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研究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法探讨丙戊酸钠对肝细胞生物功能网络的干扰作用
    吴守燕,黄桂华, 赵文静,王炳顺 , 宫丽
    2017, 14(12): 705-710. 
    摘要 ( 392 )   PDF(1076KB) ( 188 )  
    目的 利用已发表的丙戊酸钠(VPA)处理的大鼠原代肝细胞的基因芯片原始数据,深入分析VPA对肝细胞生物过程/通路的干扰作用,为VPA毒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将NCBI的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VPA处理的大鼠肝原代细胞样本的数据GSE40338取出,采用GCBI在线平台分析,样本数据分为VPA处理组(实验组)和蒸馏水处理组(对照组),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功能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VPA处理,肝细胞的基因调控变化不同,进一步分析提示VPA干扰了的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代谢(metabolism)和发育(development)等过程。与发育相关的通路主要包括血管新生(vasculogenesis)、胚胎发育(embryonic development)、神经发育(neural development)及器官发育(organ development),其中器官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富集度为最高。结论 体外肝细胞基因组学分析表明,除代谢外,VPA可以干扰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干扰发育相关的生物功能网络,提示其可能具有器官发育和神经发育毒性,与体内动物实验的致畸效应和神经管发育毒性相一致。本研究表明对基因芯片数据的生物网络/过程的深入分析对预测药物毒性和理解作用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凤尾草醇提取物对α-萘异硫氰酸酯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型黄疸的保护作用
    刘威, 李芳芳, 李梅, 张丹, 鲍秀琦, 孙华
    2017, 14(12): 711-714. 
    摘要 ( 359 )   PDF(928KB) ( 191 )  
    目的 考察凤尾草醇提取物对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alene isothiocyanate, ANIT)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退黄保肝作用。方法 ICR小鼠连续灌胃给予凤尾草醇提取物125、250和500 mg·kg-1 5天,每天给药1次,在第3天给药后2 h单次灌胃给予ANIT 80 mg·kg-1,继续给药,末次给药前动物禁食不禁水12 h,末次给药后2 h处理动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胆汁酸(TBA)水平,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NIT模型组动物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显著升高,ALB含量显著下降,TBil、DBil及TBA和ALP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组织病理损伤严重。凤尾草醇提取物125、250、500 mg·kg-1能显著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白蛋白水平,同时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TBA及ALP含量。HE染色结果显示,凤尾草醇提取物抑制肝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凤尾草醇提取物对ANIT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及黄疸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荷叶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及其作用机制
    李娜,宋金春
    2017, 14(12): 715-719. 
    摘要 ( 371 )   PDF(1118KB) ( 179 )  
    目的 研究荷叶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观察荷叶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观察HepG2细胞凋亡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荷叶碱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Hoechst 33258染色可见实验组细胞固缩,凋亡小体形成,蓝色荧光加深;流式结果表示,荷叶碱可使HepG2细胞阻滞于G0/G1期,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大亦呈增长趋势;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荷叶碱以浓度梯度抑制NF-КB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Bax蛋白的表达。结论 荷叶碱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荷叶碱可将人肝癌细胞株HepG2阻滞于G0/G1期,诱导其发生凋亡,凋亡机制可能与调节相关蛋白NF-КB、Bcl-2、Bax的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用中药减毒研究专栏
    血脂宁及不同拆方组合对正常小鼠急性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郭欣,黄娜娜,吕莉莉,蔡涛涛,李晓宇,孙蓉
    2017, 14(12): 720-726. 
    摘要 ( 353 )   PDF(1352KB) ( 139 )  
    目的 比较血脂宁及其拆方组合对正常小鼠急性毒性影响,探讨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参照方剂配伍结构、单味药功效、降脂作用特点3个层面将血脂宁拆分为7个组合,即决明子+山楂(组合1)、决明子+荷叶(组合2)、决明子+制何首乌(组合3)、制何首乌+荷叶(组合4)、决明子+山楂+荷叶(组合5)、决明子+山楂+制何首乌(组合6)、决明子+山楂+荷叶+制何首乌(组合7),运用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血脂宁及不同拆方组合对正常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研究。结果 7个组合全组分的最大给药量(MFD)为39.60、34.80、42.00、21.60、37.20、38.40、39.60 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kg体重日用量的19.05、14.87、16.15、11.87、12.49、12.31倍、10.15倍,水提组分MFD为192.00、320.40、192.00、300.00、218.40、177.60、192.00 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kg体重日用量的92.31、136.92、73.85、164.84、73.36、56.92、49.23倍,各组合全组分毒性大小顺序为:组合4>组合2>组合5>组合6>组合1≈组合7>组合3;水提组分毒性大小顺序为:组合6>组合1≈组3≈组合7>组合5>组合4>组合2。小鼠的急性毒性症状主要有:精神不佳、怠动、俯卧。结论 上述各组合急毒结果小于实验室前期报道的决明子、何首乌的急毒结果,提示按照中医组方结构进行配伍的血脂宁不同拆方组合,均能减轻决明子、何首乌的急毒程度,印证了中医配伍在安全性控制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配伍减毒机制有待于后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胡醋制前后水提组分对L02细胞影响研究
    赵新妹,张志一,李晓宇, 孙蓉
    2017, 14(12): 727-729. 
    摘要 ( 408 )   PDF(680KB) ( 166 )  
    目的 研究柴胡醋制前后水提组分对L02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 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柴胡与醋柴胡水提组分对L02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生化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 CCK8法显示柴胡与醋柴胡水提组分均能抑制L02细胞的生长增殖,且细胞抑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与正常组比较作用显著,且作用强度为柴胡水提组分>醋柴胡水提组分。柴胡水提组分与醋柴胡水提组分作用于细胞24 h后,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 173.87和1 205.59 mg·L-1;生化法测定结果显示ALT、AST与LDH含量升高。结论 柴胡醋制前后水提组分均对L0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毒性作用强度柴胡水提组分>醋柴胡水提组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补骨脂不同炮制方式对正常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研究
    蔡涛涛,黄娜娜,王亮,孙晓倩,李晓宇,孙蓉
    2017, 14(12): 730-736. 
    摘要 ( 347 )   PDF(1189KB) ( 284 )  
    目的 比较不同炮制方式对补骨脂的正常小鼠急性毒性影响。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盐炙法制备盐补骨脂。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制备生补骨脂和盐补骨脂的水提组分,粉碎药物,粉末过120目筛,制备生补骨脂和盐补骨脂的全组分,采用HPLC法、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补骨脂上述样品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及正常小鼠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 生补骨脂全组分、盐补骨脂全组分、生补骨脂水提组分、盐补骨脂水提组分中补骨脂素百分含量分别为0.398 0%、0.481 3%、0.073 9%、0.072 7%,异补骨脂素百分含量分别为0.364 6%、0.454 1%、0.056 5%、0.051 1%。生补骨脂和盐补骨脂水提组分半数致死量(LD50)与95%可信限为49.212 g·kg-1·d-1(47.773~50.696 g·kg-1·d-1)和56.028 g·kg-1·d-1(54.074~58.067 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的成人每kg体重日用量的 344.5倍、392.2倍。生补骨脂和盐补骨脂全组分最大给药量(MFD)为40.032 g·kg-1·d-1和31.560 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的成人每kg体重日用量的280.2、220.9倍。小鼠急性毒性症状主要有精神不佳、怠动、俯卧昏睡、抽搐、走路不稳。结论 补骨脂不同炮制方式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生补骨脂水提组分>盐补骨脂水提组分>盐补骨脂全组分>生补骨脂全组分,不同炮制方式补骨脂中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含量越高,对正常小鼠急性毒性强度越大,提示补骨脂的毒性大小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高低呈正相关,其毒性物质基础、毒性作用特点及毒性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中药性味理论的补骨脂配伍规律研究进展
    郭文鹤,李晓宇,黄娜娜,孙蓉
    2017, 14(12): 737-741. 
    摘要 ( 416 )   PDF(829KB) ( 490 )  
    目的 将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的性味理论应用于补骨脂配伍组方的分析,为当今出现的补骨脂安全性研究从性味配伍的角度提供组方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实践。方法 以“补骨脂”、“破故纸”、“故子”、“黑胡纸”、“补骨鸱”等为关键词,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作为数据收集源,检索包含补骨脂的方剂,对方剂中补骨脂与各性味药物的配伍关系进行统计与分析,并结合相关实验研究结果,探讨补骨脂基于性味理论的配伍规律。结果 补骨脂常见的四性配伍有以肉豆蔻为代表的温-温合用,可达到减毒增效之目的;以肉桂为代表的温-热通用,可配伍增效;以鲜地黄为代表的寒-温并用则可配伍减毒。常见的五味配伍有以何首乌为代表的辛-甘配伍,有减毒增效的作用;以五味子为代表的辛-酸相制之法可配伍减毒。常见的性味和合配伍有以丹参为代表的辛-寒配伍可达减毒增效之功,以杜仲为代表的辛-温配合,以大枣为代表的甘-温合用可达配伍增效之目的。结论 从中药性味角度,补骨脂配伍用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减毒配伍包括寒-温并用、辛-酸相制。增效配伍有温-热通用、辛-温配合、甘-温合用。减毒增效配伍有温-温合用、辛-甘配伍、辛-寒配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规与管理研究
    美国对上市药品的再评价与监管经验
    吴桂芝,冯红云,范燕,董铎
    2017, 14(12): 742-745. 
    摘要 ( 579 )   PDF(663KB) ( 378 )  
    目的 介绍和分析美国对上市后药品的监管历史和再评价经验,为我国上市后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梳理美国在1960年代实施的药效研究实施项目(DESI),解析美国对目前上市的未经FDA批准的药品的监管措施及指南,探讨随着法规的更新及认知水平的提高,美国如何开展对上市后药品的再评价以及取得的监管经验。结果结论 我国目前针对上市后药品的再评价工作可以借鉴美国的药效研究实施项目以及针对未经FDA批准药品的评价和监管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阿片类药物滥用及其治理举措概述
    杨玉慧,许秀丽,朱珠
    2017, 14(12): 746-751. 
    摘要 ( 949 )   PDF(721KB) ( 911 )  
    目的 对近年来美国阿片类药物滥用概况、面临的挑战及美国政府与相关医药卫生机构所采取的针对性干预策略进行简要综述。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和美国政府与相关医药卫生机构官方网站中与阿片类药物滥用相关的内容。结果结论 在美国政府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缉毒局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不懈努力下,为遏制美国阿片类药物滥用带来了希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性评价与合理用药
    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的药品获益风险评价方法
    熊玮仪,董铎
    2017, 14(12): 752-754. 
    摘要 ( 535 )   PDF(570KB) ( 347 )  
    获益风险评价贯穿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定量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的评价是目前国际监管机构推荐的定量评价方法之一。国际药物经济学和产出研究协会(ISPOR)于2016年提出了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模型在卫生决策领域的实施框架,并分步阐述了开展MCDA评价的注意事项。本文概要介绍了MCDA分析以及ISPOR提出的实施框架,以期为我国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产与进口多西他赛致乳腺癌患者血系不良反应的自动监测研究
    寇炜,郭代红,赵博宇,贾王平,田小燕,王啸宇,胡鹏洲
    2017, 14(12): 755-759. 
    摘要 ( 440 )   PDF(739KB) ( 365 )  
    目的 比较多帕菲与泰素帝化疗致乳腺癌患者血液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利用“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自动监测并筛选我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使用多帕菲与泰素帝的乳腺癌住院患者,药师对系统报警病例人工评价甄定后进行血液系统ADR发生率比较,并对其发生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多帕菲与泰素帝血液系统ADR总发生率分别为47.10%和53.67%,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32)。两种药品严重ADR均为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其发生率多帕菲为4.52%和3.23%,泰素帝为2.26%和2.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252,P =0.840)。两药均未致严重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本研究显示BMI(OR:0.940,95% CI:0.885-0.999,P =0.047)与肺转移(OR:2.005,95% CI:1.022-3.933,P =0.043)均为多西他赛血液系统ADR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多帕菲与泰素帝血液系统ADR发生率均高,临床应用中要密切监测并采取必要防治措施,减少严重ADR发生。借助专项软件能够高效、快捷的开展重点药物、重点ADR安全性研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院住院患者用药错误分析
    祁献芳,张龙,陈晓萌,孙俊
    2017, 14(12): 760-763. 
    摘要 ( 361 )   PDF(598KB) ( 198 )  
    目的 明确我院用药错误(ME)报告的性质和类型,防止潜在错误的发生。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报告的药品意外事件,临床药师进行评定和分析,项目包括ME分级、分类、引发因素、引发和发现ME人员的人数及构成比。结果 我院共报告ME 251例,A、B、C、D、E、F级ME分别占3.98%、33.86%、45.42%、11.95%、3.98%、0.80%,G、H、I级未有报告。报告251例次类型错误,其中患者身份错误比例最高,达23.51%,遗漏给药、药品用量、药品品种、适应证错误分别占23.11%、11.16%、8.37%、7.17%。251例ME报告共记录有329例次ME引发因素,人员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达42.24%,主要原因是培训不足和技术不熟练。遗漏错误是最常见的原因,占21.58%。引发ME人员中,护士占84.47%,特别是实习或者初级护士(76.10%)。护士和患者家属是发现ME的主要人员,分别占63.75%和21.91%。结论 用药错误在临床中经常发生,对其决定因素的了解有助于干预措施的实行。医院有必要建立健全的ME报告系统,以减少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和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院内外延伸药学服务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潘凤珍,张平,张金梅
    2017, 14(12): 764-768. 
    摘要 ( 318 )   PDF(690KB) ( 135 )  
    目的 探讨院内外延伸药学服务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学服务;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医疗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用药教育、电话随访等院内外药学延伸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空腹血糖水平、血糖水平达标率、用药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及血糖达标率、用药依从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血糖达标率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年龄<60岁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年龄≥60岁患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干预后,两组用药依从性良好率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年龄<60岁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程度优于年龄≥60岁患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院内外延伸药学服务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并可提高药物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尤其对年龄<60岁患者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