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3, 20(2): 0-0. 
    摘要 ( 128 )   PDF(494KB) ( 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草药及抗肿瘤治疗相关肝损伤专栏(一)
    野百合碱致肝窦阻塞综合征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关联性研究
    李玥, 张爽, 孙鑫, 刘成海, 裘福荣
    2023, 20(2): 121-12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67

    摘要 ( 149 )   PDF(1932KB) ( 137 )  
    目的 研究野百合碱诱导的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的关联性。方法 根据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HSOS模型组,每组5只。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1次灌胃野百合碱(90 mg·kg-1)造模。48 h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浆及肝组织,测定肝脏病理改变、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力、肝脏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 H3)蛋白表达、NET结构免疫荧光染色及NETs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经野百合碱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肿大,表面明显淤血。HE染色观察到血管壁肿胀、窦周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肝实质细胞坏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ALT和ALP水平升高明显(P<0.01),肝脏MPO活力及Cit H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NET的网状结构。此外,诱导中性粒细胞募集及NET生成的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和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NET可能在野百合碱诱导的HSOS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草药引起肝损伤的临床诊治与用药
    李盟, 李容容, 刘成海
    2023, 20(2): 127-13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61

    摘要 ( 276 )   PDF(1297KB) ( 289 )  
    目的 介绍中草药肝损伤(HILI)临床诊治特点,以更好预测与防治HILI。方法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就HILI的临床流行病学、风险信号与临床诊断、风险因素与发病机制、管理、治疗与用药等几个方面特点做介绍。结果和结论 HILI不仅较药物性肝损伤(DILI)更为凸显,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毒性机制错综复杂,给HILI 临床防治带来极大挑战。临床上应不断提高药物安全性意识,注意发现甄别HILI病例,建立长期随访队列,临床、药学、临床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相结合,提高HILI的临床预防与诊疗水平,促进中药的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肝损伤外周血体液免疫特点分析
    王宇, 黄婧怡, 侯立新, 李爽, 崔永康, 黄兰蔚
    2023, 20(2): 132-13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60

    摘要 ( 131 )   PDF(1451KB) ( 133 )  
    目的 探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外周血中体液免疫指标与疗程中抗生素相关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接受抗生素治疗的CAP患者共1 356例。以发生DILI为病例组,按照1∶2匹配未发生DILI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组之间的差异,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抗生素的CAP患者发生DILI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顾性研究应用抗生素的CAP患者总数为1 356例,其中34例发生抗生素相关性DILI,其DILI发病率为2.5%。31例抗生素相关性DILI病例及对照组63例数据匹配成功,其中31例抗生素相关性DILI均为肝细胞损伤型。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5岁)、主要诊断、病情程度(CURB-65评分)、合并基础疾病、疗程及剂量方面临床资料均衡可比,且饮食护理等具有一致性。2组在抗生素应用种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大环内酯类)方面无显著差异。将外周血体液免疫指标、性别、年龄、CURB-65评分、抗生素纳入二元回归分析显示,免疫球蛋白G(IgG)与总免疫球蛋白E(IgE)为发生抗生素相关DILI的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38)。基于危险因素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461(95%CI:0.336~0.587)和0.683(95%CI:0.560~0.806),表明总IgE对抗生素相关性DILI的诊断具有可行的区分度。结论 体液免疫因素,尤其是总IgE异常升高可显著增加CAP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DILI的几率,表明适应性体液免疫可能参与了抗生素相关性DILI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疑似千里光类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分析
    于洁, 朱浩翔, 张继明
    2023, 20(2): 136-13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68

    摘要 ( 158 )   PDF(1249KB) ( 162 )  
    目的 分析千里光类药物与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服用可疑千里光类药物后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千里光碱(一种吡咯生物碱)标准品与患者血液、尿液样本色谱图,根据因果关系评价表(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 RUCAM)和《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分析评估可疑药物与肝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该患者肝损伤表现为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尿样本中可能存在千里光碱的类似物或代谢物,RUCAM量表评分为8分,判断可疑服用药物与肝损伤存在相关性。结论 服用中药时,慎重评估有无千里光类药物成分,出现肝损伤时,应及时停药并进行针对性检查和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鉴别牛黄类药材红外光谱的研究
    石岩, 王晓伟, 魏锋, 马双成
    2023, 20(2): 140-14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405

    摘要 ( 104 )   PDF(2209KB) ( 88 )  
    目的 使用机器学习领域内的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对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和人工牛黄样品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区分和鉴别。方法 将样品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autoscale处理,然后分别进行非监督分析和监督分析。借助遗传算法研究和探讨最合适的模型类型及相关参数。选取的模型为XY-Fused神经网络,神经元数量为25(5×5),epoch为1 000,训练方式为batch,神经元网络选择为有边界形式。然后将43批样品随机选取其中9批样品作为验证集样品,其余34批样品作为校正集用于模型的训练和学习。结果 所建立的XY-Fused神经网络模型3次平行训练和学习的交叉验证正确率分别为94.1%、94.1%、94.1%,平均为94.1%;验证集验证正确率分别为100%、83.3%、100%,平均为94.4%。结论 建立的XY-Fused神经网络适用于牛黄类药材的红外光谱数据分析和鉴别,对牛黄类药材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王亚丹, 闫建功, 陈明慧, 逄瑜, 戴忠, 马双成
    2023, 20(2): 146-15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474

    摘要 ( 91 )   PDF(1582KB) ( 92 )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不同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多苷片质量。方法 采用Waters Cortec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乙腈-水系统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采用ChemPattern软件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共有峰进行鉴定。结果 建立了9个厂家共25批雷公藤多苷片的UPLC指纹图谱,标识51个共有峰,鉴定了其中23个色谱峰的结构,发现多数为生物碱类成分。25批样品的相似度为0.18~0.99,存在不同厂家制剂成分差异较大、部分厂家批次间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9个厂家制剂分为3类,并筛选出3个主要差异性成分。结论 UPLC指纹图谱能够反映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成分差异,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为雷公藤多苷片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芪、赤芍配伍补骨脂对大鼠体内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翟玉霞, 张孝莹, 门伟婕, 成丽媛, 张玥, 周昆
    2023, 20(2): 152-15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1083

    摘要 ( 134 )   PDF(1744KB) ( 85 )  
    目的 研究黄芪、赤芍与补骨脂配伍后,补骨脂中主要毒性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补骨脂组、补骨脂-黄芪组、补骨脂-赤芍组、补骨脂-黄芪-赤芍组。单次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25、0.5、0.75、1、2、4、6、8、10、12、24 h目内眦取血,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MS/MS)法检测血浆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血药浓度,采用DAS3.0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补骨脂与赤芍配伍后,大鼠血浆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最高血药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显著降低,补骨脂与黄芪配伍后,大鼠血浆中异补骨脂素的cmax显著降低,补骨脂与黄芪赤芍三药合用后大鼠血浆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AUC0-t显著降低;异补骨脂素的AUC0-∞cmax显著降低。结论 黄芪、赤芍与补骨脂配伍使用,可以降低补骨脂中主要毒性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体内暴露量,补骨脂-黄芪-赤芍组大鼠血浆中异补骨脂素平均驻留时间(MRT)延长,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杂质5-羟甲基糠醛及其二聚体和代谢产物遗传毒性研究
    林铌, 叶倩, 耿兴超, 王雪, 靳洪涛, 文海若
    2023, 20(2): 157-16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706

    摘要 ( 166 )   PDF(1473KB) ( 95 )  
    目的 评价杂质单体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其二聚体5,5'-二甲酰基呋喃二甲醚 [5,5’-oxydimethylenebis(2-furfural),OMBF]及单体代谢产物5-磺基氧甲基糠醛(5-sulfooxymethylfurfural,5-SMF)的潜在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机模型(Q)SAR技术(包括Derek和Sarah模型)预测杂质5-HMF、OMBF和5-SMF的遗传毒性,进一步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进行验证。在Ames试验中,用6种组氨酸营养缺陷型(his-)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5-HMF、OMBF和5-SMF在有/无代谢活化系统混合液(小鼠、大鼠和人S9 mix)条件下孵育48 h,通过比较不同菌株实验组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回复菌落数的倍数关系,来判定结果。结果 Derek预测5-HMF和5-SMF 致突变风险为可疑阳性,OMBF为阴性;Sarah预测5-HMF和5-SMF 致突变风险均为阳性,OMBF为可疑阳性。Ames试验结果表明,5-HMF和OMBF仅在大鼠肝S9代谢活化后,导致回复突变菌落数呈弱阳性。5-SMF在非代谢活化及在小鼠、大鼠和人肝S9代谢活化后回复突变菌落数呈阳性。结论 5-HMF和OMBF仅在大鼠肝酶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具有潜在致突变性;5-SMF在有/无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均具有潜在致突变性。因此,杂质单体5-HMF、二聚体OMBF及单体代谢产物5-SMF均具有潜在遗传毒性,为2类遗传毒性杂质,对于可能长期暴露的人群,为保障用药安全,建议对3种杂质进行限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苦参藜芦配伍禁忌
    王超, 王宇光, 马增春, 高月
    2023, 20(2): 163-16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90

    摘要 ( 72 )   PDF(2009KB) ( 62 )  
    目的 探讨苦参藜芦配伍合煎毒性化合物变化,为苦参藜芦配伍禁忌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苦参藜芦药对配伍禁忌的合煎液和单煎合并液,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分析二者特征化合物差异,结合质谱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的特征化合物进行快速鉴定。结果 苦参藜芦合煎液中来自藜芦的甾体类生物碱(VSA)含量显著增加,2组比较发现8个化合物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合煎液中藜芦新碱(峰3)、藜芦洛明(峰7)、伪芥芬胺(峰2)、藜芦胺(峰6)、伊贝辛(峰4)、3-藜芦酰棋盘花胺(峰9)、茄啶(峰11)含量增加显著,藜芦新碱、藜芦洛明、伪芥芬胺、藜芦胺、伊贝辛、3-藜芦酰棋盘花胺、茄啶可能是二者配伍导致毒副反应的潜在化学标志物。结论 苦参藜芦合煎促进藜芦中VSA溶出,二者配伍禁忌可能与其中多种毒性成分含量增加密切相关,10∶1比例配伍合煎可以初步认为是苦参藜芦反药组合的禁忌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中N-亚硝基二甲胺的含量
    刘博, 陈欣桐, 张庆生, 范慧红
    2023, 20(2): 168-17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659

    摘要 ( 83 )   PDF(1515KB) ( 86 )  
    目的 建立液相-高分辨质谱(LC-HRMS)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及制剂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方法。方法 采用以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为填料的色谱柱(100 mm×4.6 mm, 3 μm),以0.1%甲酸-水为流动相A,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B,线性梯度洗脱,质谱电喷雾正离子化平行反应监测。结果 NDMA在0.5~1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达0.3和0.5 ng·mL-1,平均加样回收率在82.9%~119.2%的范围内,应用该方法检测的10批样品中NDMA含量在0.000 002%~0.000 014%。结论 建立的LC-HRMS测定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盐酸雷尼替丁原料及其制剂中痕量NDMA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查与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禾麻入血成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付昌丽, 陆苑, 陈思颖, 王永林, 李勇军, 王爱民, 刘春花
    2023, 20(2): 171-17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654

    摘要 ( 58 )   PDF(3438KB) ( 65 )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红禾麻入血成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数据库中预测入血成分和疾病相关靶点,获取两者的共有靶点并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功能注释(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建立红禾麻入血成分-靶点网络和入血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综合筛选关键靶点;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入血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红禾麻入22个血移行成分和代谢产物作用于292个疾病靶点;INS、IL-6、MAPK3及TNF等可能是红禾麻治疗RA的关键靶点,涉及对细胞氮化合物反应、激素刺激反应和有机氮化合物反应等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的传导途径是TNF信号通路与Th17细胞分化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酮类和酚酸类可能是红禾麻治疗RA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产生较强的亲和力。结论 红禾麻治疗RA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可能的机制是红禾麻的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作用于MAPK3、PTGS2、TNF及IL-6等蛋白,并通过调节Th17和TNF等相关信号通路起治疗RA的作用。本研究可为红禾麻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探讨京尼平致肝毒性机制
    王晓慧, 张帆, 夏文彬, 魏玉辉
    2023, 20(2): 177-18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700

    摘要 ( 119 )   PDF(1657KB) ( 123 )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的方法阐释京尼平所致肝毒性的机制。方法 网络药理学:通过检索TCMSP、Pharmmapper、STITCH和CTD数据库筛选及预测京尼平潜在作用靶点,同时以“chemical and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为关键词在DisGeNET、CTD、PharmGkb、GeneCards和NCBI Gene数据库进行疾病相关靶点提取。STRING进行靶点交互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京尼平-肝毒性靶点-疾病网络模型,最后采用DAVID进行京尼平肝毒性靶点的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转录组学:分别用空白及含京尼平的培养基干预人源性HepaRG肝细胞24 h,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网络药理学筛选京尼平可作用于142个靶点,其中112个与肝毒性相关。根据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可知,共有92个节点,382条边。富集分析显示京尼平致肝毒性的靶点主要集中于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及NF-κB信号通路等。转录组学与基因数据库对比分析京尼平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错误发现率(FDR)<0.01、差异倍数(FC)≥4为筛选条件,发现京尼平组共有1 160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参与TNF信号通路、转录失调、核糖体代谢等。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可知TNF信号通路在京尼平致肝毒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结论 京尼平致肝毒性可能与其作用于TNF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过程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PLC-Q-TOF-MSE技术结合UNIFI筛查平台分析加味逍遥丸化学成分
    孙健, 刘子维, 刘莹, 张美玉, 李孟莹, 张海鸣, 聂颖兰, 权建野, 闫寒, 彭娟, 栗俞程, 杨书彬
    2023, 20(2): 181-19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1148

    摘要 ( 65 )   PDF(2145KB) ( 80 )  
    目的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E)对加味逍遥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为复方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 mm×100 mm,1.7 μm,Waters),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样量5 μL,流速0.3 mL·min-1,柱温40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2种模式下进行复方质谱检测与分析,并且使用UNIFI平台对MSE模式下采集的质谱数据,结合化合物准分子离子、质谱裂解途径及标准品进行结构确认。结果 通过分析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和二级质谱特征碎片离子,并且结合标准品裂解规律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共鉴定了其中78个化学成分,包括3个倍半萜类成分、4个苯丙素类成分、13个单萜类成分、7个酚类成分、5个环烯醚萜类成分、10个黄酮类成分、23个三萜类成分及13个其他类成分。结论 运用UPLC-Q-TOF-MSE技术可快速分析鉴定复方加味逍遥丸的主要化合物类型,可为复方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真实世界使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影响肝功能的倾向性评分分析
    杜莹, 赵晓晓, 谢雁鸣, 余小康
    2023, 20(2): 191-19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1116

    摘要 ( 70 )   PDF(1356KB) ( 94 )  
    目的 探索真实世界中使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的人群导致肝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大型医院信息系统(HIS)集成数据仓库中,收集全国21家三甲医院在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期间使用过至少1次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的患者共4 421人,提取导致肝功能异常患者27例,通过SOMTE抽样处理,最终得到肝功能损伤组27例,对照组108例。将135例中所有影响肝功能异常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不带协变量的梯度提升机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以及带协变量的梯度提升机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进行处理,分析影响肝功能损伤的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显示P<0.05有4个因素,即多系统继发恶性肿瘤,用药前7 d合并用药呋塞米、利多卡因(赛罗卡因)、维生素类,进一步运用倾向评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系统继发性恶性肿瘤对肝功能有影响,使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前7 d内服用呋塞米对肝功能可能有影响,使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期间的合并用药利多卡因是否会导致肝功能损伤还需进一步研究,使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期间的合并用药维生素类不会影响肝功能。结论 未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使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会导致肝功能损伤,如需直接证明,还需要严格的随机对照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中药致心脏不良反应研究可视化分析
    丁雪丽, 黄政凯, 安笑叶, 杨晓雄, 张冰, 林志健
    2023, 20(2): 196-20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1219

    摘要 ( 104 )   PDF(1677KB) ( 143 )  
    目的 围绕中药致心脏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文文献数据库198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的中药致心脏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5.8.R2软件对发表年份、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致心脏不良反应领域年发文量逐渐升高;对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6个核心研究团队,但各团队间合作较少;作者冯群、关月晨等发文量最高,对推动该领域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研究热点方向集中在中药致心脏不良反应机制预测、心脏不良反应中药炮制配伍减毒研究以及心脏毒性评价指标(心电图、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等)。结论 中药致心脏不良反应的研究整体呈上升态势,研究热点主要是有毒中药心脏毒性及中药配伍炮制减毒;突现分析提示:研究中药心脏不良反应的评价指标,建立中药研发评价体系,基于斑马鱼模型探索中药配伍减毒进一步的分子机制以及各种标示物之间是如何协同或拮抗而发挥作用可能是以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16097例氟比洛芬酯用药人群的急性肾损伤自动监测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嘉熙, 郭代红, 张博, 李伯妍, 郭海丽
    2023, 20(2): 201-20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741

    摘要 ( 131 )   PDF(1485KB) ( 144 )  
    目的 了解住院人群中氟比洛芬酯相关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依托医疗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监测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2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所有使用氟比洛芬酯的住院患者,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氟比洛芬酯所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 116 097例使用氟比洛芬酯的住院患者中,急性肾损伤阳性病例815例,发生率0.70%。因果关联性评价结果以可能最多见,692例(84.91%)。阳性病例的严重程度分期以1期为主,449例(55.00%);转归结果主要是好转,556例(68.22%);住院科室以肝胆外科为主,575例(70.55%)。合并贫血(OR=2.30;95%CI:1.80~2.94)、较低基线肾小球滤过率(OR=1.01;95%CI:1.01~1.02)、联用利尿剂(OR=3.80;95%CI:3.01~4.81)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较高。结论 氟比洛芬酯相关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偶见;对合并贫血、较低基线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联用利尿剂的患者,临床应用该药时应注意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盐酸厄洛替尼片致严重皮肤溃疡和角膜穿孔的药学监护
    袁琪, 王颖娴, 陈思颖, 尤海生
    2023, 20(2): 206-20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1034

    摘要 ( 166 )   PDF(1241KB) ( 164 )  
    目的 对1例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发生不良反应的观察与随访,优化临床药师的用药监护和提高血药浓度监测(TDM)对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结合1例肺癌患者口服盐酸厄洛替尼片(特罗凯)治疗后同时发生皮肤溃疡和角膜穿孔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药师采用循证药学和TDM对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通过个体化用药调整,对发生的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皮肤溃疡与角膜穿孔虽未能治愈,但疼痛明显缓解。结论 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可利用临床药学专业协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司匹林片致冠心病患者出血性甲状腺肿大1例分析
    丁倩, 李博宇, 张青霞
    2023, 20(2): 209-21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1205

    摘要 ( 196 )   PDF(1271KB) ( 182 )  
    目的 关注阿司匹林对甲状腺的影响。方法 通过分析1例阿司匹林引起出血性甲状腺肿大的病例,从用药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阿司匹林致出血性甲状腺肿大的药学分析和药学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甲状腺超声提示多发结节、甲状腺功能正常,服药24 d后患者发现颈部肿大且越来越明显,甲状腺超声提示有血流信号,4个月后就诊医药联合门诊,药师和医生建议停用阿司匹林并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停药10 d后自觉颈部肿大逐渐缩小,1个多月后颈部肿大完全消退、复查甲状腺超声未见血流信号。结论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甲状腺肿大可能是阿司匹林出血导致,应引起医生和药师的关注,建议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若出现甲状腺肿大应行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超声检查,尤其是既往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伤风停胶囊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例分析
    李晓娟, 张爱武, 魏颖
    2023, 20(2): 213-21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49

    摘要 ( 150 )   PDF(1152KB) ( 150 )  
    目的 探讨伤风停胶囊致肝损伤的成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伤风停胶囊致肝损伤的病例进行报道,分析肝损伤与其主要成分间的相关性;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建库至 2021年7月19日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分析。结果 未检索到伤风停胶囊致肝损伤的相关报道,但其组方中的麻黄成分可引起肝细胞型肝损伤,目前机制不明确。结论 含麻黄类成分可能导致肝损伤,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密切关注,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肝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哌柏西利胶囊致QT间期延长1例分析
    冉拓耀, 李超
    2023, 20(2): 215-21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77

    摘要 ( 127 )   PDF(1216KB) ( 136 )  
    目的 对哌柏西利胶囊引起QT间期延长的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报道乳腺癌多发转移的女性患者接受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后出现QT间期延长1例。结果与结论 哌柏西利引起患者QT间期延长的可能原因包括个体差异、合并使用其他药物、食物等,提示临床不能忽视该药物使用期间心脏毒性相关的药学监护,关注食物或其他药物成分对肝药酶的影响,监测相关血药浓度,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黛致绿色尿液1例分析
    聂谦, 黄爱玲, 张宏才, 赵珏, 张德来, 谢文
    2023, 20(2): 219-22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265

    摘要 ( 159 )   PDF(1146KB) ( 134 )  
    目的 对罕见绿色尿液的可能原因进行回顾,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 分析1例因发热、咳嗽不适,服用青黛后尿液变成绿色患者,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尿常规以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尿液色谱分析发现了靛蓝。在告知患者停用中药并增加饮水后,尿液恢复正常的淡黄色。结论 提示含有靛蓝成分的中药、中成药物可通过染色导致尿液变绿,但通常无害,需要与其他病理情况相鉴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奈唑胺片致双膝关节痛1例分析
    吴燕燕, 胡雪莲, 淡重辉
    2023, 20(2): 221-22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015

    摘要 ( 243 )   PDF(1259KB) ( 229 )  
    目的 通过分析利奈唑胺致双膝关节痛新的不良反应,为利奈唑胺的临床药学监护提供借鉴。方法 以1名39岁女性椎间神经鞘瘤切除术后感染脓肿分枝杆菌患者为例,分析患者服用利奈唑胺片0.6 g(口服,每日2次)+克拉霉素片0.5 g(口服,每日2次)+莫西沙星片0.4 g(口服,每日1次)导致双膝关节痛的原因,并采用诺氏评分表评估可能引起关节痛的药物。结果 患者双膝关节痛可能与利奈唑胺有关,考虑为利奈唑胺导致的新的不良反应。结论 药师除了关注利奈唑胺导致的骨髓抑制如白细胞降低外,还应关注利奈唑胺所致的新的不良反应,做好药学监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常见呼吸道病毒及抗呼吸道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周利润, 崔晓兰, 时宇静
    2023, 20(2): 225-23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1002

    摘要 ( 146 )   PDF(1381KB) ( 195 )  
    呼吸道病毒是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威胁,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发生大规模传播等特点。临床上90%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侵入人体首先产生感冒、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继而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近年来,从SARS、流感病毒H1N1、禽流感到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周期频发,季节性和大流行性病毒感染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公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大流感的发生,但是呼吸道病毒容易发生突变,而疫苗更新速度慢。目前,药物治疗是控制呼吸道病毒传播的主要手段。本文从不同药物角度阐述抗呼吸道病毒所取得的成果,为科学防治呼吸道病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露水草植物蜕皮甾酮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胡婧楠, 冯玉, 田义龙, 王鑫国, 牛丽颖
    2023, 20(2): 231-23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466

    摘要 ( 184 )   PDF(1368KB) ( 94 )  
    露水草是鸭跖草科蓝耳草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彝族药的一种,植物蜕皮甾酮是露水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已鉴定出植物蜕皮甾酮、植物甾醇、植物甾酮苷、脂肪酸、萜及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植物蜕皮甾酮的含量最为显著。植物蜕皮甾酮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抗炎、抗肿瘤、保护神经系统、降低血糖血脂、心血管、骨骼系统以及器官保护等方面作用显著。本文总结了露水草中植物蜕皮甾酮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为露水草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数据来源和信号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赵燕, 李栋, 程音婕, 江滨, 赵一飞, 董放, 袁静
    2023, 20(2): 236-24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62

    摘要 ( 294 )   PDF(1291KB) ( 430 )  
    目的 综述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数据来源和信号识别研究的进展,为上市后医疗器械安全性监管提供重要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信号识别的文献,梳理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数据来源和安全性信号识别方法的最新进展。结果与结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医保赔付数据、电子病历、登记数据等真实世界数据已成为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信号识别的重要数据来源。随着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数据源的不断扩大,多种信号识别方法已逐步应用于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研究,社交媒体数据和器械使用者自身收集数据等也成为新兴数据来源。医疗器械安全性信号识别常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传统的比值失衡测量法、药物流行病学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等。为克服观察性研究中偏倚问题,很多研究也同时运用倾向评分法,以更准确客观地评估器械产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