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2, 19(6): 584-584. 
    摘要 ( 191 )   PDF(462KB) ( 1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殊人群的中药药物警戒与药学服务专栏
    基于传统文献的围孕期妇女中药药物警戒挖掘与药学服务思考
    吕锦涛, 张晓朦, 张冰, 姜皓, 林志健
    2022, 19(6): 585-59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01

    摘要 ( 623 )   PDF(1392KB) ( 294 )  
    目的 挖掘围孕期妇女临床应用中药的药物警戒思想,为临床药学服务与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梳理唐至清代20部妇(产)科专著,提取有关围孕期妇女临床用药的警戒表述,包括围孕期阶段、疾病、药物、禁忌、使用注意等警戒内容。采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形成围孕期妇女用药警戒。结果 依据备孕、妊娠、临产、产时、产褥和哺乳等阶段,分别形成辨证/症/病论“忌”、因人制“忌”、因时制“忌”、剂量与疗程控制、药食禁忌等警戒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针对围孕期妇女不同阶段特点,分别从药物、机体、用药等方面开展药学服务。结论 围孕期妇女各阶段的药物警戒措施侧重不同,临床须充分考虑生理及病理特点,开展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儿科古文献的中药药物警戒思想与药学服务思考
    王晓芳, 张晓朦, 张冰, 林志健, 韦昌策
    2022, 19(6): 591-59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02

    摘要 ( 239 )   PDF(1304KB) ( 226 )  
    目的 挖掘儿科古文献中儿童安全用药认识,为儿童特殊人群的用药警戒与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学方法,从《颅囟经》《小儿药证直决》《幼幼新书》《活幼心书》《幼科发挥》《幼幼集成》《幼科释谜》7部代表性儿科古文献中提取“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相关警戒内容和表述。结果 儿科古籍重视小儿用药安全,药物警戒认识较为系统、全面,用药以平和为旨,多从脾胃论治,从剂型、剂量、疗程、炮制、配伍等方面提升疗效,防范不良反应。结论 面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儿科传统古籍为现代儿科开展用药警戒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药学服务开展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文献分析的老年人中成药合理用药与药学服务思考
    马冰冰, 张晓朦, 张冰, 林志健, 吕锦涛
    2022, 19(6): 595-59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03

    摘要 ( 219 )   PDF(1372KB) ( 198 )  
    目的 挖掘老年人应用中成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 ADR/ADE)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合理用药依据与药学服务建议。方法 以《国家基本药品目录》(2018版)中收载的268个品种中成药为检索对象,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文文献数据库等发表的中成药致老年人ADR/ADE个案报道。时间截至2021年1月1日相关文献。经因果关系判断,采用类神经网络方法挖掘老年人用药发生ADR/ADE的影响因素。挖掘传统古籍有关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相关表述,形成合理用药与药学服务思考。结果 共收集老年人应用中成药的ADR/ADE个案373例,涉及中成药88种,累及全身性损害、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等。ADR/ADE严重程度与用药疗程、给药方式、联合用药情况等存在较强的关联关系。梳理古籍中有关老年人警戒信息20 459条,涉及用药禁忌、治疗原则、用药剂量、服药方法等方面。结论 临床需关注老年人自行用药、联合用药、超剂量超疗程等情况,加强药学服务,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肝损伤风险分析与肝功能不全人群用药警戒思考
    章之琪, 张晓朦, 张冰, 吕锦涛
    2022, 19(6): 600-60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04

    摘要 ( 210 )   PDF(1760KB) ( 221 )  
    目的 系统梳理中药导致肝损伤风险影响因素,并针对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人群提出中药用药警戒措施。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从建库开始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口服中药导致肝损伤的个案报道,采用Apriori算法、贝叶斯网络分析中药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及与肝损伤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度。结果 纳入因果关系确切的中药致肝损伤个案报道88例,涉及24味中药,患者年龄46~64岁范围占比最高。在能够判断肝损伤严重程度的个案中,中重度最多,主要表现为黄疸、恶心、呕吐、厌油、食欲不振、意识障碍等。肝损伤的发生与药物因素、患者机体、临床用药诸多方面都有关联,且随疗程延长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增加。结论 肝功能不全人群可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在选药用药、用药监护等方面开展针对性措施,降低中药应用过程中的肝损伤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何首乌质量及安全性评价专栏(一)
    何首乌相关肝毒性的机制研究进展
    李妍怡, 张玉杰, 汪祺, 马双成
    2022, 19(6): 605-60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05

    摘要 ( 152 )   PDF(1248KB) ( 143 )  
    目的 分析探讨何首乌肝毒性作用机制及肝毒性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查阅何首乌文献对肝毒性机制和争议成分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 何首乌的肝毒性具体表现在影响肝脏代谢酶的功能与表达、使胆汁代谢循环及转运蛋白的功能受阻、以及免疫应激与线粒体功能紊乱等,文献报道其可能的毒性成分为脂溶性蒽醌类、特征性二苯乙烯苷类、鞣质类和二蒽酮类化合物,推测上述物质对机体的单独或协同作用可能与肝毒性发生有关。结论 何首乌肝毒性机制可能众多,相关研究可为何首乌现代研发和安全运用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杨建波, 高博闻, 孙华, 靳洪涛, 高慧宇, 牛慧, 程显隆, 王雪婷, 宋云飞, 魏锋, 汪祺, 王莹, 胡笑文, 马双成
    2022, 19(6): 610-61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06

    摘要 ( 113 )   PDF(1279KB) ( 104 )  
    目的 分析何首乌致肝损伤相关报道,讨论其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对近25年来报道何首乌肝损伤的潜在肝毒性成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何首乌中蒽醌类、二苯乙烯类、萘类成分及真菌毒素等可能是其诱发“固有肝毒性”“特异质肝毒性”“协同作用致肝毒性”“外源污染物致肝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结论 何首乌致肝损伤的物质基础较复杂,有必要进一步对其不同类型化学成分进行急性毒性及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以期为何首乌肝毒性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何首乌和制何首乌的差异性成分
    杨建波, 汪祺, 王雪婷, 程显隆, 王莹, 高慧宇, 宋云飞, 魏锋, 马双成
    2022, 19(6): 615-61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07

    摘要 ( 78 )   PDF(1945KB) ( 82 )  
    目的 利用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对比分析何首乌(PMR)和制何首乌(PMRP)化学成分的差异,以阐明何首乌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炮制减毒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成分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观察样本的整体分布趋势;采用统计学等分析技术对火山图中差异性化合物进行筛选;并将所得差异性成分与Agilent PCDL自建数据库进行比对,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从何首乌炮制后含量大幅减低的化合物中,初步鉴别45个化合物。结论 何首乌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蒽醌(单核和双核蒽醌)和二苯乙烯苷类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性化合物可能是何首乌炮制减毒的主要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何首乌水提物给药后大鼠体内成分研究
    汪祺, 文海若, 杨建波, 王莹, 李妍怡, 马双成, 张玉杰
    2022, 19(6): 620-62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08

    摘要 ( 81 )   PDF(1856KB) ( 78 )  
    目的 考察连续42 d灌胃何首乌水提物(PMW)后大鼠肝、肾、血浆和胆汁中的成分累积特征,为何首乌肝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UPLC-LTQ-Orbitrap MS技术,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及通过scitific library模块分析,对大鼠不同组织中何首乌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鉴别和推测。结果 大鼠经过长期灌胃(PMW)诱导后,体内可检测到24个何首乌相关化合物,其中7个为原型成分,5个为Ⅰ相代谢产物,12个为Ⅱ相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原型及其代谢物。各类成分具有选择蓄积性,肾脏中蓄积成分最多,肝脏和胆汁中相当,血浆中最少。二苯乙烯苷以硫酸化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为主,大黄素多发生氧化反应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结论 原型成分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8-O-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大黄酸、没食子酸很可能与何首乌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关,应引起关注;大黄素-葡萄糖醛酸化物和二苯乙烯苷-葡萄糖醛酸化物-硫酸化物仅在胆汁中检出,没食子酸及原儿茶酸以及大量大黄素Ⅱ相代谢物仅在肾脏中检出,这类成分的潜在毒性风险应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转运体探讨何首乌提取物对大鼠肾脏的影响
    汪祺, 杨建波, 王莹, 马双成, 文海若
    2022, 19(6): 626-62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09

    摘要 ( 61 )   PDF(1944KB) ( 74 )  
    目的 阐明向大鼠长期给药何首乌醇提物(PME)和水提物(PMW)对其肾脏的影响。方法 分别向大鼠灌胃给药何首乌PME和PMW 42 d,考察大鼠生化指标及肾脏病理变化,并测定给药后肾脏主要转运体基因(Oat1,Oat2,Oct2,Mrp2,P-gp)的表达,从转运体角度分析何首乌致肾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 研究发现PME和PMW给药后,血清生化PME组的尿素氮(BUN),肌酐(CRE),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均显著升高(P<0.01),PMW组的BUN,CRE和TP显著升高(P<0.01),ALB数值升高,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结果显示PME组和PMW组均可见肾脏色素沉着,PME组可见肾小管变性。基因表达检测结果发现,PME组Oat1,Oct2,P-gp和Mrp2均显著性下调(P<0.01),Oat2显著性上调(P<0.01)。PMW组Oat1,Oct2和Mrp2显著性下调(P<0.01),Oat2显著性上调(P<0.01),P-gp变化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长期给药,两种提取物均可引起大鼠肾脏损伤,且PME作用更显著。肾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何首乌相关成分对肾脏转运体的影响相关,潜在肾毒性成分可能为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法尼醇X受体为作用靶点的何首乌中肝毒性成分的筛选
    汪祺, 文海若, 马双成
    2022, 19(6): 630-63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10

    摘要 ( 80 )   PDF(2139KB) ( 75 )  
    目的 建立以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为作用靶点的何首乌中肝毒性成分快速筛选方法。方法 首先运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使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将目标化合物与FXR进行分子对接,以FXR抑制剂作为参考对象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之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考察目标化合物处理24 h后对人源肝永生化肝细胞HepaRG的毒性强弱,并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epaRG细胞的FXR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何首乌中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等9个成分为FXR潜在抑制剂;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进一步证实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均具肝细胞毒性作用,同时可明显抑制FXR基因表达水平。结论 以FXR分子对接技术为切入点,有效预测何首乌中潜在肝毒性成分,实现了快速高效的高通量筛选,为中药安全性评价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黄素体内遗传毒性风险评价
    文海若, 王亚楠, 姜华, 王雪, 汪祺, 马双成
    2022, 19(6): 635-64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11

    摘要 ( 75 )   PDF(1717KB) ( 91 )  
    目的 评价连续28 d灌胃给予小鼠大黄素,小鼠体内遗传毒性风险。方法 KM小鼠连续28 d灌胃重复给予大黄素并设28 d恢复期。分别于给药前、首次给药后第14、 28、 42和56 天采集外周血检测网织红细胞和总红细胞的突变率,以及网织红细胞占总红细胞的百分率;末次给药后采集肝、肾、外周血开展彗星试验,分析每只动物至少100个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末次给药后制备骨髓细胞样本,计算嗜多染红细胞占总红细胞的百分率以及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发生率。结果 与溶媒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相比,300 mg·kg-1及以下给药组连续给药28 d未见Pig-a基因突变率增加。肾细胞彗星试验结果显示,与溶媒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相比,所设浓度范围内各组尾DNA百分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01)。骨髓微核试验显示所设浓度范围内未见微核率的升高。结论 连续28 d经口灌胃给予小鼠大黄素后,主要作用部位为肾脏;当前试验条件下,大黄素未导致小鼠体内Pig-a基因突变发生率和骨髓微核发生率增加,但可导致肾脏细胞DNA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全国唑来膦酸致颌骨骨坏死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熊玮仪, 任经天
    2022, 19(6): 641-64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12

    摘要 ( 228 )   PDF(1429KB) ( 151 )  
    目的 描述我国唑来膦酸致颌骨骨坏死(ONJ)不良反应的报告特征,探索影响因素,为风险控制提供建议。方法 对2004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到的唑来膦酸致ONJ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73份唑来膦酸致ONJ报告,90.41%为严重报告。2份信息缺失,其余71份中,94.37%(67/71)为肿瘤用药,5.63%(4/71)为骨质疏松症用药。肿瘤报告以中老年女性为主,44.78%的原发肿瘤为乳腺癌,59.70%有合并治疗,41.79%有牙科手术史,52.24%的ONJ转归为痊愈或好转。4份骨质疏松症报告均为有牙科手术史的老年女性。结论 我国唑来膦酸致ONJ报告较为罕见,但多为严重报告。肿瘤患者多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牙科手术史是需要重视的危险因素,合并治疗对ONJ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影响。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务人员、患者均应重视唑来膦酸的ONJ风险,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他汀类药物1028例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防范策略
    邵晨, 张青霞, 闫素英, 王育琴
    2022, 19(6): 645-64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13

    摘要 ( 184 )   PDF(1204KB) ( 178 )  
    目的 了解我国他汀类药物用药错误(ME)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提供依据,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收集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他汀类药物ME报告,对ME的分级、错误内容、引发人员、发现人员和引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028例ME报告来自23个省市132家医院,B级最多(848例,82.49%),严重ME 5例(0.49%)。错误内容主要是品种错误,300例次(29.10%,主要因素是药品看似听似)。5例严重ME的错误内容是:相互作用2例、禁忌证1例、用量1例、重复给药1例。医生是引发ME的主要人员,515例(50.10%,主要错误是重复给药)。发现ME人员主要是药师,849例次(79.72%)。引发ME的主要错误因素是人员因素,590例次(52.73%,主要是疲劳和知识欠缺)。结论 他汀类药物ME以B级为主,多由看似听似药品引起。严重ME需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ME主要由医生引发,错误因素主要是疲劳和知识欠缺等。建议加强人员合理用药培训,减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强化信息化建设和药品遴选,以减少看似听似错误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医务人员执业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鲁松, 杨黎, 董宪喆, 张兰
    2022, 19(6): 649-65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14

    摘要 ( 148 )   PDF(2077KB) ( 125 )  
    目的 系统评价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从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的数据,纳入以雷贝拉唑对比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提取所需数据,使用RevMan5.3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5篇RCT,1 607名患者被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雷贝拉唑治疗RE的总有效率高于奥美拉唑 [OR=4.46, 95%CI(3.01~6.59), P<0.001];雷贝拉唑组治疗4周和8周后的总有效率优于奥美拉唑组 [OR=3.10, 95%CI (1.63~5.90), P<0.001];[OR=5.41, 95%CI (3.29~8.91), 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内镜下评估雷贝拉唑治疗RE的效果较奥美拉唑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0.36, 95%CI (0.22~0.59), P<0.001]。此外,雷贝拉唑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奥美拉唑组 [OR=0.32, 95%CI (0.18,0.56), P<0.001],安全性较高。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RE的效果较奥美拉唑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奥美拉唑更为便宜。临床医生可在考虑安全性、有效性的基础上,结合药品的经济性和患者意愿,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特利加压素的安全性分析
    李晓菲, 程蓉, 吴雪梅, 刘智
    2022, 19(6): 654-65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15

    摘要 ( 114 )   PDF(1262KB) ( 89 )  
    目的 了解特利加压素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使用特利加压素患者的电子诊疗病历及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1 816例使用特利加压素患者病历,ADR报告56份,发生率为3.08%,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45岁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心悸、胸闷等。结论 特利加压素所致ADR发生率为常见范畴,临床表现多样,应用需提高警惕,加强用药监护,避免严重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硫酸羟氯喹致视觉损害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与分析
    王铁柱
    2022, 19(6): 657-66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16

    摘要 ( 198 )   PDF(1316KB) ( 164 )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评价《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推荐的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药品硫酸羟氯喹上市后安全性信号,为临床安全应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的怀疑药品通用名称为硫酸羟氯喹的药品不良反应(ADR),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信号检测,重点对视觉损害相关ADR病例进行提取分析与数据挖掘。结果 提取的292份病例报告中,ADR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胃肠系统、视觉损害、听觉和前庭功能障碍等。信号检测中,有30例病例涉及视觉损害系统,占ADR病例数的10.3%。信号值排名前10位中,涉及畏光、视物模糊、视觉异常、眼异常等视觉损害系统。原患疾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者发生视觉损害的比例最高。视觉损害病例发生ADR时间间隔范围较广。结论 基于真实世界的ADR信号检测,有助于硫酸羟氯喹上市后安全性评价,可为抗COVID-19疫情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为临床上的老药新用提供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孟鲁司特致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特点的分析
    陈瑞家, 萨可佳, 曾晓芳
    2022, 19(6): 661-66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17

    摘要 ( 224 )   PDF(1311KB) ( 200 )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引起神经及精神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及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2月29日。纳入孟鲁司特引起神经及精神系统ADR的病例报道及临床研究等,对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剂量、服药后ADR出现时间及临床表现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的患者112例,年龄在1~86岁之间;ADR主要集中发生在14岁以下儿童;ADR出现时间最短为用药后30 min,最长为用药后2.5年,大多集中在服药后1周内;ADR症状主要表现为噩梦、睡眠障碍、攻击性、焦虑等。结论 孟鲁司特导致的神经及精神系统ADR在儿童中更常见,医师需根据患者情况评估风险及获益,同时警惕可能的自杀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0例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法分析
    魏仙妮, 许惠溢, 黄宇虹, 谢根英
    2022, 19(6): 665-66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18

    摘要 ( 225 )   PDF(1285KB) ( 206 )  
    目的 分析厦门市海沧医院就诊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药物选择与治疗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我院就诊发生DILI的100例患者及其用药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引起DILI药物种类主要有抗感染药物、中药、降血脂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等。DILI发生时间在用药4周内的例数最多,共72例。男性患者51例的DILI发生率略高于女性49例;平均年龄为(51.0±17.7)岁,其中41~60岁的患者中DILI的发生率最高(38.00%);在并发症方面,82例有基础疾病,占总例数的82%。不同性别、年龄段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的DILI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DILI后采取停药72例,继续用药23例,药物减量3例,未知2例。有39例使用1种保肝药治疗,36例联合使用2种保肝药治疗,16例联合使用3种保肝药治疗,未用4例,不详5例。91例使用保肝药治疗预后情况有23例治愈,45例好转,14例未愈,9例未知。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其次为中药。其中抗感染药物中抗真菌药、抗分枝杆菌药引起肝损伤的比率位居前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及时停用肝毒性药物和使用保肝药支持治疗;DILI预后情况总体良好,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临床使用相关药物应加强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及减少DILI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致心动过缓临床分析
    王国祥, 赵弘, 惠吴函, 苏力, 孙婉玲
    2022, 19(6): 670-67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19

    摘要 ( 122 )   PDF(1176KB) ( 93 )  
    目的 分析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在临床应用中导致心动过缓的临床特点和转归,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应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后出现心动过缓的4例浆细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应用硼替佐米导致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结果 4例患者在应用硼替佐米累积剂量为1.3~31.2 mg·m-2时出现心动过缓或心动过缓加重。其中2例存在基础心脏疾病,延长用药间隔未能控制心动过缓。4例患者分别于停用硼替佐米5~21个月后心动过缓得以自行缓解。结论 浆细胞病患者应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发生心动过缓,可能与硼替佐米的累积剂量、患者年龄、基础心脏疾病等有关,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心律变化,发现心动过缓时应考虑药物减量或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利用评价和药物利用评估法评价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患者的用药情况
    俞吉, 冉烁
    2022, 19(6): 674-67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20

    摘要 ( 125 )   PDF(1323KB) ( 87 )  
    目的 评价实施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的用药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收集和整理安徽省淮南市朝阳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实施 CP的STEMI患者相关资料,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rug use review, DUR)和药物利用评估法(drug use evaluation, DUE),对STEMI临床路径患者的药物利用指数、评价指标和诊断、治疗药物监测及临床诊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6例患者所用主要治疗药物共38种,其中5种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 DUI)>1,20种药物DUI<1,13种药物DUI=1。用药强度居前列的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替格瑞洛片、泮托拉唑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盐酸曲美他嗪片。76例患者入院后均首次接受了心肌损伤标志、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及血脂水平等指标的监测;治疗期间再次接受心肌损伤标志、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和血脂水平的监测及异常再监测的比例分别为100.00%、40.78%、22.36%、9.21%和3.94%。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共发生9例次。经过治疗后,76例(100.00%)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联合应用DUR和DUE可全面评估实施CP的STEMI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药物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磺胺脱敏方案治疗干燥综合征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药学监护
    刘蕾, 张会娟, 钱效森, 孙瑞芳
    2022, 19(6): 680-68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21

    摘要 ( 109 )   PDF(1182KB) ( 87 )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干燥综合征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药物治疗中提供药学监护的方法和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干燥综合征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并有磺胺过敏史患者的药物治疗,面临替代药物不可获得或价格高昂时,建议临床采取磺胺脱敏方案治疗,并根据指南推荐用法设计了可行的磺胺脱敏试验实施步骤,与主治医师共同实施脱敏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药学监护,从而保证疗效、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磺胺脱敏试验成功并顺利完成21 d治疗,患者肺内病灶基本吸收,感染得到控制。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优化患者的用药方案,及时帮助临床调整剂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了药物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患者节省了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CSK9抑制剂阿利罗库单抗不良事件信号发掘
    张弛
    2022, 19(6): 684-69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22

    摘要 ( 174 )   PDF(1381KB) ( 139 )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项目(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ublic Data OpenProject, openFDA)数据库数据,分析真实世界阿利罗库单抗(alirocumab)的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ADE)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下载openFDA中2004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7日ADE报告,使用报告比值比法(ROR)与综合标准法(MHRA)进行ADE信号挖掘。结果 共得到提及阿利罗库单抗的ADE报告15 511份,56 912对组合。上报人多为消费者或非卫生专业人士(71.10%)。来自美国的报告占95.82%。筛选出阿利罗库单抗ADE信号163个。ADE信号主要分布在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4方面。常见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分布在鼻咽、注射部位。结论 阿利罗库单抗的ADE信号涵盖了20类系统-器官。对于女性患者、老年患者、有潜在心脏疾病的患者,应当尤其注意观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黄露, 刘博, 王岩, 范慧红, 张庆生
    2022, 19(6): 692-69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23

    摘要 ( 168 )   PDF(1221KB) ( 106 )  
    近年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其质量控制标准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本研究基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ChP 2020)、《美国药典》43版(USP 43)、《欧洲药典》10.0版(EP 10.0)、《日本药典》17版(JP 17)等国内外及相关指导原则等参考资料,全面归纳了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药典中的收载情况,对常见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总结,对其鉴别、含量测定、有关物质及遗传毒性杂质等关键质控项目进行全面分析,深入对比并重点阐述有关物质检查这一关键质量属性的质控研究进展,期望为更为精准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宫平滑肌瘤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余娅, 彭昌盛, 崔陶
    2022, 19(6): 465-46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6.24

    摘要 ( 107 )   PDF(1128KB) ( 115 )  
    子宫平滑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目前对子宫肌瘤唯一的治愈方式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子宫肌瘤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以及次全子宫切除术。手术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生育能力,并增加了妊娠及妊娠后的产科风险。此外,由于部分子宫肌瘤可能病情稳定或在绝经后萎缩、变小,使得部分患者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更倾向于非手术治疗。本文概述了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常用药物及实验研究中突显出可能具有治疗希望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期对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