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21卷第10期目录
    2024, 21(10): 0-0. 
    摘要 ( 307 )   PDF(466KB) ( 2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谢思华, 高志超, 张维, 邢佳会, 梁经纬, 孟繁浩
    2024, 21(10): 1081-108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287

    摘要 ( 214 )   PDF(1192KB) ( 202 )  
    目的 探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在治疗该靶点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重点讨论EGFR的靶向治疗方案,并详细阐述EGFR-TKIs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持久性(DTP)细胞的特征和EGFR突变导致NSCLC耐药的机制基础。结果 EGFR靶向治疗疗效显著,但会引起药物耐受或耐药细胞的出现,最终导致肿瘤复发。结论 深入研究药物耐受性和获得性耐药的根本原因,有助于提高癌症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长期灌服细辛水煎剂及其主要马兜铃酸类成分对小鼠主要脏器的影响
    刘美婷, 孟晶, 田婧卓, 赵雍, 易艳, 李春英, 柳辰玥, 崔爽, 张宇实, 王连嵋, 梁爱华
    2024, 21(10): 1087-109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200

    摘要 ( 147 )   PDF(2356KB) ( 180 )  
    目的 研究细辛散剂(AHP)及水煎剂(AHD)单次灌胃给药,以及细辛水煎剂、与其等量的主要马兜铃酸类成分(AAs)连续24周反复灌胃给药对小鼠主要脏器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急性毒性实验:以细辛散剂(692倍临床剂量,11.54 g·kg-1)、水煎剂(500倍临床剂量,25 g·kg-1;1 000倍临床剂量,50 g·kg-1)灌胃小鼠,观察给药后14 d内动物的毒性反应。长期毒性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对照组(CMC-Na, 0.02%),马兜铃酸-Ⅰ阳性药组(AA-Ⅰ,27.2 μg·kg-1)、马兜铃酸-Ⅳa组(AA-Ⅳa,27.2 μg·kg-1)、马兜铃内酰胺-Ⅰ组(AL-Ⅰ,13.5 μg·kg-1)、细辛低剂量组(10倍临床剂量,0.5 g·kg-1)、细辛中剂量组(31.6倍临床剂量,1.6 g·kg-1)和细辛高剂量组(100倍临床剂量,5 g·kg-1),分别在连续给药12、24周及停药恢复8周后取其主要脏器称重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在给予细辛散剂后5~30 min全部死亡,细辛水煎剂单次给药后14 d观察期内未见小鼠死亡及异常情况。长期毒性实验中细辛及其所含主要马兜铃酸类(AA-Ⅳa,AL-Ⅰ)连续给药24周后,小鼠未见死亡及异常情况,主要脏器(心、肺、脾、肾上腺、脑、睾丸)与对照组相比未见因药物引起的病理学改变,停药8周后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 细辛水煎剂相对安全,高剂量细辛水煎剂中所含等量的AA-Ⅳa、AL-Ⅰ在本研究中对小鼠相对安全。但鉴于本研究数据有限,仍不建议细辛水煎剂过量或长期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时间点使用活血化瘀法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邢毅超, 刘若凡, 王悦, 张根明
    2024, 21(10): 1095-110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281

    摘要 ( 87 )   PDF(1688KB) ( 152 )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使用活血化瘀法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法是否有增加血肿大小的风险,比较不同时机用药的作用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根据首次给药时间先后分为预给药组、6 h组、24 h组。使用尾状核注射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造模前,预给药组于连续7 d予脑血疏口服液每日灌胃给药,其余各组每日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预给药组和6 h组于造模后6 h首次给药,24 h组于造模后24 h首次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至造模后72 h。上述过程中给药或给水均间隔24 h 1次。造模后24 h和72 h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血肿体积进行评估,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大鼠行为学进行记录和评估,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CD36表达水平。结果 血肿体积评估:与造模后24 h相比,造模后72 h时预给药组、6 h组、24 h组血肿体积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显示各实验组造模的血肿清除率均小于模型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造模后72 h,与模型组相比,各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CD36表达:造模后72 h,预给药组及6 h组CD36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急性期使用活血化瘀法不会增加出血风险,超早期用药血肿清除作用更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介导CD36促进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不等同于西药的抗栓或抗凝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靶向c-Met/CD47 CAR-T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
    王如梦, 斯琴
    2024, 21(10): 1103-111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339

    摘要 ( 98 )   PDF(3599KB) ( 136 )  
    目的 体外研究敲减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的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等影响,制备靶向c-Met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并观察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效能。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WB)检测卵巢癌细胞系c-Met的表达情况;转染敲减c-Met,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细胞克隆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侵袭(Transwell)、细胞划痕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情况及慢病毒感染细胞的阳性率;CCK-8检测CAR-T细胞在靶细胞刺激下的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细胞的杀伤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的释放情况。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注射T、CAR-T、c-Met CAR-T、c-Met/CD47 CAR-T效应细胞组,测肿瘤重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研究CAR-T细胞对卵巢癌的治疗作用。结果 显示SKOV3细胞系c-Met表达量高;与对照组相比,敲减c-Met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降低及凋亡率增加;G1、S期降低,G2期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AR-T、c-Met CAR-T、c-Met/CD47 CAR-T细胞的感染效率分别为97.42%、97.39%、97.35%;CCK-8检测显示c-Met /CD47 CAR-T细胞对靶细胞的增殖潜力显著增强;LDH检测显示c-Met/CD47 CAR-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显著增加;ELISA检测表明SKOV3诱导c-Met/CD47 CAR-T细胞释放更多的IFN-γ和IL-2;皮下注射SKOV3细胞时c-Met/CD47 CAR-T细胞组裸鼠移植瘤重量小于T、CAR-T、c-Met CAR-T细胞组;HE结果显示各细胞治疗组中组织器官均未见生理结构破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Met/CD47 CAR-T细胞组中c-Met阳性着色较弱。结论 c-Met/CD47可作为CAR-T细胞治疗卵巢癌的分子靶点,并能够对c-Met表达越高的卵巢癌细胞靶向识别、杀伤能力越强,同时更能提高增殖能力和细胞因子释放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规与管理研究
    国内外细菌内毒素能力验证项目的比较研究
    徐美宝, 裴宇盛, 刘雅丹, 陈晨, 杜颖, 李文龙, 刘涛, 蔡彤
    2024, 21(10): 1113-111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352

    摘要 ( 160 )   PDF(1178KB) ( 159 )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细菌内毒素能力验证方案与结果,总结能力验证方案设计经验,提高实验室细菌内毒素检测质量控制水平,从而丰富药品质量检测手段。方法 分别介绍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美国查尔斯河实验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细菌内毒素能力验证计划内容,讨论分析待测样本来源与满意度和结果评估方案的关联性。结果 各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各有特色,采用真实样品和多个待测样本作为能力验证样品,比标准内毒素样品检测满意率较低。结论 建议细菌内毒素检测能力验证采取多种模式,能力验证方案应重视采用真实样品进行,加强针对细菌内毒素检测不确定度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国内细菌内毒素检测能力验证水平,保证内毒素的检测准确可靠性,从而保障注射剂相关药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药药物警戒研究
    张晓朦, 贺鑫, 杨莹, 张冰, 林志健
    2024, 21(10): 1118-112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391

    摘要 ( 227 )   PDF(2882KB) ( 304 )  
    目的 基于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药药物警戒为主题的期刊文献,构建中药药物警戒研究知识图谱,探讨其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方法 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以“中药药物警戒”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机构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其作者分布、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共纳入2 785篇中文文献和229篇英文文献,主要突显出3个研究团队与研究机构。研究范畴主要集中于中药不良反应的识别、中药毒性机制的理解、中药风险防范与合理用药转化3个方面,研究内容不断深入、丰富。国内外发文热点各有侧重,对中药注射剂等安全问题关注持久。结合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思考,建立中药药物警戒发展与研究思维导图。结论 中药药物警戒的建设应在传承中医药传统的同时,创新发挥现代技术优势,示范引领国际植物药药物警戒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真实世界维生素注射剂用药模式分析
    孙雪林, 杜娇, 谭琴, 张亚同, 胡欣
    2024, 21(10): 1125-112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546

    摘要 ( 141 )   PDF(1331KB) ( 148 )  
    目的 对住院期间使用维生素注射剂的患者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模式和药品使用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源于10家三级甲等医院,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入院接受过维生素注射剂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科室、诊断、用药情况等。应用MySQL 5.7和Stata 17软件进行数据治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 P75)]进行表示。结果 共31 307人次接受维生素注射剂,其中17 860人次(57.05%)为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52.23%,医疗付费方式以医疗保险付费为主(92.51%)。使用人次前5位的临床科室为普通外科(23.43%)、重症医学科(9.90%)、肛肠科(8.15%)、肿瘤科(7.75%)、泌尿外科(7.52%)。使用人次占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肺炎(病原体未特指)(5.14%)、胃恶性肿瘤(4.64%)、其他医疗照顾(3.72%)、结肠恶性肿瘤(3.56%)、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3.40%)。氯化钾(4.48%)、胰岛素(2.40%)、人血白蛋白(1.43%)、呋塞米(1.09%)、葡萄糖酸钙(1.08%)、肝素(1.04%)、复方氨基酸(18AA-II)(1.00%)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合并用药。结论 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在使用维生素注射剂的患者中,普通外科患者最多,肺炎(病原体未特指)患者最多。通过对维生素注射剂用药模式分析,明确特征类型患者,指导临床用药,使更多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相关性肝损伤潜在可疑中药识别及临床特征分析
    王恒鑫, 顿文亮, 胡婧文, 李青, 赵泽玉, 骆天炯
    2024, 21(10): 1130-113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246

    摘要 ( 203 )   PDF(1466KB) ( 268 )  
    目的 探讨通过医院大数据平台发现药物性肝损伤风险信号的方式,筛选出可能会诱发肝损伤的相关中药,分析中药相关性肝损伤的易感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数据,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先确认存在肝损伤,其次除外其他肝病,再通过Roussel-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对药物与肝损伤的因果关系进行量化评估;再剔除合并用药中致药物性肝损伤使用化药(主要是A类及B类的药物)的住院患者,发现并整理出可疑中药品种,分为可能、有可能、不太可能、不可能4类。结果 共收集肝功能异常患者2 056例,筛选出可能中药相关性肝损伤患者142例,其中可能及有可能药物种类主要包括解表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等。结论 可疑中药种类涉及范围较广,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可能与人体机体状态、药物本身有关,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免疫炎症促进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41例靶向抗肿瘤口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郭益俊, 陈霞, 孟萍
    2024, 21(10): 1137-114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139

    摘要 ( 175 )   PDF(1469KB) ( 201 )  
    目的 研究靶向抗肿瘤口服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特点和数量,挖掘其ADR可疑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对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到的141例靶向抗肿瘤药所致ADR报告中的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ADR严重程度及转归、ADR累及系统-器官、ADR临床表现及发生例次等进行分析,并运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挖掘ADR信号。结果 141例中共涉及23个药品,共发生164例次ADR,累及13个系统-器官。发生例次排名前3位的ADR为皮疹(28例次, 17.07%)、高血压(16例次, 9.76%)、腹泻(14例次, 8.54%)。共挖掘到8个药物的13个可疑ADR信号。其中安罗替尼的可疑信号为3个:高血压、口腔溃疡、手足综合征;阿帕替尼的可疑信号为3个: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奥希替尼的可疑信号为2个:皮疹、腹泻;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吉非替尼和伊马替尼的可疑信号均为1个:皮疹;瑞戈非尼的可疑信号为1个:腹泻。结论 在患者使用靶向抗肿瘤口服药期间,应重点监护老年人群等特殊群体;重点关注首次用药1个月内的患者;重点监测皮疹、高血压、腹泻、手足综合征、口腔溃疡、蛋白尿等ADR并做好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7例注射用尤瑞克林不良反应分析
    陈春燕, 汤颖婕, 赵海霞, 潘慧敏, 朱青梅
    2024, 21(10): 1143-114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064

    摘要 ( 124 )   PDF(1346KB) ( 135 )  
    目的 研究注射用尤瑞克林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本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监测上报的注射用尤瑞克林ADR报告,对患者的基本信息、ADR类型、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ADR转归及处理措施、用药合理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97例注射用尤瑞克林ADR中,男性患者居多为64例(65.98%);用药天数最短为1 d,最长13 d;单用尤瑞克林的患者12例,联合使用降压药物或其他脑梗死药物的患者85例;80例(82.47%)发生于首次用药24 h内;ADR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和消化系统,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出汗、恶心、呕吐等,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大部分好转;新的ADR 29例次,严重ADR 2例次,新的严重的ADR 1例次。不合理用药14例。结论 临床使用注射用尤瑞克林时应重视相关ADR监测,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9例替雷利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分析
    汪滢, 黄珊, 沈钦勇, 连霞, 常颖, 江彦, 林兵, 黄爱文
    2024, 21(10): 1148-115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261

    摘要 ( 175 )   PDF(1306KB) ( 250 )  
    目的 分析替雷利珠单抗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临床表现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上报的79例替雷利珠单抗相关ADR报告(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对患者基本情况、药物使用情况、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处置与转归、关联性评价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9例替雷利珠单抗相关ADR报告中,88.61%的ADR发生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1~5个周期后,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皮肤毒性、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肌炎、肺炎等,其中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和过敏性休克为说明书未载明的严重ADR。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大部分ADR逐渐好转。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少数严重ADR可危及生命,临床应合理使用,加强用药监护,及时对症处理,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拉米夫定肾脏及泌尿系统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李金洋
    2024, 21(10): 1154-115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666

    摘要 ( 148 )   PDF(1349KB) ( 162 )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拉米夫定肾脏及泌尿系统不良事件相关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的不良事件,根据首要怀疑药物,以替诺福韦、奈韦拉平、齐多夫定、阿德福韦为对照组,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结合压缩估计算法对拉米夫定肾脏及泌尿系统(含各类检查中肾脏、泌尿道检查及尿液分析)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并分别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进行亚组信号挖掘。结果 拉米夫定组和对照组发生的肾脏及泌尿系统(含各类检查中肾脏、泌尿道检查及尿液分析)不良事件分别为1 165、2 713例次。与对照相比,拉米夫定的肾功能损害风险更高。除肾功能损害外,HIV组肾衰、HBV组中毒性肾病风险均较对照更高。HIV合并HBV感染是拉米夫定引起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提示拉米夫定存在肾脏及泌尿系统损害的风险,该发现可为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增强发表(附录)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维泊妥珠单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顾晨晨, 宗留留, 姚亚敏, 沈杰
    2024, 21(10): 1159-116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215

    摘要 ( 133 )   PDF(1408KB) ( 224 )  
    目的 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数据库中挖掘信息,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SAS 9.4对美国FAERS数据库中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的报告进行筛选,并采用报告比值比(ROR)和信息成分法(IC)对筛选出的数据进行信号值的计算,再根据信号检测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筛选出首要怀疑药物(PS)为维泊妥珠单抗的报告636份,除去产品问题、各种手术及医疗操作和原发疾病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等信号后,维泊妥珠单抗相关ADE信号阳性的报告例次共233例次。其中,维泊妥珠单抗相关ADE报告例次排名靠前的有超说明书使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热、血小板计数降低和血细胞减少症等,其中COVID-19、肾功能损害和心力衰竭等首选语未被药品说明书收录;信号强度排名靠前的有锁骨下静脉狭窄、巨细胞病毒胃肠溃疡、嗅觉障碍等,其中,锁骨下静脉狭窄、嗅觉障碍等首选语未被药品说明书收录。结论 维泊妥珠单抗可疑信号的挖掘大致与说明书一致。在维泊妥珠单抗的使用过程中,除密切关注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等说明书提及的不良反应外,还需警惕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症以及COVID-19感染等潜在ADE,可以密切监测血常规、心肾功能,并观察是否有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情况出现,必要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贝纳柯克斯体椎体骨髓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沈江华, 孔超, 潘福敏, 褚燕琦
    2024, 21(10): 1166-116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221

    摘要 ( 94 )   PDF(1141KB) ( 154 )  
    目的 通过对1例贝纳柯克斯体椎体骨髓炎患者的病例介绍,探讨临床药师开展特殊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的切入点及在罕见病原体导致感染患者治疗过程的作用。方法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 1 例由贝纳柯克斯体引起腰椎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协助医生分析患者病史及病原学特点,提出敏感药物治疗方案,并对其持续进行药学监护,协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并持续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结果及结论 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以特殊病原菌引起罕见部位感染为切入点,对患者开展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病情稳定好转。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团队可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缩宫素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样反应1例分析
    巨康璐, 常瑛, 刘振国
    2024, 21(10): 1169-117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316

    摘要 ( 191 )   PDF(1157KB) ( 189 )  
    目的 分析缩宫素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样反应的病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例稽留流产患者,在清宫术后使用缩宫素注射液连续用药第2天,在静脉滴注2 min后发生严重过敏样反应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患者发生的严重过敏样反应很可能与缩宫素注射液有关,此类情况在临床比较少见。患者经有效的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 临床应用缩宫素注射液时,需全程防范严重过敏样反应的发生,及早发现与处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帕米膦酸二钠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1 例分析
    刘猛, 方可, 严家菊, 刘梦, 何曼云, 魏良兵
    2024, 21(10): 1172-117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106

    摘要 ( 101 )   PDF(1255KB) ( 146 )  
    目的 探讨帕米膦酸二钠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特点,为临床防治不良反应和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例帕米膦酸二钠导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评价方法进行关联性评价,文献回顾帕米膦酸二钠常见不良反应和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制,讨论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药物与用药时间的关联性,考虑帕米膦酸二钠导致过敏性休克可能性大,患者经积极救治后,过敏性休克症状得到缓解。结论 临床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应警惕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用药期间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米索前列醇片致重度过敏性休克1例分析
    姜仁俊, 覃树勇, 王媛, 罗穗
    2024, 21(10): 1175-117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201

    摘要 ( 160 )   PDF(1186KB) ( 132 )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片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及其不同给药途径的影响,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例29岁女性药物流产患者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片(400μg)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并致心搏骤停的可能原因,检索同类文献病例,提出用药建议。结果 患者服用米索前列醇片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心搏骤停,分析相关用药和给药时间,考虑疑似为米索前列醇引起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梳理相关文献和病例,提示不同给药途径皆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米索前列醇片可能会增加心搏骤停不良反应的风险,临床用药时需警惕,并做好用药教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致神经肌肉阻滞1例分析
    张皓, 曹树刚, 贺军, 徐文安, 夏明武
    2024, 21(10): 1178-118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295

    摘要 ( 123 )   PDF(1173KB) ( 157 )  
    目的 探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致神经肌肉阻滞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对1例51岁牙周脓肿患者应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后出现肌无力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使用替硝唑联合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后出现肌无力,肌无力症状可能与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有关,怀疑为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导致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肌力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发现肌无力症状时需考虑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引起的可能性。对于合并使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的患者,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应谨慎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利度胺片致β地中海贫血患者继发性闭经1例分析
    尹春燕, 孔文强, 杨焜
    2024, 21(10): 1181-118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468

    摘要 ( 112 )   PDF(1360KB) ( 170 )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导致β地中海贫血患者继发性闭经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1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接受沙利度胺片治疗致继发性闭经病例,结合相关文献,讨论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结果 患者在沙利度胺治疗5个月后出现闭经,停用4个月后,月经再次出现,激素恢复正常水平,考虑该闭经不良反应很可能为沙利度胺引起。结论 沙利度胺可以导致高促性腺激素闭经,在治疗期间需警惕其发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法尼醇X受体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和药物研究进展
    胡莉, 杨伟峰, 刘婷, 冯伟红, 卢晨娜, 李春
    2024, 21(10): 1184-119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531

    摘要 ( 118 )   PDF(1504KB) ( 203 )  
    目的 综述法尼醇X受体(FXR)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以FXR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方法 对FXR通过调控胆汁酸的生成、代谢、转运以及肠肝循环等方式改善胆汁淤积的机制进行阐述,对FXR具有的抗炎、抗氧化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和机制进行论述,对甾体和非甾体类FXR激动剂和FXR拮抗剂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试验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常见疾病,其致病机制复杂,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用药的复杂性。核受体能调控胆汁酸体内平衡,是目前胆汁淤积治疗药物靶标的研究热点;FXR在保持胆汁酸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生理性的胆汁酸核受体,被视为胆汁淤积和相关疾病的主要治疗靶点。随着对FXR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在胆汁酸稳态、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方面发挥核心调控作用,FXR激动剂和FXR拮抗剂不断被研发以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公藤生殖及肝肾毒理机制研究进展
    白雪, 谭天阳
    2024, 21(10): 1192-119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40116

    摘要 ( 135 )   PDF(1821KB) ( 230 )  
    雷公藤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和泌尿系统疾病等的传统中药,具备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等多种功效,但其对生殖系统、肝脏和肾脏的毒性反应,制约了雷公藤的临床应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分析雷公藤及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多苷和雷公藤甲素)的毒理学机制,发现雷公藤通过诱导线粒体缺陷和凋亡、促进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激活自噬和铁死亡、诱导代谢紊乱等机制,导致对生殖系统、肝脏和肾脏的毒性反应,以期为雷公藤的毒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