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21卷第11期目录
    2024, 21(11): 0-0. 
    摘要 ( 214 )   PDF(461KB) ( 1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源性心脏毒性研究专栏(二)
    非布司他心脏毒性的风险信号挖掘与实验观察
    王雪, 丁雪丽, 鲁程锦, 陈思颖, 张晓朦, 张冰, 林志健
    2024, 21(11): 1201-120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393

    摘要 ( 338 )   PDF(2112KB) ( 276 )  
    目的 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的非布司他心脏不良事件,并结合实验观察,分析其风险特点,为降尿酸临床用药安全与警戒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有关非布司他心脏不良事件报告,挖掘其风险信号。在高尿酸血症状态大鼠模型中,设置非布司他高剂量(7.2 mg·kg-1)、低剂量(3.6 mg·kg-1)2个组,观察生化检测中尿酸水平及相关心脏指标和组织病理,在降尿酸条件下观察其心脏风险。结果 美国FAERS数据库中共得到非布司他5 001份不良反应报告、15 989例不良反应,其中涉及与心脏相关的不良事件共992例,显示18个心脏风险信号。非布司他心脏毒性较多涉及男性,年龄大多发生在65岁以上。动物实验观察高尿酸状态下给予非布司他后大鼠尿酸水平显著降低,说明其具有良好的降尿酸疗效;心脏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升高,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降低,且Masson染色显示非布司他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蓝色胶原沉积明显。结论 临床使用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其心脏风险,针对临床不同人群合理选用非布司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复方防治乳腺癌化疗药心脏毒性的系统评价
    刘淑佳, 张晓朦, 陈思颖, 蔡海丽, 张冰
    2024, 21(11): 1209-121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449

    摘要 ( 125 )   PDF(2979KB) ( 150 )  
    目的 以乳腺癌患者化疗为切入,系统评价中药复方防治化疗药心脏毒性的处方应用与疗效,以期为中药防治心脏毒性提供参考。方法 在国内外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收集自建库至2024年4月1日已公开发表中药复方对抗乳腺癌患者化疗心脏毒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Excel表分析用药情形。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42项RCTs,共计受试者2 847例。试验组均在常规化疗用药基础上联用中药复方以对抗化疗药心脏毒性。与仅用化疗药的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显著降低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OR=0.23[95%CI(0.19, 0.28), P<0.000 01],并且可提升左室射血分数MD=9.02[95%CI(6.45, 11.60), P=0.000 1],还可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I的表达量。结论 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效用的中药复方在防治化疗药心脏毒性方面有着较好的优势,为化疗药心脏毒性的中药药物警戒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增强发表(附录)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吴茱萸心脏毒性研究
    殷晓阳, 张晓朦, 刘泽宇, 刘亚迪, 王雨, 林志健, 张冰
    2024, 21(11): 1216-122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472

    摘要 ( 130 )   PDF(2597KB) ( 126 )  
    目的 以用药历史悠久的吴茱萸为示例,探索其心脏毒性潜在作用机制,为其临床用药安全与风险防控提供警戒。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吴茱萸作用于心脏的靶点通路,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讨吴茱萸对心脏代谢通路的影响,分析其对心脏毒性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吴茱萸和心脏毒性的交集靶点有51个,其中包括TNF、IL-6、IL-1β、TP53、CASP3等核心靶点,涉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嘌呤代谢途径,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柠檬酸盐(TCA)循环途径等关键代谢通路。综合分析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与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提示吴茱萸引起的心脏毒性与能量代谢有关,可能通过干扰心肌细胞内TCA循环、嘌呤代谢以及蛋白质的合成分解引起心脏毒性。结论 吴茱萸的心脏毒性与影响心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且由于其对心脏有双向作用,临床用药应注意用量、证候等,加强用药监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公藤心肝肾毒性的风险分析与机制探讨
    陈莉娟, 张晓朦, 高福君, 刘泽宇, 王雨, 张冰
    2024, 21(11): 1224-123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498

    摘要 ( 132 )   PDF(2212KB) ( 128 )  
    目的 以雷公藤为例分析其药源性心、肝、肾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与潜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收集从建库至2024年1月1日的中国知网中关于雷公藤导致心、肝、肾ADR/ADE临床个案报道,采用Apriori关联分析与决策树CART算法,分析其造成心、肝、肾毒性的原因。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GeneCards数据库等收集雷公藤所含化合物及心、肝、肾作用靶点,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其导致多脏器毒性的内在机制。结果 共收集到雷公藤导致心、肝、肾ADR/ADE 50例,其中累及2种及以上系统-器官20例,造成心、肝、肾毒性与服药剂量、疗程的关联性较强,与患者原患疾病亦有一定关联。筛选出雷公藤化合物51个,有效作用靶点153个。通过Venn图获得987个心、肝、肾毒性共同靶点,PPI网络和GO功能分析揭示了TP53介导的细胞凋亡、AKT1及STAT3介导的炎症反应等过程可能与雷公藤的心、肝、肾多脏器毒性相关。结论 雷公藤造成多脏器毒性有着内在关联,有待深入研究,临床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与疗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殖功能中医药研究专栏
    五子衍宗丸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谭天阳, 唐田, 刘柘君, 白雪
    2024, 21(11): 1232-123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635

    摘要 ( 136 )   PDF(1305KB) ( 165 )  
    目的 探讨五子衍宗丸在治疗少弱精子症(OA)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综述近3年来五子衍宗丸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及药理学研究。结果 五子衍宗丸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改善精子质量和数量。主要机制包括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调节内分泌功能、保护血睾屏障、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此外,五子衍宗丸还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基因表达等途径发挥作用。临床研究证实了五子衍宗丸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了其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的疗效。结论 五子衍宗丸在治疗少弱精子症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确切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策略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淫羊藿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改善男性不育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唐田, 谭天阳, 刘柘君, 白雪
    2024, 21(11): 1238-124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638

    摘要 ( 103 )   PDF(1246KB) ( 134 )  
    目的 评估淫羊藿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在治疗男性不育症中的潜力,探讨其在中医药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通过系统文献回顾,分析淫羊藿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在改善精子生成、保护睾丸微环境、调节性激素水平、抗氧化应激及改善性功能障碍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淫羊藿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显示出通过调节关键信号通路和改善细胞凋亡来保护生殖细胞的潜力,同时在改善性功能障碍方面也显示出积极效果。结论 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在治疗男性不育症方面具一定的潜力,未来研究应进一步验证其临床疗效,以促进其在男性生殖健康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补肾生精方对少弱精子症潜在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雪, 陈亚飞, 唐田, 刘柘君, 谭天阳, 刘振权
    2024, 21(11): 1243-124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593

    摘要 ( 93 )   PDF(1286KB) ( 175 )  
    目的 探讨补肾生精方(BSP)治疗少弱精子症(OA)的潜在防治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分析BSP中八味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在OA治疗中的协同效应。结合已有研究数据,评估BSP对改善精子质量的效果。结果 BSP在治疗OA中显示出良好疗效,可能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多途径改善精子质量。临床研究初步表明,BSP能够显著提高OA患者的精子活力和数量,从而提高生育能力。结论 BSP在治疗OA方面具有显著的治疗潜力,其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为O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下一步研究应继续验证并深入研究BSP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以促进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鹿角方调控NF-κB通路抑制血管紧张素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张建伟, 刘力, 徐光临, 时潇丽
    2024, 21(11): 1250-125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494

    摘要 ( 63 )   PDF(1667KB) ( 135 )  
    目的 探究鹿角方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以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建立原代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组、Ang Ⅱ模型组、鹿角方+Ang Ⅱ组、BAY11-7082+Ang Ⅱ组、鹿角方+BAY11-7082+Ang Ⅱ组。检测终浓度为0、0.1、0.3、1、3、10μg·mL-1的鹿角方对心肌细胞表面积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有效浓度10、100μg·mL-1鹿角方对心肌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ANP和BNP的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p-NF-κB p65(Ser536)、p-IKK(Ser176/180)、IκBα和p-IκBα(Ser32)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P<0.01或P<0.05),肥大标志物ANP和BNP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抑炎因子IL-2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p-NF-κB p65(Ser536)、p-IKK(Ser176/180)和p-IκBα(Ser3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IκBα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鹿角方可显著抑制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大(P<0.01),显著抑制心肌细胞ANP和BNP mRNA表达(P<0.01),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P<0.01),显著升高IL-2的水平(P<0.01),并显著降低p-NF-κB p65(Ser536)、p-IKK(Ser176/180)和p-IKBα(Ser32)的蛋白表达(P<0.01或P<0.05),显著增加IκBα蛋白表达水平(P<0.01),且鹿角方对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BAY11-7082相当(P>0.05)。结论 鹿角方可显著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与阻断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UPLC-MS/MS法比较不同产地蒲公英叶中15种成分含量
    雷京奇, 张泽昭, 任东, 王鑫国, 牛丽颖
    2024, 21(11): 1256-126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470

    摘要 ( 83 )   PDF(1184KB) ( 95 )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法测定蒲公英叶中1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为蒲公英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以多重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检测,结合聚类分析和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评价。结果 15种化学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7),精密度和准确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聚类分析和OPLS-DA分析均可把样品分为4类,可将菊苣酸、单咖啡酰酒石酸、芦丁、秦皮乙素、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木犀草苷作为蒲公英叶药材质量标志物的选择参考。结论 建立的方法准确性好,能够为蒲公英叶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孢美唑钠原料及制剂的聚合物研究
    张夏, 刘慧, 姚尚辰, 李进, 宁保明, 胡昌勤
    2024, 21(11): 1264-126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745

    摘要 ( 86 )   PDF(1866KB) ( 115 )  
    目的 建立头孢美唑钠原料和制剂中聚合物的分析方法,为其生产质控和有效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含挥发性缓冲盐的色谱系统结合梯度洗脱对头孢美唑聚合物进行分离,与质谱联用对聚合物进行快速定位和鉴定,采用二维液相色谱法确定聚合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关物质方法中的位置,并考察高效凝胶色谱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头孢美唑聚合物分离的专属性。结果 头孢美唑原料和制剂中存在二聚体,参比制剂和高浓度降解样品中不含聚合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能够同时对有关物质和二聚体进行控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聚合物的专属性优于高效凝胶色谱法。结论 采用的技术路径可为其他聚合物含量较低、定位较困难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聚合物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非靶向蛋白质组学的心脉通片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机制研究
    杜建民, 张晨宁, 张星海, 张文玉, 赵恒利, 温清
    2024, 21(11): 1270-127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474

    摘要 ( 80 )   PDF(1858KB) ( 106 )  
    目的 基于非靶向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探讨心脉通片活性成分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难治性高血压(RH)和控制性高血压(CH)患者的临床样本,基于非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表征两组患者人群血浆中的差异蛋白;利用TCMSP数据库和PharmMapper数据库检索心脉通片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Metascape 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药物与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差异表达蛋白的交集靶点,利用MO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心脉通片活性成分162个,药物与难治性高血压差异表达蛋白的交集靶点2个。心脉通片治疗高血压的关键活性成分为黄芩苷、菠菜甾醇、木犀草素、山柰酚、槲皮素、豆固醇以及β-谷甾醇;核心靶点为肽基-脯氨酰顺式-反式异构酶A(PPIA)、热休克蛋白 HSP 90-alpha(HSP90AA1)。GO&KEGG富集分析涉及前20条信号通路,包括血小板脱颗粒、中性粒细胞脱颗粒、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心脉通片可能通过黄芩苷作用于PPIA发挥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 增强发表(附录)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与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
    罗建超, 杨容, 伏琼, 李季贤
    2024, 21(11): 1276-127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306

    摘要 ( 72 )   PDF(1388KB) ( 91 )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水平与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日至 2023年12月31日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且单独使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结果分为低浓度组(<20 ng·mL-1,17例)、正常浓度组(20~60 ng·mL-1,153例)和高浓度组(>60 ng·mL-1,30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微量元素铁、锌、铜、锰和硒含量,分析血药浓度与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①正常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比较,铁、锌、铜、锰和硒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与低浓度和正常浓度相比,铁、锌含量低,硒含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浓度组铁、硒含量异常比例高于低浓度组和正常浓度组(p<0.05)。③利培酮血药浓度与铁含量呈负相关,与硒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利培酮血药浓度与血清微量元素铁、硒含量呈现相关性,且利培酮血药浓度较高时,铁、锌和硒含量异常的风险较高,建议监测血药浓度及铁、锌和硒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规与管理研究
    药物警戒中基于个例安全报告的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报告规范解读与启示
    梁际洲, 陈晨鑫, 白汪洋, 郭晓晶, 许金芳, 贺佳, 叶小飞
    2024, 21(11): 1280-128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471

    摘要 ( 492 )   PDF(1223KB) ( 528 )  
    目的 对药物警戒中基于个例安全报告进行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报告规范(READUS-PV)进行分析并解读,为国内更好地基于个例安全报告进行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整理分析并解读国际上信号检测领域专家共同发表药物警戒中基于个例安全报告进行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报告规范(READUS-PV)。结果 READUS-PV从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宣言、摘要等7个方面给出14个条目的建议。结论 在实际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研究中,可参考READUS-PV,提升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常见风险点浅析
    沈晓华, 张龙瑛, 丘婧婷, 吴正善, 赵燕
    2024, 21(11): 1284-128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243

    摘要 ( 96 )   PDF(1270KB) ( 128 )  
    目的 分析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常见风险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械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2015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15日期间,某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数据库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厂商和用户使用设备体验数据库中关于ICD的不良事件报告,结合国内召回信息,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D不良事件涉及的器械故障主要为误放电、电池提前耗竭、电极导线故障等;主要伤害为二次手术、感染、心律失常等。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该产品使用风险,权衡患者风险受益比,慎重适应证选择,规范临床使用;生产企业应加强该产品上市后风险管理,认真分析风险发生可能原因,将其作为上市前风险因素识别参考,改进产品设计,增强产品性能,降低产品固有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羟苯磺酸钙口服制剂上市后安全性分析
    孟康康, 汤韧
    2024, 21(11): 1288-129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539

    摘要 ( 145 )   PDF(1384KB) ( 154 )  
    目的 分析羟苯磺酸钙口服制剂安全性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 2004年1月1日至2023 年3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羟苯磺酸钙口服制剂的ADR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汇总;对2000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相关ADR报道进行整理;对国内外药品说明书进行分析。结果 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共有羟苯磺酸钙制剂ADR病例报告 3 815例,其中严重病例182 例,严重病例报告中,皮肤损害报告较多;文献报道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较突出,且患者均伴随有肾功能损害。结论 羟苯磺酸钙口服制剂可致严重皮肤损害,尤其肾功能损害需透析的患者需慎用,医疗机构应关注此风险。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加强ADR监测,及时完善羟苯磺酸钙口服制剂说明书安全性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合理用药分析
    李怡文, 曹可鸣, 兰雨泽, 苏爽, 马洪亮, 张藜莉, 常晓红, 李博
    2024, 21(11): 1293-129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410

    摘要 ( 144 )   PDF(1383KB) ( 175 )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提高处方合格率和促进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选取2023年10~12月期间院内门诊的645张中药饮片处方,研究组为2024年1~3月(612张)和2024年4~6月(615张),分别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PDCA循环管理的处方。通过比较开展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处方点评结果,评价该方法在提高中药饮片处方合格率及减少不合理处方产生的效果。结果 经过2个PDCA循环管理,中药饮片的处方合格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研究第一阶段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的合格率明显提高,从70.54%提高至81.69%(P<0.01),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第二轮循环后,研究第二阶段组合格率达91.87%,与对照组和研究第一阶段组相比明显改善(P<0.01)。在诊断缺失、无中医辨证、特殊煎法未标注及毒性饮片合理使用等方面,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策略显著优化了中药饮片处方的质量,可推动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右美沙芬成分药品说明书的成瘾性提示分析
    刘小会, 周莉, 赵一鸣, 李英, 吴喜蓉, 王晓玲, 徐保平
    2024, 21(11): 1299-130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382

    摘要 ( 168 )   PDF(1372KB) ( 168 )  
    目的 分析我国上市含有右美沙芬成分的药品说明书关于成瘾性提示、国内外关于右美沙芬成瘾性病例文献报道,为右美沙芬临床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含有右美沙芬成分的说明书,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数据库中右美沙芬引起成瘾性的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1年12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药监局”)将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由非处方药转换为处方药管理,同时对11个品名为右美沙芬药品进行了说明书修订,删除“长期服用无成瘾性和耐受性”相关表述。2024年4月30日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调整右美沙芬单方制剂列为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但部分含右美沙芬复方制剂说明书药理作用项下仍标注右美沙芬长期使用无成瘾性。右美沙芬长期服用成瘾性报告共检索到21篇文献,其中国内文献11篇、国外文献10篇,均包含未成年人,多为同伴怂恿诱导,包括明显的戒断症状、欣快感甚至自杀的情况。结论 含右美沙芬成分的说明书需要进一步规范,同时需要加强右美沙芬的培训,提高大众对右美沙芬的认知,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例糖皮质激素药物致高血压的药学监护
    刘鑫, 王国俊
    2024, 21(11): 1303-130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283

    摘要 ( 150 )   PDF(1276KB) ( 178 )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药物致高血压的药学监护要点及临床药师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对2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发生药源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探讨其监护要点、临床处理措施及成效。结果与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有效开展药源性高血压患者的药学监护,能有效协助临床医师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儿童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分析
    丁邑强, 吕志英, 刘沧海, 温琴琴, 方小平
    2024, 21(11): 1306-130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492

    摘要 ( 237 )   PDF(1201KB) ( 182 )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致儿童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临床救治。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2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儿童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相关性。结果 经关联性分析,2例患儿溶血性贫血均为头孢曲松钠所致,均予立即停药,经输血、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头孢曲松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快速识别及适当的免疫学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患者转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分析
    江楠, 王琨, 张钢平, 邢瑞敏, 王海叶
    2024, 21(11): 1309-131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482

    摘要 ( 135 )   PDF(1154KB) ( 166 )  
    目的 探讨1例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诱发过敏性休克的病因和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本院发生的1例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文献回顾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及其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制。结果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用药时间的相关性,认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的关联性为很可能,经过积极抗过敏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过敏性休克症状逐渐减轻并好转。结论 在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风险,提高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认识,尤其是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要提前准备好应对过敏性休克的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吲达帕胺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分析
    骆宇琛, 弓清梅, 徐钰行, 秦树琴, 张囝
    2024, 21(11): 1312-131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280

    摘要 ( 126 )   PDF(1194KB) ( 152 )  
    目的 探讨吲达帕胺引起的罕见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分析1例服用吲达帕胺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例,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对此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进行讨论。结果 此患者经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升压、补液等对症治疗后,氧合改善,胸部CT好转出院。但目前对于吲达帕胺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其发病机制。结论 吲达帕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及电解质失衡等,应警惕吲达帕胺致ARDS的罕见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前胡的一般概况及质量形成因素浅析
    李耀磊, 金红宇, 魏锋, 马双成
    2024, 21(11): 1315-132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255

    摘要 ( 115 )   PDF(1319KB) ( 132 )  
    目的 系统阐述前胡药用的历史、化学成分、药理药效、产区分布、市场需求及质量控制等内容,为前胡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质量控制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现有研究报道,系统梳理前胡药用历史沿革及其关键化学成分分布特征,阐述在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理论基础下,前胡的传统药效与现代药理效用特征。结合文献,对前胡药材的道地产区、主要种植地域、市场需求量及产量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探讨前胡的标准现状及质量情况,并分析其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前胡药用历史悠久且药理活性丰富,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是其主要化学成分,浙江、安徽、江西为前胡药材主要道地产区,在重庆、贵州等地均有大规模种植。目前市场上以家种和仿野生品为主,野生资源逐渐变少。白花前胡乙素是其质量评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2个指标显示,环境地理、抽薹、不同形态等是影响前胡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本文分析前胡药材多个方面,揭示了其基本概况及质量形成因素,对于推动前胡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