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致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别志欣, 丁丽
                            			 
                              			2017, 14(5): 
																					309-312. 
																														
                              			 
                              			
	                                		  
	                                		摘要 
	                                		( 
321 )  
																							                                		   
	                                		PDF(468KB)
											( 
102
)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致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发表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致间质性肺病的文献报道,对筛选出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45例,胰腺癌1例。多例患者具有放射性肺炎、肺间质病变、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吉非替尼剂量250 mg/d,继发间质性肺病24例(52.17%),厄洛替尼剂量150 mg/d,继发间质性肺病22例(47.83%)。间质性肺病出现于用药后第2~730天,发生在用药1月内的占57.78%。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及发热。胸部X线片或CT可见磨玻璃影、斑片状或网格状阴影。治疗上,所有患者停止EGFR-TKI治疗。43例患者采用了激素治疗,如地塞米松、甲泼尼松、泼尼松。积极治疗后,症状改善、CT提示间质渗出吸收24例(52.17%),死亡20例(43.48%),其中1月内死亡的有14例。结论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致间质性肺病起病急、死亡率高,用药后密切注意呼吸系统症状,必要时行胸部高分辨CT以尽早发现间质性肺病。一旦确诊,应停用EGFR-TKI、使用激素抑制炎症,同时加强抗感染等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