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1, 18(8): 700-700. 
    摘要 ( 131 )   PDF(455KB) ( 1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真实世界的中成药联合用药方案研究专栏
    真实世界脉血康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探析
    耿洪娇, 王娅, 章轶立, 谢雁鸣, 陈仁波, 盖国忠, 张文丽
    2021, 18(8): 701-70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01

    摘要 ( 323 )   PDF(1116KB) ( 241 )  
    目的 通过对真实世界中冠心病患者应用脉血康胶囊与西药的相关性分析,探析中西药联用规律,以期为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提取2006年至2016年全国22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服用脉血康胶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医疗数据,对脉血康胶囊与西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脉血康胶囊在治疗冠心病时最常与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前列地尔、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等西药联合应用,联合应用西药的药理类型以抗凝药、血管活性药、钙离子拮抗剂以及抗高血压药为主。结论 真实世界冠心病治疗中,脉血康胶囊常与常规西药联合应用,且用药方案符合临床指南推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实世界的茵栀黄颗粒临床联合用药特征分析
    张利丹, 谢雁鸣, 谢瑀婷
    2021, 18(8): 705-70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02

    摘要 ( 205 )   PDF(1102KB) ( 1035 )  
    目的 深入分析真实世界中使用注射用茵栀黄颗粒患者的用药特征,为茵栀黄颗粒在临床中的合理用药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真实世界电子医疗病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提取使用茵栀黄颗粒用药患者诊疗数据,对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的分析方法对合并用药深入挖掘,探索临床实践中茵栀黄颗粒的使用规律。结果 提取2010年6月15日至2016年6月15日全国21家三甲医院5 310例使用注射用茵栀黄颗粒用药患者数据纳入研究,男性多于女性,以45~65岁为最多,真实世界中茵栀黄颗粒的使用大多数在说明书规定范围内。使用茵栀黄注射液常见疾病分别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结核和乙型病毒性肝炎,常见的用药方案为茵栀黄颗粒+苦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甘草酸、吡嗪酰胺合并使用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基础上,联用康复新液。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使用茵栀黄颗粒患者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用药现状,适应证与使用剂量基本符合相关指南,探索发现了2种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在促进茵栀黄颗粒的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脉络舒通丸治疗骨外科疾病真实世界用药特征分析
    成冯镜茗, 王连心, 谢雁鸣, 庄严
    2021, 18(8): 710-71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03

    摘要 ( 254 )   PDF(1171KB) ( 94 )  
    目的 了解脉络舒通丸治疗骨外科疾病的临床联合用药特征,挖掘其规律。方法 提取来自全国14家大型三甲医院信息系统中2006~2016年使用过脉络舒通丸至少1次的骨外科疾病患者信息,共3 173例,描述临床联合用药特征。结果 使用脉络舒通丸的骨外科疾病患者平均年龄为(42.74±16.33)岁,男女比例为2.54∶1,18~45岁的患者居多(46.14%)。联合用药中,脉络舒通丸合并1种中药用药频数最高的为红花注射液(9.77%);合并1种西药用药最常为苯巴比妥(6.4%)。关联规则显示联合1种中药合并1种西药常为仙灵骨葆胶囊和头孢唑林(9.39%);联合1种中药合并2种西药多为仙灵骨葆胶囊、头孢唑林、苯巴比妥(8.54%);联合1种中药合并3种西药常为仙灵骨葆胶囊、头孢唑林、苯巴比妥、肌苷(4.92%)。结论 本研究探索了真实世界中脉络舒通丸治疗骨外科疾病的联合用药特征,脉络舒通丸常合并活血化瘀类、补肾壮骨类、健脾通便类中药联合应用,常与镇静止痛类、抗菌类、抗炎症类、抑酸护胃类西药联合应用。为其在骨外科疾病的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但仍需在证据级别更高的临床研究中作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实世界的注射用灯盏花素用药特征分析
    王亚娇, 黎元元, 谢雁鸣, 杨晓晨
    2021, 18(8): 715-71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04

    摘要 ( 174 )   PDF(1153KB) ( 109 )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索应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患者的人群特征和用药规律。方法 从全国34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200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应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患者的医疗数据,规范化后使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收集48 710例患者,年龄多在45~64岁之间(34.66%),男性多于女性,使用科室多为骨科(19.14%)、心血管内科(14.83%)等;西医诊断占前3位的为原发性高血压(19.33%)、冠心病(12.39%)、脑梗死(11.25%),中医证候多为肝肾亏虚证(17.29%)、气滞血瘀证(16.60%)、痰瘀互结证(8.78%)等;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滴注,单次用药剂量多为20~50 mg(51.47%);西药联合用药频数最多的是乙酰水杨酸(4.59%)、肝素类(3.04%)等,中药联合用药中频数最多的是复方丹参滴丸(2.12%)、四磨汤口服液(1.84%)等。结论 应用注射用灯盏花素的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适应证基本符合说明书,但仍存在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骨科疾病治疗),并且临床实际使用剂量超说明书比例偏高,需加强用药剂量规范及用药监管,临床应用仍应参照说明书;联合用药与指南相契合,有一定规律可循,可提供临床用药线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抗肿瘤药物利用、风险性与经济性研究专栏
    新型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鲍柏屹, 汤贯光, 王兴伟, 唐书炳, 李歆, 韩峰
    2021, 18(8): 719-72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05

    摘要 ( 291 )   PDF(1108KB) ( 280 )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医学难题,目前肿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价值和优势,在传统免疫抗肿瘤的治疗药物和疗法的基础之上,新型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迅速发展,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潜力。本文从肿瘤的免疫治疗出发,论述了目前新型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基本类别和研究进展,同时对该类药物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在此领域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新型免疫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抗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8年~2020年南京地区新型抗肿瘤药物利用分析
    何璇, 王晓, 戴惠珍, 李歆, 韩峰
    2021, 18(8): 725-73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06

    摘要 ( 150 )   PDF(1363KB) ( 106 )  
    目的 分析2018年~2020年南京地区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利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利用和国家医保准入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江苏省医药情报研究所提供的南京地区2018年~2020年抗肿瘤药物的采购数据,采用药物利用频度(DDDs)、用药金额、限定日费用(DDDc)、排序比(B/A)等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新型抗肿瘤药物用药金额及构成比不断增加;药物利用频度快速增长,PD1类药物利用频度增速明显;DDDc呈下降趋势,单抗类药物DDDc普遍偏高;B/A总体上升,药物同步性转好。结论 南京地区新型抗肿瘤药物利用呈上升趋势,并陆续进入医保目录,可及性、可负担性显著提高,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利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终端数据的南京地区抗肿瘤新药市场竞争趋势分析
    王晓, 何璇, 戴惠珍, 李歆, 韩峰
    2021, 18(8): 731-73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07

    摘要 ( 97 )   PDF(1404KB) ( 89 )  
    目的 分析评价南京地区抗肿瘤新药市场竞争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竞争力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 通过南京地区35家二级和三级医院2016年~ 2019年抗肿瘤新药采购数据,分析抗肿瘤新药类型、品种、销售金额、市场份额以及国内厂家与进口厂家药品的销售分布情况。结果 抗肿瘤新药销售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41.27%,细胞毒药物约占60%市场份额,分子靶向药物中单克隆抗体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增长速度快,抗肿瘤新药占总销售金额约20%,国产抗肿瘤新药约占60%。结论 南京地区抗肿瘤新药终端市场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靶向药物市场空间大、与细胞毒类联合用药成趋势,与进口企业相比国企创新能力待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外抗肿瘤药物经济学评价文献计量学研究
    曹兆流, 张玮, 乔洋, 马宇昊, 韩峰, 李歆
    2021, 18(8): 737-74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08

    摘要 ( 139 )   PDF(2092KB) ( 116 )  
    目的 对抗肿瘤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 在Web of Science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提取相关信息,利用VosViewer软件和Excel对该领域发文量、国家/地区贡献情况、研究机构贡献情况、学者贡献情况、基金赞助情况、研究热点分析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50篇文献。分析显示,该领域总体发表文献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近5年发文量呈现较大幅度增长,我国抗肿瘤药物经济学论文数量在全球呈逐步领先趋势。非小细胞肺癌和新型抗肿瘤药物为近年研究热点。结论 抗肿瘤药物经济学评价领域的研究正在伴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新药研发速度加快等因素在各个国家迅速发展。随着国家医疗保险药品谈判政策的落地,我国的有关研究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年~2019年南京地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利用分析
    李友佳, 谢姣, 计成, 姚红伊
    2021, 18(8): 743-74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09

    摘要 ( 133 )   PDF(1163KB) ( 86 )  
    目的 对南京地区2017年~2019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评价。方法 对南京地区36家医院2017年~2019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 DDDs)、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dose cost, D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 2019年南京地区36家医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的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增长,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102.42%和111.64%。吉非替尼在3年间销售金额及DDDs均处于前3位;奥希替尼、安罗替尼销售金额和DDDs增长最为明显;多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DDDs呈增长趋势,但伊马替尼DDDs值逐年降低;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的销售金额及排序比同步下降。结论 南京地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使用量和金额均呈快速增长趋势,大部分药物的DDDc呈降低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茯苓对温和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行为学及粪便菌群的影响
    徐燕, 刘冬光, 宁停波, 姚景春, 张贵民, 程金来
    2021, 18(8): 748-75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10

    摘要 ( 114 )   PDF(1649KB) ( 67 )  
    目的 研究茯苓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粪便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进行糖水偏好实验评价茯苓给药大鼠的快感缺失情况,采用旷场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分析,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进行粪便菌群物种差异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及糖水消耗率明显下降,自主活动明显减弱,粪便菌群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减少,门水平上的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水平升高,厚壁菌门水平下降,属水平上的乳酸菌属水平下降;大鼠给予茯苓微粉后,与模型组比较,茯苓微粉组大鼠体重及糖水消耗量显著提高(P<0.05),自主活动显著增强(移动距离增加、进入中央次数增加、垂直次数增加)且差异极显著(P<0.01),粪便菌群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增加,门水平上的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水平降低,厚壁菌门水平上升;属水平上的乳酸菌水平上升。结论 茯苓微粉通过降低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水平以及恢复厚壁菌门和乳酸菌属的水平来实现抗抑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黄素致结肠黑变病的机制研究与风险预警
    黄政凯, 林志健, 王雨, 郭凡帆, 张冰
    2021, 18(8): 753-75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11

    摘要 ( 154 )   PDF(2620KB) ( 114 )  
    目的 探讨大黄素抑制巨噬细胞激活的机制,阐释其在结肠黑变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明确大黄素诱发结肠黑变病的潜在风险。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中有关大黄素抑制巨噬细胞激活的基因芯片GSE 73309和GSE 73310进行筛选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数据库功能注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通路分析及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同时,通过检索大黄素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文献,挖掘大黄素致结肠黑变病的生物学基础,并与生物信息分析结果相互印证。结果 大黄素抑制巨噬细胞激活的生物途径主要体现在肿瘤坏死因子、缺氧诱导因子相关的炎症反应和癌症通路。结论 大黄素致结肠黑变病的机制与大黄素诱发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同时,大黄素具有诱发乳腺癌、卵巢癌以及肺部气道炎症反应的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犀草素抗脑缺血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孙倩, 陈红, 郭欣欣, 刘胜伟, 廖原, 贾玲玲
    2021, 18(8): 760-76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12

    摘要 ( 179 )   PDF(912KB) ( 81 )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木犀草素抗脑缺血(cerebral ischemia, CI)的生物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筛选木犀草素的作用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CI疾病的靶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木犀草素-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对相关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筛选后获得木犀草素作用于CI的靶点有50个,关键靶点通过调控血管增殖与生成、炎症反应、凋亡过程等功能发挥抗CI的作用。结论 木犀草素作用于脑缺血主要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血管平滑肌增殖及再生、凋亡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规与管理研究
    我国药品上市后监测实施《M1:监管活动医学词典》进展及思考
    田春华, 刘巍, 刘翠丽, 侯永芳, 王丹
    2021, 18(8): 763-76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13

    摘要 ( 371 )   PDF(1052KB) ( 695 )  
    目的 介绍我国药品上市后监测工作中有关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等系列指导原则《M1:监管活动医学问典》(MedDRA)的实施进展和推进思路,以期为全面实施MedDRA提供参考。方法 阐述MedDRA基本情况,探讨转化实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工作进展和建议。结果与结论 MedDRA是目前全球药品监管领域广泛应用的医学术语,实施MedDRA有利于药品上市后监测数据的分享和交换,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情况浅析
    于洪礼, 逄瑜, 邵波, 肖爱丽, 于冬梅
    2021, 18(8): 766-76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14

    摘要 ( 689 )   PDF(1080KB) ( 689 )  
    目的 分析近年来我国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国2015年~201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汇总分析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情况。结果 近年来国家基本药物ADR/ADE报告总体数量呈递增趋势,与我国药品总体报告变化趋势保持一致。结论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的同时,应关注国家基本药物相关ADR,促进临床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化妆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分析与思考
    李岚, 孔繁瑶, 朱盈, 沈璐
    2021, 18(8): 769-77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15

    摘要 ( 179 )   PDF(1345KB) ( 180 )  
    目的 分析我国与公众交流化妆品安全风险信息机制,为完善我国监管部门与公众的化妆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9年《化妆品警戒快讯》交流内容,梳理我国化妆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渠道,提出思考和建议。结果 我国已建立多种面向公众的化妆品安全风险信息发布渠道,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但在交流机制上还需要完善。结论 建议健全我国化妆品与公众的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HLA-B*5801基因检测在别嘌醇严重过敏反应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方玲, 董敏, 汪燕燕
    2021, 18(8): 772-77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16

    摘要 ( 234 )   PDF(1204KB) ( 106 )  
    目的 汉族人群中HLA-B*5801基因与别嘌醇严重过敏反应存在强相关性,分析我院HLA-B*5801基因检测结果及其在别嘌醇临床应用情况,为减少别嘌醇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评价基因检测结果应用情况。结果 共纳入检测HLA-B*5801基因患者55例,肾脏内科39例,皮肤性病科13例,内分泌科3例。检测结果阳性者17例(30.91%),阴性者38例(69.09%)。用药后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3例,基因检测结果阳性11例,阴性2例。所有患者中有30例(54.55%)按照指南推荐在用药前检测了HLA-B*5801基因。结论 我院患者服药前按照指南检测HLA-B*5801基因的比例偏低,药学部门应重视对临床别嘌醇用药监管。应提倡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及不良反应分析
    常炳庆, 郭轶先, 赵弘, 兰晓曦, 苏力, 孙婉玲
    2021, 18(8): 776-77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17

    摘要 ( 100 )   PDF(1174KB) ( 59 )  
    目的 研究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科于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9例接受含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方案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分析年龄因素(年龄≥65岁/<65岁)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入组患者接受了81个周期含超小剂量地西他滨的方案治疗,其中老年患者(年龄≥65岁)8例,接受了26周期治疗。老年患者在改变疾病自然病程反应、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及血液学改善-红细胞反应(HI-erythroid, HI-E)疗效均显著低于年龄<65岁患者(P分别为0.024、0.045、0.024)。其他的疗效、治疗后感染的发生率及III-IV/IV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无显著增加。结论 老年中高危MDS患者应用含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方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openFDA对利伐沙班及阿哌沙班药品不良反应的比较
    凌涛, 徐瑞娟, 葛卫红
    2021, 18(8): 780-78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18

    摘要 ( 217 )   PDF(1232KB) ( 163 )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检索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及阿哌沙班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比分析两药的ADR相关情况,为医院药品品种引进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openFDA数据库中ADR端点的交互式图表板块访问API,检索openFDA数据库中2004年1月1日~2019年8月12日间提交的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的ADR报告,对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析。结果 利伐沙班及阿哌沙班的ADR报告数目分别为6 766份、10 513份,主要由医生上报,ADR集中发生于美国,且发生人群集中分布于(65~82)岁,两药都可用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治疗等,主要ADR为出血。结论 基于openFDA大数据库能对两药的ADR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为有效开展药学监护、及时处理ADR提供参考,但数据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省570家医疗机构5 066例药物性肝损伤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苏凤云, 潘恩, 卓龙冉, 张许, 李长秀, 王丽, 许莉莉, 吴世福
    2021, 18(8): 784-78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19

    摘要 ( 188 )   PDF(1271KB) ( 191 )  
    目的 了解山东省近5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药物警戒和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从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提取并筛选出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上报的符合DILI判定标准的案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既往史、药物类别/剂型、给药途径、潜伏期、原患疾病、疾病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5 530例上报案例中筛选出符合DILI判定标准的共5 066例,来自570家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女比例约为1.42∶1;(40~59)岁年龄组发生率最高(1 991例,39.34%);涉及17类789种药物,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含抗结核药物)占比最大(2 537例,34.81%);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3 411例,67.33%);原患疾病以结核病最多见(933例,18.42%);DILI的潜伏期中位数为52.09(35.12,104.05)d,以7~14 d最多见(1 682例,33.23%);主要肝脏生化指标中位数分别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30.00(90.00例,215.0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90.00(65.00,150.00)U/L、总胆红素(TB)52.09(35.13,104.05)μmol/L、直接胆红素(DB)36.07(16.70,80.00)μmol/L;大部分患者的转归为痊愈或好转(4 298例,84.84%)。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需提高对DILI的全面认识,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高危药品的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例分析
    梁瑜, 孟真, 仓怀芹, 李祥鹏, 倪倍倍, 纪洪艳
    2021, 18(8): 789-79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20

    摘要 ( 316 )   PDF(1086KB) ( 180 )  
    目的 通过分析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以1例颅脑术后肝损伤患者为例,分析患者诊治经过查找患者肝损伤的原因,并采用因果关系评价标准表评估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结果 该患者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万古霉素有关,考虑为万古霉素导致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结论 医师和药师在使用万古霉素时除关注患者肾功能外,还应重点关注患者的肝功能,如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应警惕万古霉素诱发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佐辛注射液致静脉血栓1例分析
    何艳, 张锦文
    2021, 18(8): 793-79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21

    摘要 ( 311 )   PDF(805KB) ( 131 )  
    目的 分析1例地佐辛注射液致静脉血栓的案例及相关文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本例罕见的地佐辛不良反应报告,检索国内外地佐辛注射液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分析其发生机制。结果 地佐辛注射液致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可能为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相关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道较少,有少量过敏性休克报道。结论 合理使用地佐辛注射液,生产企业应进一步监测其风险,并修订和完善药品说明书相关内容,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机制及突变位点研究进展
    李原华, 葛斐林, 陈容娟, 柏兆方, 李乐, 赵靖, 刘妍, 刘文龙, 肖小河
    2021, 18(8): 795-79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8.22

    摘要 ( 135 )   PDF(1077KB) ( 87 )  
    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 NAs)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由长期使用药物后HBV逆转录酶区的基因突变导致。耐药性的出现可导致治疗失败,也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阐明HBV耐药机制对于药物选择及预后治疗具有重要帮助;梳理HBV耐药的突变位点现状将为进一步探讨耐药HBV的相关风险信号及临床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本文就NAs耐药乙肝的分子机制与突变位点研究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耐药乙肝的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警戒信息
    药物警戒快讯
    2021, 18(8): 800-800. 
    摘要 ( 402 )   PDF(731KB) ( 4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