊立替康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防范其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伊立替康”、“开普拓”、“不良反应”、“致”为检索词,检索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伊立替康不良反应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38篇文献并提取文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提取157例病例,老年患者比例较高,原患疾病主要为结肠癌、直肠癌、肺癌、宫颈癌等,不良反应涉及血液、消化、皮肤及附件以及全身等多个系统损害,主要临床表现有骨髓抑制、胆碱能综合征相关表现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用药监测与指导,重视临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院2011~2018年6种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及预后回顾性分析
    李晓丹, 张阳鑫, 刘琛, 白向荣, 闫素英
    2019, 16(7): 436-441. 
    摘要 ( 483 )   PDF(790KB) ( 247 )  
    目的 探究造影剂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造影剂提供基础数据和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含钆及碘造影剂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估算造影剂相关ADR发生率,分析ADR患者的性别、年龄、严重程度、累及系统及ADR发生时间分布。结果 我院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含钆及碘造影剂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177例,涉及男性106例(59.9%),女性71例(40.1%),其中8例为严重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过敏样反应等。72例(40.7%)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10分钟以内。结论 含钆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碘对比剂,提示临床应关注,在给药过程中及停药后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案分析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致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
    胡廷婷, 徐珽
    2019, 16(7): 442-443. 
    摘要 ( 410 )   PDF(593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麻黄中药配方颗粒致排尿困难1例
    张彦丽, 陈路, 桂月
    2019, 16(7): 444-446. 
    摘要 ( 464 )   PDF(612KB) ( 4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致剥脱性角质松解症1例
    赵瑞萍, 李成敏, 杜艳红
    2019, 16(7): 447-448. 
    摘要 ( 343 )   PDF(600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