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新谦,全有豫. 新编药物学[M]. 15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05- 206. [2] 毛玉山,周丽诺,叶红英,等.宁波市某石化企业员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调查[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 22(4):338-341. [3] 郭晓兰,欧阳志彬,黄芳仪,等. 别嘌醇致药疹36例临床分析[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5(3):150-154. [4] 唐莉,朱浩. 别嘌醇片致剥脱性皮炎死亡1例[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82-84. [5] 张亚军. 消风散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分析 [J]. 中国学校卫生,2006, 26(9):796. [6] Sean C Sweetman. 马丁代尔大药典[S]. 35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34. [7] 樊平申,廖文俊,胡雪慧. 药物超敏综合征[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 34( 8) : 557-558. [8] 付涛,温海,黄欣,等.别嘌醇致药物超敏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杂志,2006,20(10):602–603. [9] 陈光亮,徐叔云. 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 19(10) : 1088-1092. [10] 朱君,余俊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191-194. [11] 劳海燕,徐丹,杨敏,等. HLA-B 基因多态性与别嘌醇皮肤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C].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1-11-04:1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