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1, 18(9): 800-800. 
    摘要 ( 171 )   PDF(448KB) ( 2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持续大剂量恢复期血浆对快速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的临床治疗效果
    张婷玉, 葛子若, 钱芳, 宋美华, 李新刚, 田地, 徐艳利, 陈志海, 张伟
    2021, 18(9): 801-80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01

    摘要 ( 218 )   PDF(1817KB) ( 150 )  
    目的 探讨应用恢复期血浆以及不同剂量对快速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20年1月20日~2021年1月31日北京地坛医院应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快速进展新冠肺炎患者28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到非恢复期血浆治疗组53例作为对照。根据应用恢复期血浆的剂量将治疗组分为:小剂量组(<1 200 mL)、中剂量组(≥1 200 mL, <2 000 mL)及大剂量组(≥2 000 mL)。观察组间病情恢复时间、临床改善时间、影像学炎症吸收时间及核酸转阴时间的差异。结果 与非恢复期血浆治疗组相比,恢复期血浆治疗组患者疾病的病情恢复时间(P=0.004)、临床改善时间(P=0.006)以及影像学炎症吸收时间(P<0.001)均显著缩短。持续大剂量应用恢复期血浆组较中剂量组(P=0.002;P=0.044)及小剂量组(P<0.001;P=0.002)更有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恢复和临床改善。结论 持续大剂量恢复期血浆疗法能促进快速进展新冠肺炎患者的恢复并改善临床病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药品橙皮书专栏
    基于“5W模式”的中美药品橙皮书对比研究
    李逸云, 廖彩云, 潘静, 温宝书
    2021, 18(9): 806-80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02

    摘要 ( 226 )   PDF(1116KB) ( 210 )  
    目的 基于传播学视角比较中美药品橙皮书异同,为中国药品橙皮书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传播学领域经典理论模型—5W模式,将研究因素划分为传播者(who)、信息(says what)、媒介(in which channel)、受众(to whom)、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通过文献研究对中美药品橙皮书在各传播因素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 与美国药品橙皮书相比,中国药品橙皮书在管理机构、内容、发布渠道、受众以及取得的效果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结论 建议结合我国药品监管实际,借鉴美国药品橙皮书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中国药品橙皮书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药品橙皮书传播过程实证研究
    廖彩云, 李逸云, 姚文兵, 温宝书
    2021, 18(9): 810-81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03

    摘要 ( 176 )   PDF(1177KB) ( 139 )  
    目的 探究我国医药行业相关人员对《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后更名为《新批准上市以及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化学药品目录集》,简称“中国药品橙皮书”)传播过程的意见和建议,以分析中国药品橙皮书在发展中遇到的阻碍。方法 采用传播学领域经典理论模型—5W模式归纳研究因素并设计问卷,以药品监管机构、医药企业及相关学术机构为研究样本开展调研。结果 共得到了320份有效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中国药品橙皮书的传播过程有待完善。结论 结合数据分析,尝试基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以及受众层面提出完善中国药品橙皮书传播过程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药品橙皮书框架下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的介绍及启示
    李逸云, 廖彩云, 温宝书
    2021, 18(9): 813-81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04

    摘要 ( 157 )   PDF(1203KB) ( 125 )  
    目的 介绍美国《经过治疗等效性评价批准的药品目录》(简称“美国药品橙皮书”)下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的基本情况,为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研究美国药品橙皮书治疗等效性评价背景、编码规则和意义,结合我国药品监管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后更名为《新批准上市以及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化学药品目录集》,简称“中国药品橙皮书”)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建设的意见。结果和结论 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的设置将为药品监管机构、医疗机构、公众带来极大便利,在中国药品橙皮书中标记药品的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我国药品监管机构应从药品治疗等效性评价工作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编写规则和程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药品橙皮书框架下专利信息的介绍与启示
    沙明泉, 李逸云, 温宝书
    2021, 18(9): 817-82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05

    摘要 ( 178 )   PDF(1111KB) ( 149 )  
    目的 通过对《经治疗等效性评价批准的药品》(Approved Drug Products with Therapeutic Equivalence Evaluations,简称“美国药品橙皮书”)中的专利信息研究,为我国构建药品专利信息检索系统,完善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列举并分析美国药品橙皮书收录的专利信息及专利信息的提交、变更、删除等管理机制。结果 药品专利信息是构建药品监管信息发布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专利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一项长期存在并需要持续优化的工作。结论 建议结合我国监管框架,不断完善药品专利信息的收载和公示,推动建立医药企业良好竞争秩序,从而提升医药企业开展药品研发创新的动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大鼠自身给药模型评价右美托咪定的精神依赖作用
    陈瑛, 王立金, 李亮, 贾艳丽, 王雨, 李子轲, 韦娜, 韩刚, 吴纯启, 董延生
    2021, 18(9): 821-82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06

    摘要 ( 128 )   PDF(1258KB) ( 79 )  
    目的 采用甲基苯丙胺(MA)建立的大鼠自身给药模型评价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DEX)在疗效或疗效以上剂量的自身精神依赖作用。方法 ①自身训练实验:选用成功建立颈静脉通路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即溶剂对照组(氯化钠注射液),MA组(每次注射MA 50 μg/kg),DEX组[每次注射DEX 7 μg/kg(d 1)、1 μg/kg(d 2)及0.5 μg/kg(d 3~7)],每天FR1程序下训练2 h,当MA组大鼠形成稳定的自身给药行为后3组动物训练结束。②替代实验:MA组大鼠在自身训练实验形成稳定的自身给药行为后用DEX(每次注射0.5 μg/kg)替代6 d后,再给予MA恢复训练10 d;记录大鼠有效鼻触次数与给药次数。结果 ①自身训练实验:与溶剂对照组相比,MA组大鼠在MA给药训练后2~7 d有效鼻触次数和给药次数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P≤ 0.05),形成自身给药行为,提示实验体系建立成功。DEX组大鼠在给予DEX给药训练后除第2 天外,其他6 d有效鼻触次数和给药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②替代实验:MA组大鼠在DEX替代给药训练后除最后1 d的给药次数外,其余5 d的有效鼻触次数和给药次数均显著低于MA训练稳定后3 d的均值(P≤ 0.05)。MA恢复给药训练后有效鼻触次数和给药次数除前2 d训练结果外,其余8 d均显著高于DEX替代给药训练后连续3 d的均值(P≤ 0.05)。结论 MA能够诱发大鼠形成稳定的自身给药行为,提示实验模型成功建立,实验体系可靠。DEX在本研究剂量下不能诱导大鼠形成自身给药行为,也不能替代MA成瘾大鼠觅药行为,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DEX不具有精神依赖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成分定性及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胀果甘草主要特征成分
    陈佳, 聂黎行, 程显隆, 胡晓茹, 魏锋, 马双成
    2021, 18(9): 826-83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07

    摘要 ( 110 )   PDF(1659KB) ( 68 )  
    目的 寻找胀果甘草区别于乌拉尔甘草的主要特征成分,为胀果甘草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胀果甘草及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合数据分析软件,以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胀果甘草区别于乌拉尔甘草的差异性化合物。建立胀果甘草主要特征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两者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了甘草查耳酮A、甘草查耳酮B、刺甘草查耳酮及光甘草酚是胀果甘草区别于乌拉尔甘草的主要特征成分,并建立了多指标同时测定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论 建立的胀果甘草主要特征成分HPLC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甘草查耳酮A、甘草查耳酮B、刺甘草查耳酮及光甘草酚的含量测定,为胀果甘草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UPLC-ESI-QTOF-MS/MS技术检测扶正固本颗粒化学成分
    仝立国, 牛艳艳, 贾力莉, 王若瑜, 宋美卿, 夏召弟, 冯玛莉, 汪欣文, 吉海杰
    2021, 18(9): 831-83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08

    摘要 ( 100 )   PDF(1420KB) ( 66 )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MS)检测扶正固本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确认。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以0.1%甲酸甲醇溶液(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40 ℃,同时联合XEVO G2-XS ESI离子源进行正、负离子模式测定,通过比对保留时间、分子精确质量数及二级质谱碎片等参数,结合UNIFI软件分析各成分碎片裂解方式并参考化学成分数据库及文献数据对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确认鉴定。结果 初步鉴定出56个化合物,其中包括黄酮类化合物29个,蒽醌类化合物9个,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2个,萜类化合物6个,皂苷类化合物3个及7个其他成分。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准确的鉴定出扶正固本颗粒中的多种化学成分,为寻找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进一步建立全面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规与管理研究
    从《药品管理法》制修订解析我国药品监管理念变化趋势
    夏东胜, 田春华, 王涛
    2021, 18(9): 837-84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09

    摘要 ( 385 )   PDF(1294KB) ( 453 )  
    目的 促进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药品管理法》(简称“《药品管理法》”)贯彻执行。方法 通过梳理我国《药品管理法》的3次制修订历程,比较其主要内容变化,解析我国药品监管理念的变化趋势。结果 《药品管理法》的诞生及其修订历程,客观上反映了我国药品监管的历史背景及需求;历次修订内容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药品监管理念的变化及趋势。2019年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进一步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发展、与国际接轨、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防控、科学监管及严格落实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等最新理念。结论 深入理解我国药品监管的总体思路,对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美与亚洲国家药品监管机构开展药品风险沟通的研究
    张丹, 吕锦涛, 宋海波, 张冰, 金勇男, 萨日娜, 张晓朦, 林志健
    2021, 18(9): 845-84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10

    摘要 ( 235 )   PDF(1395KB) ( 287 )  
    目的 分析亚洲国家药品监管机构开展药品风险沟通的现状,对比欧美国家相关内容与形式,为构建我国药品风险沟通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检索亚洲各国药品风险沟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指南规范,浏览亚洲各国药品监管机构官方网站等,了解相关机构设置、沟通渠道、发布内容、开展形式等,同时对比欧美药品风险沟通情况。结果 欧美国家及地区的药品风险沟通体系较为完善;东亚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药品风险沟通的重要性,构建了较为及时、有效的风险沟通模式。结论 建议我国进一步加强药品风险沟通体系构建,保障人民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展现状及思考
    李岚, 孔繁瑶, 朱盈, 沈璐
    2021, 18(9): 850-85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11

    摘要 ( 408 )   PDF(1204KB) ( 351 )  
    目的 分析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方法 对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历史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系统已初步建成,化妆品监测工作正努力服务于监管,并从中挖掘科普宣传内容。结论 建议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标准体系,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并强化落实化妆品注册人和备案人的主体责任等,以推动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国内外抗菌药物管理政策现状分析及其效果评价
    朱雨蕾, 李歆
    2021, 18(9): 855-85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12

    摘要 ( 273 )   PDF(1307KB) ( 185 )  
    目的 梳理国内外抗菌药物管理政策效果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 检索、筛选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国内外抗菌药物管理政策与干预的研究文献与政策文件。结果 纳入文献155篇,中文96篇,英文59篇。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尚未形成成熟的评价体系;以单中心研究为主,样本代表性不足;缺乏对政策干预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结论 建议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政策与干预评价体系;利用全国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开展多中心协同研究;加强对政策干预影响因素研究,挖掘政策产生效果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众对药品使用风险的认知调查
    孙雪林, 张亚同, 胡欣
    2021, 18(9): 860-86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13

    摘要 ( 222 )   PDF(1134KB) ( 232 )  
    目的 调查公众对药品使用风险的认识、风险处理方式和获取药品信息的渠道和途径。方法 通过在线调查获得定性数据,对年龄、性别、学历和经济状况进行比较,调查内容包括对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认知、接受程度风险的意愿、寻求ADR信息途径和对ADR的理解等。结果 研究收集1 352份调表,发现86.70%受访者了解ADR,并且在服药过程中遇到过,但是却未有1例获得足够的药品风险信息(83.00%)。如果出现副作用,80.00%患者会向医生或药剂师寻求建议。71.75%的受访者认为医生和药师没有提供关于药物安全的足够信息。52.66%的受访者认为遇到ADR需要停药。药品说明书(27.81%)、医生(21.38%)和网络社交媒体(20.19%)是目前获得药品信息的三大主要途径。发生ADR后,公众认为应当告知政府监管机构(92.23%),并且制药企业应该将这些信息补充到药品说明书中(87.43%),或者将该信息反馈给医疗机构(32.47%)。79.81%公众因为医生已经交代药品的用法而不愿阅读药品说明书。结论 公众对用药安全方面的信息仍旧缺乏,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医生、药师和网络媒体是公众获取用药信息的主要来源。政府监管部门和制药企业应共同努力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刘博, 王雪, 关绍晨, 安默然, 穆雅杰, 于海霞, 李永林, 张亚同
    2021, 18(9): 864-86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14

    摘要 ( 403 )   PDF(1243KB) ( 299 )  
    目的 系统评价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临床应用中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报告率及特征。方法 检索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SinoMed数据库和PubMed、Embase 从建库至2020年7月7日中有关连花清瘟胶囊/颗粒ADR研究,并对ClinicalTrials.gov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相关注册研究进行了筛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Cochrane ADR方法组评估伤害证据质量要素的推荐意见评价文献质量,并用STATA软件进行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0项试验,12 039例患者,报告ADR 531例,总ADR报告率为2.37%(95%CI: 1.64%~3.21%)。ADR报告率随发表时间逐渐升高,尤其是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ADR主要症状为胃肠系统损害(361例/67.98%)、神经系统损害(36例/6.78%)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9例/5.46%)。联合用药(2.79%)较单用连花清瘟(1.92%)ADR报告率高。结论 应加强连花清瘟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用药监测,以减少ADR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癃闭舒制剂安全性风险分析及思考
    逄瑜, 朱兰, 王涛, 于洪礼, 邵波, 刘博
    2021, 18(9): 869-87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15

    摘要 ( 170 )   PDF(1073KB) ( 82 )  
    目的 分析癃闭舒制剂安全性风险,特别是致肝功能异常风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国内文献癃闭舒制剂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癃闭舒制剂在临床使用时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不适、头晕、口渴、乏力、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在临床使用癃闭舒制剂过程中应关注其致肝功能异常等风险,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及时完善产品说明书中安全性提示信息,促进其在临床的安全使用,以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脉注射剂说明书给药途径描述的分析
    罗一冲, 蔡丽萍, 普燕芳, 赵锦华
    2021, 18(9): 872-87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16

    摘要 ( 185 )   PDF(1153KB) ( 193 )  
    目的 分析静脉注射剂说明书中给药途径的描述,为临床合理开具给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236种静脉注射剂说明书中的给药方法,探讨静脉注射剂给药方法描述的差异。结果 236种静脉注射剂说明书中对给药途径描述不规范的有11种(4.7%),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概念不清。结论 静脉注射剂说明书中对给药途径描述不规范性问题,亟待生产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真实世界生脉注射液临床用药特征分析
    姚亚敏, 姚迪, 陈燕秋, 刘力
    2021, 18(9): 876-87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17

    摘要 ( 119 )   PDF(1360KB) ( 99 )  
    目的 了解真实世界中生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特征,为规范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医院2017年10月1日~ 2019年5月31日使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的1 014例住院病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其诊断、临床用药、合并用药和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合并用药关联分析。结果 1 014例使用生脉注射液的患者中男性560例(55.23%),女性454例(44.77%),平均年龄62.67岁。主要分布在内分泌科、急诊科和神经内科;西医诊断多用于糖尿病(463例,45.56%),中医诊断多用于消渴病(446例,43.98%)证型主要为气阴两虚证(450例,44.38%)。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给药,单次剂量集中在20~60 mL(96.81%),用药疗程集中在1~14 d(97.69%),平均5.7 d。最常与生脉注射液合并应用的药品依次为胰岛素注射液、二甲双胍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结论 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更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用法用量基本符合说明书的要求,联合用药较为合理,但仍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的问题,临床医生应规范其临床应用,保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1例骨肽和复方骨肽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李二平
    2021, 18(9): 880-88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18

    摘要 ( 163 )   PDF(1111KB) ( 104 )  
    目的 分析某地区骨肽和复方骨肽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地区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收集到的91例骨肽和复方骨肽注射剂ADR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男性(62.64%)略高于女性(37.36%);ADR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超过一半的病例报告涉及稀释溶媒为葡萄糖注射液(52.75%);多数ADR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42.8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给予停药或相应处理后,绝大多数患者(98.90%)能得到好转或痊愈。结论 临床应用骨肽和复方骨肽注射剂时应严格遵照说明书要求,密切观察30 min内患者的情况,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院IgA肾病门诊患者临床用药特点及合理性探讨
    沈静萍
    2021, 18(9): 883-88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19

    摘要 ( 122 )   PDF(1123KB) ( 64 )  
    目的 了解我院肾病科系膜增生性IgA肾病(IgA肾病)用药构成、用药特点及处方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1日~ 2019年12月31日肾病门诊处方186 111张,用药医嘱809 148条,其中IgA肾病处方4 326张,用药医嘱13 542条。对IgA肾病处方合理性、药品类别、不同药品类别药品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IgA肾病门诊用药以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为主,其用药比例远超西药(78.4%比21.6%),中成药治疗以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辅以健脾益肾、清热解毒和补肺益肾类药物。西药治疗以降低蛋白尿和降低血压为主。处方合理性分析发现,不合理处方73张,占总处方数1.7%,主要表现为处方书写不规范和处方用药不适宜。结论 我院肾病科IgA肾病用药采取中西医结合模式,临床用药结构基本合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临床用药比例偏高,且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管理,规范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疑似美罗培南过敏安全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患者的药学监护
    马雪, 漆婷婷, 余文韬
    2021, 18(9): 887-88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20

    摘要 ( 176 )   PDF(1052KB) ( 102 )  
    目的 探讨使用一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发生过敏时患者的药学监护,以及不同β-内酰胺类、不同碳青霉烯类药物之间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发生机制。方法 对1例结肠癌术后继发严重腹腔感染的老年男性患者使用美罗培南后出现全身散在皮疹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积极抗过敏,换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继续抗感染治疗,给予全程药学监护。结果 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皮疹消退,未再出现其他过敏反应,治疗20 d后好转出院。结论 碳青霉烯类药物发生过敏主要与其各自的侧链有关,如无法避免使用,在已知一种碳青霉烯类过敏的情况下,建议谨慎选择另一种碳青霉烯药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帕替尼致咯血并心律失常1例分析
    青晓艳, 曾晓梅
    2021, 18(9): 890-89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21

    摘要 ( 163 )   PDF(908KB) ( 177 )  
    目的 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肉瘤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总结1例晚期黏液纤维肉瘤患者服用阿帕替尼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阿帕替尼已被证明在标准多模式治疗失败后能延长晚期肉瘤的无进展生存期。本例晚期黏液纤维肉瘤经多线治疗后予阿帕替尼单药靶向治疗,无进展生存期达到5个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合并咯血、心律失常,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所致,心律失常在停药2周后得到纠正,后期患者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将阿帕替尼减量治疗,后肠梗阻逐渐减轻。随后患者出现III°血小板减少,考虑阿帕替尼所致重度骨髓抑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给予动态评估及动态调整阿帕替尼用法用量,取得了良好的疾病客观缓解,其中重度骨髓抑制是一种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应加强阿帕替尼在晚期肉瘤中的用药监测,本案例中,医师及时、准确地获取和确诊相关症状并施以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阿帕替尼个体化合理使用与及时发现和诊断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替考拉宁致精神异常1例分析
    沈秀秀, 周楠, 张维, 张江红, 李友佳
    2021, 18(9): 894-89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22

    摘要 ( 164 )   PDF(898KB) ( 120 )  
    目的 分析替考拉宁致精神异常1例,提示临床重视替考拉宁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方法 分析1例使用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时出现精神异常患者的诊疗经过,通过文献分析,阐述替考拉宁诱发精神异常的主要原因。结果 本例患者出现精神异常很可能是替考拉宁所致。结论 替考拉宁的血药浓度在重症及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中变异性较大,治疗上应根据患者体重及白蛋白情况予以适宜的剂量,避免血药浓度过高出现相关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致幼儿急性颜面部皮疹伴肿胀1例分析
    余珊, 姜黎, 李波, 吴倪, 王芊入
    2021, 18(9): 898-90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1.09.23

    摘要 ( 233 )   PDF(1051KB) ( 151 )  
    目的 分析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致颜面部皮疹伴肿胀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报道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唇周皮疹、面颊及双唇发红肿胀的不良事件,并通过病例回顾性分析及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分析其原因。结果 该不良事件为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合理处置后能有效控制消散。结论 关于幼儿使用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速发型的皮疹伴肿胀更是罕见,在临床应用中需多加关注,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