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21卷第3期目录
    2024, 21(3): 0-0. 
    摘要 ( 163 )   PDF(462KB) ( 2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模型、多靶点的中药抗感染药效及机制研究专栏(二)
    变应性鼻炎相关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孙绮悦, 郭姗姗, 赵荣华, 包蕾, 耿子涵, 李舒冉, 徐英莉, 张敬升, 崔晓兰, 孙静
    2024, 21(3): 241-24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654

    摘要 ( 191 )   PDF(1226KB) ( 207 )  
    目的 综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AR的发病机制及药物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从AR模型动物的种类、特点、模型种类、建模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变应性鼻炎相关动物模型包括西医病理模型和中医病症结合模型,动物选择多使用豚鼠、小鼠、大鼠、新西兰兔等。结论 总结已有AR动物模型的种类、方法和评价指标以及在AR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可为后续AR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与免疫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进展
    孙绮悦, 郭姗姗, 赵荣华, 包蕾, 耿子涵, 李舒冉, 徐英莉, 张敬升, 崔晓兰, 孙静
    2024, 21(3): 246-25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464

    摘要 ( 123 )   PDF(1730KB) ( 169 )  
    目的 综述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时免疫血栓形成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从凝血功能紊乱,免疫/炎症反应失调,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血小板障碍等方面综述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导致宿主免疫血栓的致病机制。结果 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失控的免疫血栓形成与细胞因子风暴、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补体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糖萼损伤等有关,是造成患者重症及死亡的关键原因。结论 深入研究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免疫血栓的发病机制,开发并评估潜在的治疗干预措施,不仅可以减轻该病的急性和远期后果,对未来应对其他新发、突发感染性疾病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D-77雾化吸入给药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孙静, 赵荣华, 郭姗姗, 高双荣, 包蕾, 耿子涵, 李舒冉, 孙绮悦, 徐洲, 覃广源, 潘玉杰, 谭秋霞, 龙忠义, 黄成钢, 崔晓兰
    2024, 21(3): 253-25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797

    摘要 ( 109 )   PDF(1636KB) ( 110 )  
    目的 评价BD-77雾化吸入给药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Balb/c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奇霉素对照组(42 mg·kg-1·d-1)、BD-77高剂量组(75 mg·mL-1,雾化15 min)、BD-77低剂量组(37.5 mg·mL-1,雾化15 min)。以肺炎支原体滴鼻感染建立小鼠支原体肺炎模型,雾化给药4 d后,通过小鼠体重及肺重计算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全面评价BD-77对小鼠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BD-77 2个剂量组雾化吸入给药15 min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肺指数,减轻肺部炎症病变,降低肺组织中IL-6、IL-1β、TNF-α含量及血清CRP水平。结论 BD-77雾化吸入可治疗支原体感染小鼠肺炎,本研究为BD-77开发作为防治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提供了实验室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痛宁颗粒对眶下神经缩窄环术诱导三叉神经痛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李舒冉, 郭姗姗, 高双荣, 包蕾, 耿子涵, 赵荣华, 张敬升, 庞博, 张宇, 王雅欣, 徐英利, 曹姗, 韩冰, 崔晓兰, 孙静
    2024, 21(3): 257-26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591

    摘要 ( 56 )   PDF(1832KB) ( 117 )  
    目的 研究颅痛宁颗粒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眶下神经缩窄环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药组、颅痛宁高剂量组(2.70 g生药·kg-1·d-1)、颅痛宁低剂量组(1.35 g生药·kg-1·d-1)。Von Frey毛刷测定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值,生化法检测血液血流变和凝血功能,HE染色观察眶下神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三叉神经内P38和 P-P38的蛋白水平。结果 颅痛宁颗粒能提高模型大鼠的痛阈值(P<0.05,P<0.01)降低模型大鼠血浆黏度(P<0.05,P<0.01)和全血还原黏度(P<0.05,P<0.01),提高模型大鼠血流变能力;提高模型大鼠血液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P<0.05,P<0.01),降低模型大鼠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P<0.01),改善凝血功能;改善模型大鼠眶下神经的病理改变;并降低模型大鼠三叉神经内 P-P38的表达量(P<0.01)。结论 颅痛宁颗粒具有改善三叉神经痛作用,可能与其活血化瘀功能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藤草颗粒对微晶型尿酸钠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姚荣妹, 毛鑫, 徐英莉, 张之斌, 高英杰, 包蕾, 鲍岩岩, 孟凤仙, 崔晓兰
    2024, 21(3): 263-26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619

    摘要 ( 46 )   PDF(1157KB) ( 84 )  
    目的 观察土藤草颗粒对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选用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秋水仙碱组(0.18 mg·kg-1),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600、300、150 mg·kg-1。通过家兔左后肢膝关节腔内注入MSU的方式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给药5天后收集关节液,检测关节腔积液中的白细胞数,测定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采血检测血尿酸值,给药前后血清中尿素(urea,UREA)、胆固醇(cholesterol,CHO)、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Cre)、血糖(glucose,GLU)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结果 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给药5 d后关节腔内白细胞数均有所下降,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中剂量组有降低血尿酸的趋势;土藤草颗粒对家兔血清中UREA、CHO、Cre、GLU及TG含量均无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IL-6、IL-8、TNF-α及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其中高、中、低剂量组的IL-6、TNF-α 含量,高、中剂量组IL-8含量及中剂量组PGE2含量与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关节液中IL-1β含量。结论 土藤草颗粒对MSU致急性关节炎家兔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减少动物关节腔内白细胞数量、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血清中尿酸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佛芍颗粒对功能性腹痛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李舒冉, 郭姗姗, 包蕾, 孙静, 赵荣华, 鲍岩岩, 耿子涵, 张宇, 曹姗, 吕耀中, 王振中, 崔晓兰, 王红梅
    2024, 21(3): 269-27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285

    摘要 ( 57 )   PDF(1608KB) ( 124 )  
    目的 明确佛芍颗粒对功能性腹痛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支持。方法 实验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吗丁啉对照组(12 mg·kg-1)、四逆散对照组(3 g·kg-1)、佛芍颗粒高剂量组(48 g生药·kg-1)、佛芍颗粒中剂量组(24 g生药·kg-1)、佛芍颗粒低剂量组(12 g生药·kg-1)7 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寒冷刺激结合腹腔注射福尔马林制备寒凝气滞功能性腹痛病证结合模型,通过检测小鼠疼痛潜伏期、疼痛时长、疼痛发生率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等指标综合评价佛芍颗粒对功能性腹痛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佛芍颗粒可以明显延长疼痛潜伏期(P<0.05,P<0.01)、缩短疼痛持续时间、降低疼痛发生率,减轻小鼠结肠黏膜增生及炎症等。结论 佛芍颗粒可以改善寒冷刺激结合福尔马林诱导的寒凝气滞功能性腹痛病证结合模型小鼠的腹痛,为佛芍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品质量控制及评价专栏
    难溶性原料药、辅料、制剂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晨雪, 裴宇盛, 蔡彤
    2024, 21(3): 273-27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423

    摘要 ( 127 )   PDF(1344KB) ( 173 )  
    目的 总结药典及近10年相关文献中有关难溶性样品检测方法的建立思路,为难溶性原料药、辅料、制剂的内毒素检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重点对药典及国内文献中难溶性样品的内毒素限值确定、检查方法、溶解方法、排除干扰的思路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尤其对有机溶剂的选择重点阐述。结果及结论 难溶性样品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建立的难点在于寻找合适的溶剂及排除干扰,溶解方法考虑有机溶剂、非有机溶剂、物理方法,排除干扰的方法考虑调节pH、补充二价阳离子、使用抗增液、分散剂等思路,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学对照品引湿性研究路线的探讨
    刘毅, 耿颖, 覃玲, 郭贤辉, 陈华, 裴宇盛
    2024, 21(3): 280-28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331

    摘要 ( 66 )   PDF(1335KB) ( 112 )  
    目的 探讨化学对照品引湿性研究的应用路线,为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奠定基础。方法 主要采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法(DVS)开展引湿性研究,DVS设定温度为25℃,载气N2流速200 mL·min-1,程序调控相对湿度变化和时间。结果 结合溴吡斯的明研究实例,较系统地解析了3步骤的化学对照品引湿性研究路线。结论 相关研究路线的探讨有助于加强基于水分吸附的化学对照品引湿性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刘毅, 覃玲, 郭贤辉, 陈华, 裴宇盛
    2024, 21(3): 283-28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286

    摘要 ( 182 )   PDF(1364KB) ( 218 )  
    目的 探讨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为药品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着重报道了这2种技术方法在水分含量分析、热稳定性研究、熔点测量、纯度分析、晶型分析等药物研究中的多方面应用研究情况。结果与结论 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在药物的水分、熔点、纯度、晶型以及稳定性等相关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满足药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更高分析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酶联免疫法测定甘精胰岛素中单链前体残留研究
    张孝明, 吕萍, 胡馨月, 丁晓丽, 李晶, 梁成罡
    2024, 21(3): 290-29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404

    摘要 ( 54 )   PDF(1470KB) ( 85 )  
    目的 建立酶联免疫法检测甘精胰岛素中单链前体残留,为甘精胰岛素药物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新方法。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以甘精胰岛素原为标准品,建立单链前体残留检测方法,验证方法的重复性、准确度、范围和精密度,并应用该方法检测9批甘精胰岛素原料药。结果 在0.156~10.00 ng·mL-1浓度范围内,对甘精胰岛素原标准品进行四参数曲线拟合,曲线相关系数 R2大于0.99,方法准确度较高、重复性良好。重复检测3批甘精胰岛素原料药,平均加标回收率在104%~113%范围内,RSD%小于10%,方法精密度良好。9批样品中单链前体残留量均小于1 ng·mg-1结论 建立的酶联免疫法可用于甘精胰岛素及其他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中单链前体残留量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到手香提取物11种溶剂残留量
    王丹丹, 王莹, 姚令文, 刘芫汐, 金红宇, 马双成
    2024, 21(3): 295-29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521

    摘要 ( 52 )   PDF(1395KB) ( 87 )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到手香提取物中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1,2-二氯乙烷、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氯苯、苯乙烯和二乙烯苯11种溶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供试品经顶空进样器85℃平衡45 min,分流比10∶1(V∶V),采用DB-WAX聚乙二醇为固定相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长30 m,内径0.32 mm,膜厚0.5 μm),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分析。结果 11种挥发性有机物分离效果较好,在0.22~23.86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方法定量限为0.008 4 μg·mL-1≤LOQ≤0.543 2 μg·mL-1;低、中、高水平下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为84%~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10 %(n=6),经方法学验证后该方法符合实验要求。3批样品中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及二乙烯基苯有检出,低于定量限,均未超标。结论 该方法易于操作,结果可靠,可用于中药到手香提取物中的残留溶剂检测,亦为其他中药提取物中残留溶剂分析提供方法参考,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红外和拉曼光谱法对溴己新注射剂处方工艺的一致性研究
    耿颖, 刘毅, 王雪蕾, 朱容蝶, 金滢, 陈华, 郑丽娥
    2024, 21(3): 300-30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435

    摘要 ( 51 )   PDF(1770KB) ( 90 )  
    目的 建立溴己新注射剂的近红外光谱法一致性检验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考察制剂处方和工艺的差别并对溴己新含量进行测定;分别采用拉曼光谱法和近红外光谱法对盐酸溴己新注射液(包括输液和水针2种剂型)进行制剂处方工艺一致性研究。方法 对评价性抽验选取的盐酸溴己新注射剂(冻干粉针、输液剂和水针剂)进行近红外和拉曼光谱研究:建立2个厂家的注射用盐酸溴己新冻干粉针近红外一致性定性模型;建立盐酸溴己新注射用粉针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采用拉曼光谱主成分分析法对2种盐酸溴己新注射液(输液和水针)进行研究,对制剂处方工艺的相似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了2个厂家注射用盐酸溴己新冻干粉针的近红外一致性模型,可100%鉴别本厂家和其他厂家的冻干粉针制剂;盐酸溴己新粉针定量模型稳健且准确,能够用于盐酸溴己新含量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冻干粉针、水针及输液制剂处方工艺的相似程度,结果与一致性模型相对应,较好地反映了处方工艺的相似程度。结论 近红外光谱法与拉曼光谱法相结合,可对质量工艺稳定的药物制剂进行鉴别,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用药进行监控和警戒;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可对未知冻干粉针样品的溴己新含量进行预测、快速检测筛查、过程控制和放行;拉曼光谱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反映出盐酸溴己新注射液(输液及水针)处方工艺的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N-亚硝基布美他尼SD大鼠体内致突变性风险研究
    文海若, 黄勤, 韩素芹, 姜华, 秦超, 石皓琨, 赵婷婷, 耿兴超, 汪祺
    2024, 21(3): 307-31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684

    摘要 ( 48 )   PDF(1932KB) ( 91 )  
    目的 评价布美他尼杂质N-亚硝基布美他尼的体内致突变风险和肝细胞DNA损伤风险。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溶媒对照组(溶媒为0.5%羧甲基纤维素钠),N-亚硝胺布美他尼100、300、1 000 mg·kg-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1[N-乙基-N-亚硝基脲(ENU),40 mg·kg-1]、阳性对照组2[甲磺酸乙酯(EMS), 200 mg·kg-1]。2个阳性对照组均为每组6只动物,其余每组12只动物。大鼠连续14 d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N-亚硝胺布美他尼。首次给药后约14 d和约28 d后采集外周血用于Pig-a基因突变率检测,末次给药后约3 h取肝细胞开展彗星试验。结果 试验期间给予N-亚硝基布美他尼未导致异常临床症状和动物体重及摄食量改变。100、300、1 000 mg·kg-1剂量组动物肝细胞平均tail% DNA值(平均数/中位数)分别为2.90±0.38/2.34±0.46、3.58±0.27/2.87±0.51、3.45±0.59/2.21±1.44,与溶媒对照组相应数值相比未见差异,且无明显剂量效应相关性。首次给药后14 d,100、300、1 000 mg·kg-1剂量组动物平均RBCCD59-和RETCD59-百万分之发生率(RBCCD59-百万分之发生率/RETCD59-百万分之发生率)分别为2.9±1.6/1.2±0.8、2.8±2.4/1.3±1.5、2.4±1.0/1.3±1.5;首次给药后28 d,100、300、1 000 mg·kg-1剂量组动物RBCCD59-百万分之发生率/RETCD59-百万分之发生率分别为5.1±1.5/2.2±0.6、4.3±1.5/3.5±3.6、4.8±2.4/2.5±2.7。上述数值与相同时间点溶媒对照组相比均未见差异,且经统计学分析未见剂量效应相关性。结论 连续经口给予N-亚硝基布美他尼14 d,SD大鼠的最大耐受量高于1 000 mg·kg-1,未检出外周血基因突变风险和肝细胞DNA损伤风险。研究数据可为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合理监管和含N-亚硝基杂质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枯芩与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黄伟, 罗雅琴, 于新阳, 董红敬, 王晓
    2024, 21(3): 313-31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551

    摘要 ( 41 )   PDF(2059KB) ( 80 )  
    目的 比较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药效学差异。方法 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枯芩组、条芩组和美莎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高度白酒灌胃+ 5%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诱导法,建立湿热型UC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枯芩组、条芩组给药剂量均为5.25 g·kg-1·d-1,美沙拉嗪组给药剂量为0.266 g·kg-1·d-1,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评价大鼠体质量变化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称取大鼠结肠质量,量取结肠长度,并计算结肠单位长度质量;进行大鼠结肠组织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降低,结肠长度显著缩短,DAI评分、结肠质量、结肠单位长度质量和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增加,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上皮层发生脱落,边缘散乱,隐窝不清晰,黏膜层有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且入侵黏膜下层,肠腺紊乱。与模型组比较,枯芩组、条芩组、美沙拉嗪组大鼠上述指标和相关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与枯芩组比较,条芩组、美沙拉嗪组在增加结肠单位长度质量、降低DAI评分、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均优于枯芩组(P<0.05或P<0.01)。结论 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UC大鼠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条芩优于枯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药天龙竭分期干预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表达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陈冰, 袁德政, 付义
    2024, 21(3): 319-32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507

    摘要 ( 38 )   PDF(2546KB) ( 80 )  
    目的 观察天龙竭对肺纤维化(PF)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病理变化,探讨其干预PF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博来霉素法建立大鼠PF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早期组,模型晚期组,天龙竭早期干预中剂量组,天龙竭晚期干预低、中、高剂量(1.26、2.52、5.04 g·kg-1·d-1)组,吡非尼酮早期干预组,吡非尼酮晚期干预组。早期干预组与晚期干预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或第14天起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用药,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并于造模后第28天取材。以SABC和RT-PCR技术检测TGF-β1在肺组织中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经HE染色、Masson三联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TGF-β1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天龙竭早期及晚期干预均可降低PF大鼠肺组织中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早期干预与晚期干预中剂量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晚期干预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吡非尼酮早期及晚期干预均可降低PF大鼠肺组织中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天龙竭早期干预与吡非尼酮早期干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天龙竭晚期干预中剂量组与吡非尼酮晚期干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天龙竭及吡非尼酮干预均可减轻肺泡炎、胶原沉积及间质细胞增生,早期干预作用更为明显。病理形态学定量分析显示,天龙竭及吡非尼酮早期干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天龙竭能有效减缓博来霉素诱发的肺泡炎及纤维化进程,早期干预更有意义。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F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因子TGF-β1在肺组织的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613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黄焕均, 麦嘉恒, 张云惠, 郭晨晨, 梁蔚婷
    2024, 21(3): 324-32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467

    摘要 ( 293 )   PDF(1321KB) ( 397 )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特征与规律,为日间化疗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l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某院61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61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中60.03%发生在医院内,男性患者的ADR发生率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以51~70岁为主(51.23%)。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72.49%),严重ADR占14.68%,经停药或治疗未好转占4.24%。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ADR占81.23%,其中以奥沙利铂最常见(18.65%)。ADR主要累及血液或造血系统(17.68%)。结论 应加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ADR的监测,关注特殊人群及重点药物。在日间化疗中心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评估ADR风险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6例安罗替尼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分析
    刘琦, 张玉凤, 罗皓, 李歆
    2024, 21(3): 329-33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635

    摘要 ( 147 )   PDF(1329KB) ( 196 )  
    目的 分析安罗替尼临床应用情况,对其进行合理性和安全性评价,规范安罗替尼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某院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临床应用安罗替尼的患者106例,共306例次含安罗替尼治疗方案的用药信息,对安罗替尼临床应用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6例次治疗中,用药不合理89例次(29.08%),不合理类型分别为联合用药不合理47例次(15.36%)、超适应证21例次(6.86%)、用法用量不合理19例次(6.21%)、禁忌用药2例次(0.65%)。发生药品不良反应358例次,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系统-器官排名前5位分别是消化系统疾病(30.73%)、代谢及营养类疾病(16.48%)、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13.41%)、心血管系统疾病(9.22%)、出血(5.31%)。结论 某院安罗替尼临床应用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医院及相关质控部门应依据安罗替尼说明书、国内外最新的指南和共识规范安罗替尼临床应用管理,加强用药监护,重视其不良反应,提高安罗替尼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英夫利西单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分析
    游晓炎, 郑盈盈, 王宪英
    2024, 21(3): 335-34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523

    摘要 ( 144 )   PDF(918KB) ( 229 )  
    目的 挖掘英夫利西单抗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建库至2023年第1季度英夫利西单抗相关ADE,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收集到满足阈值标准的ADE报告数175 930份,获得信号963个,共涉及26个系统-器官分类(SOC)。英夫利西单抗主要ADE表现为胃肠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和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等,这与药品说明书记录一致。此外,还发现了英夫利西单抗可能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肾损伤和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等疾病的风险。结论 在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时,除了关注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ADE之外,也应密切关注说明书未提及的ADE,以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秋水仙碱相关神经毒性风险分析
    吴汀溪, 赵志刚, 石延枫, 张杨, 张伊楠, 朱斌
    2024, 21(3): 341-34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531

    摘要 ( 109 )   PDF(1460KB) ( 190 )  
    目的 评价秋水仙碱相关神经系统不良事件(nAEs)的风险及特征,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秋水仙碱相关nAEs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和贝叶斯分析法对nAEs及缺血性、出血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疾病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并分析事件发生时间及患者结局。结果 共提取秋水仙碱相关nAEs 906例,报告例数排名前3位的不良事件分别是头痛(ROR025=1.09,IC025=0.30)、感觉减退(ROR025=1.79,IC025=1.09)、意识丧失(ROR025=1.62,IC025=0.99),在缺血性和出血性中枢神经血管疾病中均不存在信号。秋水仙碱相关nAEs发生时间中位数为30 d,7.42%的患者死亡。结论 秋水仙碱在缺血性和出血性中枢神经血管疾病中未检测到信号,但临床应警惕一些其他罕见神经毒性不良事件,加强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瑞普利单抗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药学监护
    吉秋霞, 金剑, 章斌
    2024, 21(3): 346-34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428

    摘要 ( 133 )   PDF(1266KB) ( 221 )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特瑞普利单抗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中的药学监护方式。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患者使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查出肾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骨骼肌毒性的病例进行药学查房,通过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和机制分析,判断该患者很可能是由特瑞普利单抗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了全程化药学监护,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识别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托珠单抗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分析
    陈杰, 张斌, 赵俊, 张传洲
    2024, 21(3): 349-35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594

    摘要 ( 140 )   PDF(1180KB) ( 302 )  
    目的 分析托珠单抗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报道1例儿童使用托珠单抗导致过敏性休克的案例,通过文献回顾托珠单抗导致过敏性休克的情况,并分析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药物与用药时间的关联性,考虑托珠单抗导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经有效抗过敏治疗后,过敏性休克症状得到缓解。结论 临床应用托珠单抗应警惕过敏性休克等过敏情况,对严重过敏患者应禁止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霉素致急性短暂性抑郁症不良反应1例分析
    杨雪婷, 何波, 闫鸿丽, 李冬梅
    2024, 21(3): 352-35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30698

    摘要 ( 262 )   PDF(1253KB) ( 465 )  
    目的 分析使用克拉霉素致急性短暂性抑郁的不良反应,为临床使用提出预警并及早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29岁女性患者应用四联方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泮托拉唑、枸橼酸铋钾)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急性短暂性抑郁症进行分析。结果 考虑是四联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导致的急性短暂性抑郁症,循证学证据表明克拉霉素可能是最易引起急性短暂性抑郁的药物。结论 在使用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时,医务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若发生急性短暂性抑郁症及时停药,防止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硫磺熏蒸对白芷质量的影响及产地替代加工方式探讨
    王常顺, 王晓蕾, 段吉平, 袁浩, 刘永利, 赵丁
    2024, 21(3): 355-36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87

    摘要 ( 114 )   PDF(1590KB) ( 195 )  
    硫磺熏蒸作为一种中药材产地加工养护方法,具有治虫防霉、保持色泽光鲜、加速中药材干燥等功效。然而硫磺熏蒸也会导致中药材活性成分含量降低、转化成新的化合物,二氧化硫残留量及重金属与有害元素含量升高,导致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和健康风险。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硫磺熏蒸对白芷质量的影响及产地加工方式探讨,为白芷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