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及临床研究
    北豆根不同组分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张丽美, 杨倩, 钱晓路, 罗栋, 孙蓉
    2011, 8(3): 129-134. 
    摘要 ( 184 )   PDF(691KB) ( 119 )  
    目的 观察连续给予北豆根不同组分导致大鼠慢性毒性的损伤表现、程度及可逆性。方法 分别给140只大鼠灌胃高、中、低剂量的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样品,除观察一般状况外,检测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剖杀大鼠,精密称取心、肝、脾、肺、肾脏,计算脏、体比值,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停药后,进行恢复期观察。结果 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分别给药27天、33天可导致大鼠体重下降,饮食、饮水不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升高。水提组分的肝体比值增大,醇提组分肝、肾体比值均增大;肝、肾毒性损伤程度与给药剂量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相关性,经过恢复期观察,部分病变不可逆。结论 北豆根不同组分对大鼠长期毒性表现主要是肝、肾损伤,尤其以醇提的损伤最大,且部分病变为不可逆性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式微球分析法检测小檗碱对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刘红, 吕俊海, 牛小红, 马琰岩, 李晶哲, 孙健, 于友华
    2011, 8(3): 135-138. 
    摘要 ( 232 )   PDF(446KB) ( 353 )  
    建立并优化了在FACSAriaⅠ流式细胞仪上应用流式微球分析法(CBA法)检测分泌型炎症细胞因子的方法。用CBA法检测小檗碱对经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IL-6、IL-10、IFN-γ、MCP-1、TNF、IL-12p70等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小檗碱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各种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并呈良好的量效关系。12 mol/L的小檗碱对IL-10、IFN- 、TNF及IL-12 p70的抑制率分别为 5.10±0.24%、18.64±3.95%、22.59±0.56%、68.27±2.49%、48 mol/L的小檗碱抑制作用更显著,抑制率分别为45.62±1.51%、39.00±3.58%、79.61±5.17%、92.03±0.85%。各细胞因子荧光值与其实际浓度具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流式微球分析法是一种灵敏高效、节省成本、重复性好的检测方法,为肿瘤及免疫相关炎症因子的高通量检测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孙著叶
    2011, 8(3): 139-140. 
    摘要 ( 207 )   PDF(378KB) ( 308 )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组和川芎嗪组各40例,均静脉滴注给药。治疗组用氯化钠注射液500mL+奥扎格雷钠80mg,每日1次,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川芎嗪160mg,每日1次,连续应用14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且能降低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头颅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 <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提纯技术研究
    白芍中芍药苷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张轻轻, 乐龙, 王志祥, 欧阳薇, 党蓓蕾
    2011, 8(3): 141-144. 
    摘要 ( 208 )   PDF(457KB) ( 308 )  
    目的 研究微波提取白芍中芍药苷的工艺,得到优化工艺条件,建立芍药苷提取率与主要工艺参数之间的回归模型。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和微波提取,应用STATISTICA6.0 统计软件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别考察粒径、乙醇浓度、液固比、时间、温度、微波功率的选择对芍药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优化工艺条件为粒径60目,乙醇浓度70%,液固比(mL·g-1)13,时间8 min,温度60 ℃,微波功率500 W。在此条件下,微波提取3次,芍药苷的平均提取率为2.225%。结论 采用微波方法可优化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工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波辅助提取雪莲果低聚糖的工艺研究
    李新海, 梁兆辉, 蔡锦源, 杨北妮, 郑好, 陈晓亮, 王志祥
    2011, 8(3): 145-146. 
    摘要 ( 166 )   PDF(429KB) ( 181 )  
    目的 确立雪莲果低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雪莲果中的低聚糖,以雪莲果低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解析剂比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0min,液料比50:1,微波功率700W,微波时间180s,解析剂比7:1。结论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低聚糖的提取率达52.8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张林涛, 张锋, 王志祥, 巫先坤, 蔡锦源
    2011, 8(3): 147-150. 
    摘要 ( 230 )   PDF(506KB) ( 344 )  
    目的 研究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工艺,获得优化工艺条件。方法 以硼砂-氢氧化钙-水为溶剂提取银杏叶黄酮。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浸提温度、液料比、硼砂含量、pH值、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 优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0℃,液料比20:1 mL·g-1,硼砂含量1%,硼砂-氢氧化钙溶液pH值7.42,浸提时间55.3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85.57%。结论 所得优化工艺安全可靠,对工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波提取荆芥中胡薄荷酮的工艺研究
    孙建中, 张轻轻, 王志祥
    2011, 8(3): 151-153. 
    摘要 ( 172 )   PDF(488KB) ( 272 )  
    目的 研究微波提取荆芥中胡薄荷酮的工艺。方法 进行单因素微波提取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着重微波功率、粉末粒径、溶剂浓度、液固比、微波温度及微波时间对胡薄荷酮提取率的影响。实验中利用气相色谱(GC)对胡薄荷酮提取率进行分析测量。结果 优化工艺为微波功率300 W,粒径40~60目,乙醇浓度60%,液固比20 mL·g-1,微波温度50℃,微波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微波提取3次,胡薄荷酮的平均提取率为0.0178 35%。结论 所得实验结果稳定可靠,有助于该产品的工艺优化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波优化栀子苷提取的工艺研究
    欧阳薇, 乐龙, 王志祥, 张轻轻, 党蓓蕾
    2011, 8(3): 154-157. 
    摘要 ( 201 )   PDF(706KB) ( 487 )  
    目的 研究栀子苷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方法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栀子苷的超声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BD组合设计Box-Behnken 中心组合设计拟合试验条件。结果 以栀子苷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多元二次响应回归分析,可得超声提取栀子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 750.87 W、提取时间 46.57 min、溶剂浓度 52.06 %、溶剂体积(料液比)1:64.09 g·mL-1。此最优条件下栀子苷提取率预测为 36.16 mg·g-1,验证值为 35.49 mg·g-1,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 1.85%。结论 此最优工艺条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对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进传统提取工艺 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及安全性
    王志祥
    2011, 8(3): 157-157. 
    摘要 ( 211 )   PDF(516KB) ( 2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及工作研究
    分层分析在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赵璐, 叶小飞, 王超, 钱维, 杜文民, 贺佳
    2011, 8(3): 158-160. 
    摘要 ( 265 )   PDF(467KB) ( 292 )  
    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无法实现用药人群的随机化,因此无法控制数据中的混杂偏倚。如何在分析数据时控制可疑混杂因素的影响,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信号,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通过采用分层分析的思想控制混杂因素,将上海市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用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分层前后混杂因素对信号检测的影响,以期为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的准确监测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注射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概述
    严光焰, 卜迁, 岑小波
    2011, 8(3): 161-164. 
    摘要 ( 242 )   PDF(563KB) ( 286 )  
    通过对当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尤其是针对过敏反应的评价方法的阐述,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质量评价方法探索
    刘斌, 翟伟, 马宁, 周立新
    2011, 8(3): 165-167. 
    摘要 ( 177 )   PDF(695KB) ( 326 )  
    通过应用已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质量评价方法,对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收到的321份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进行质量分析。发现报告表质量评价过程中产品可追踪性较差等问题,提出应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认知度、加强高风险医疗器械的可追溯性管理、开展重点品种报告、评价规范的课题研究等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李泮海, 冯巧巧, 田月洁, 黄琳
    2011, 8(3): 168-170. 
    摘要 ( 203 )   PDF(574KB) ( 247 )  
    介绍了山东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现状;总结了山东省启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以来的主要工作;思考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与性能评价
    董劲春
    2011, 8(3): 171-173. 
    摘要 ( 191 )   PDF(560KB) ( 292 )  
    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已日益成为患者和医疗机构监测糖尿病血糖浓度的重要工具。只有根据不同疾病、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治疗药物等选择不同检测原理的血糖监测系统,才能更好地监测患者的血糖浓度,最大程度降低监测值的偏差。通过对如何选择血糖监测系统以及其性能评价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血糖监测系统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基于功效物质基础的益肾乌发口服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钱晓路, 孙蓉
    2011, 8(3): 174-176. 
    摘要 ( 222 )   PDF(584KB) ( 206 )  
    目的 探讨益肾乌发口服液基于有效活性成分基础上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合理评价益肾乌发口服液补肝肾,乌须发的药效特点以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归纳益肾乌发口服液补肝肾,乌须发上的研究进展。结果 益肾乌发口服液是由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补肝肾,乌须发的药效学特点,可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引起的须发脱落、早白。结论 虽然益肾乌发口服液在临床上不良反应的报道很少,但不能因此就说其没有毒副作用,我们应对益肾乌发口服液中不同药味的毒理学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不同药味的药理、毒理学研究结果综合探讨益肾乌发口服液复方制剂的药理、毒理学特征,在其功效物质成分药效学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其毒性物质及毒性机制相关性的研究,为更好、有效、快捷地指导临床用药及中药复方制剂毒理学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皮肤科药疹患者皮疹特点及药学监护分析
    彭桂清, 沈倩, 张华锋
    2011, 8(3): 177-179. 
    摘要 ( 192 )   PDF(595KB) ( 249 )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皮肤科住院药疹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住院患者药疹的情况和重症药疹的皮疹特点,并对此进行药学监护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12 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确诊药疹的患者42例。结果 药疹致敏药物主要构成为抗生素类(50.00%),解热镇痛类(19.05%),生物制品类(4.76%),抗痛风类(2.38%);药疹疹型主要构成为红斑疹型(69.05%),斑丘疹型 (14.29%),猩红热样、麻疹样、多形红斑样荨麻疹(共占7.14%),固定型疹(4.76%)及重症药疹(4.76%)。结论 抗生素类药物是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抗癫痫类药是重症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故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及时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并加强药学监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60例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张郦, 钱秋红, 宋建宏, 费玥, 凌燕虹
    2011, 8(3): 180-181. 
    摘要 ( 236 )   PDF(584KB) ( 322 )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住院患者中,搜集上报的16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事件,对患者性别、年龄、用法用量、合并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史以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院上报的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主要发生在30~60岁;不良反应/事件共累及7个系统-器官,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肝功能损害;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药物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上报例数多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结论 医疗机构应重视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抗精神病药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病伴出血患者应用维生素K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刘倩, 党大胜, 程非, 赵庆春
    2011, 8(3): 182-183. 
    摘要 ( 222 )   PDF(571KB) ( 831 )  
    出血倾向是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也包括因维生素K缺乏而造成的出血,这时适当补充维生素K是非常必要的,但肝病患者出血的原因及肝损伤的程度不同,对维生素K的使用也不同。通过对维生素K的理化性质及肝病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维生素K对肝脏的影响,及其在肝病伴出血患者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汕头市451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陈德梅, 陈珮瑶, 庄旭心, 蔡德
    2011, 8(3): 184-186. 
    摘要 ( 208 )   PDF(719KB) ( 189 )  
    目的 了解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因素、特点与规律,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汕头市2006~2009年4 51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51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以中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涉及24类药物,以抗菌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中药制剂位居前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居多。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案分析
    枸橼酸喷托维林片致全身皮肤瘙痒1例
    邓永坤
    2011, 8(3): 187-187. 
    摘要 ( 186 )   PDF(518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糜蛋白酶雾化吸入致过敏反应1例
    邝俊健, 吴丽明
    2011, 8(3): 188-188. 
    摘要 ( 199 )   PDF(549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头孢吡肟致过敏性休克1例
    葛红星, 雷招宝
    2011, 8(3): 189-189. 
    摘要 ( 620 )   PDF(544KB)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孢素浓度异常升高致高尿酸血症1例
    丁春雷, 孙健姿, 张熠, 常子倩
    2011, 8(3): 190-190. 
    摘要 ( 207 )   PDF(564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译文专栏
    药物治疗错误:患者的角色
    梁海涛(译), 付文焕, 王大猷(校)
    2011, 8(3): 191-192. 
    摘要 ( 185 )   PDF(1081KB) ( 1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