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2, 19(5): 468-468. 
    摘要 ( 198 )   PDF(485KB) ( 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风险评价创新研究与实践专栏
    蟾酥类注射液治疗肝癌的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
    张晓朦, 吕锦涛, 张冰, 林志健, 刘荣雪
    2022, 19(5): 469-47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01

    摘要 ( 241 )   PDF(1701KB) ( 139 )  
    目的 探索蟾酥类注射液治疗肝癌的风险评价与预警模式,为临床提供示范研究。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SinoMed、PubMed等期刊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31日,收集蟾酥类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蟾酥注射液),治疗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多准则决策模型评价其在不同应用条件下的效益-风险(BRA),基于评价结果采用熵权可拓物元模型预测该类药物应用的风险响应等级。 结果 共纳入64项蟾酥类注射液治疗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结果显示,未联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手段的组别BRA值81.55%高于联用者;应用华蟾素注射液的组别BRA值100%高于蟾酥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常规剂量组优于超说明书用量组;28 d内短疗程组BRA值优于长疗程19[95%CI(9.42,28.88)]。疗程因素需作为一级预警响应,临床给予特别关注。 结论 多准则决策联合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可作为中药风险评价与预警的研究基础,为临床开展中药药物警戒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临床用药导向的中药有害成分风险评估方法应用研究
    李耀磊, 张晓朦, 张冰, 林志健, 昝珂, 金红宇, 马双成
    2022, 19(5): 475-48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02

    摘要 ( 218 )   PDF(2243KB) ( 159 )  
    目的 以临床用药为导向,探索中药有害成分风险评估方法的实用性。 方法 以款冬花、广藿香、番泻叶、紫草等药材为例,基于微波消解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药材及饮片中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残留水平,综合4种药材用药频率、使用时限、水煎转移率等实际临床用药因素,结合安全因子赋予权重,并依据有害成分的致癌性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结果 款冬花、广藿香、番泻叶、紫草药材中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均有不同水平的残留,应用涵盖中药临床使用特点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b、Cd、As、Hg、Cu整体非致癌性风险较小,危害系数(THQ)均小于1;此外Pb、As、Cd 3种元素致癌风险(CR)均小于1×10-6,整体致癌风险较低。 结论 以临床用药为导向的中药有害成分风险评估方法整体实用性较强,能够贴近临床实际反映中药有害成分的健康风险,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辛热类有毒示例药致肾损伤风险分级与警戒思考
    吴焕章, 张晓朦, 张冰, 林志健, 章之琪, 张永强
    2022, 19(5): 481-48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03

    摘要 ( 182 )   PDF(1368KB) ( 125 )  
    目的 以肾脏靶器官为切入点,以辛热类有毒中药为示例建立致肾损伤风险分级模型,并开展相应的药物警戒。 方法 通过收集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辛热类有毒示例药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共纳入17例,从药物、患者和临床用药三维角度,采用空间距离模型建立半定性定量的致肾损伤三维矩阵风险分级模型。 结果 初步建立中药致肾损伤的风险分级模型。基于本文纳入的辛热类有毒示例中药草乌、斑蝥、雄黄、蜈蚣和苍耳子的相关个案报道,从药物自身毒性、患者原患肾脏相关疾病和患者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炮制方式、用药剂量、用药依从性、药物联用情况和给药途径三维角度评价,对不同的案例赋予风险等级评判,根据风险评价等级可分别采用忌用和禁用的警戒措施。 结论 有毒中药致肾损伤的风险分级体系实现了风险的评估和级别化,为临床用药评判提供参考,实现有针对性的药物警戒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的心脏效-毒双向作用机制探析与用药警戒思考
    殷玉玲, 张晓朦, 张冰, 林志健, 韩宇
    2022, 19(5): 486-49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04

    摘要 ( 183 )   PDF(1888KB) ( 109 )  
    目的 针对具有心脏治疗作用又可能引发心脏损伤的“效-毒双向作用”中药进行机制探析并提出用药警戒思考。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1年11月30日。系统挖掘具有心脏效-毒双向作用的药物,结合文献学、生物信息技术手段,分析其效-毒双向作用成分、机制及“效-毒”转化因素。 结果 山豆根、吴茱萸、麦冬、两面针、香加皮等10味中药具有心脏效-毒双向作用,其作用成分类型包括生物碱类、强心苷类、皂苷类等,作用机制主要与AKT/AMPK/mTOR通路及心肌Ca2+-Na+-K+通道有关。效-毒转化与机体原患心脏疾病、体质差异,用药剂量、用法、配伍,以及药物效-毒成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结论 心脏效-毒双向作用中药的用药需要多重措施警戒,防止该类中药由效转毒,特别要加强原患心脏疾病患者的用药监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荆防颗粒安全性研究专栏
    荆防颗粒浸膏对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研究
    郑成成, 王会萍, 徐百卉, 徐娇艳, 李贝贝, 张晓红, 张伟, 孙颖, 王恩力
    2022, 19(5): 493-49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05

    摘要 ( 110 )   PDF(885KB) ( 68 )  
    目的 探讨荆防颗粒浸膏对动物胚胎-胎仔发育的影响,为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方法 112只受精雌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荆防颗粒浸膏高、中、低剂量(10、3、1 g·kg-1·d-1)组,每组28只。全部动物于妊娠第6天(GD6)开始给药,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至GD15,停药至GD20解剖检查。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动物一般状态,定期检测动物体质量和摄食量,解剖时计数卵巢黄体数量、检查着床数和活胎数,测量活胎顶臀长和尾长,检查活胎外观、内脏和骨骼。 结果 给药期间,动物未见异常体征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荆防颗粒浸膏未引起大鼠体质量异常增长;母本动物受孕率、平均黄体数量和受精卵着床丢失率也未见异常改变;窝均活胎率、死胎率和吸收胎率,胎仔顶臀长和尾长也未见明显改变;未见受试物导致胎仔外观、内脏和骨骼畸形。 结论 荆防颗粒浸膏未见潜在的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无明显损害作用剂量(NOAEL)为10 g·kg-1·d-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荆防颗粒浸膏大鼠灌胃给药围产期发育毒性研究
    郑成成, 徐百卉, 徐娇艳, 王会萍, 李贝贝, 张晓红, 孙颖, 姚景春, 王恩力
    2022, 19(5): 498-50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06

    摘要 ( 119 )   PDF(1001KB) ( 68 )  
    目的 检测自胚胎着床到幼仔离乳给予荆防颗粒浸膏,评价其对妊娠及哺乳雌性大鼠及F1代大鼠和F2代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妊娠大鼠9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荆防颗粒浸膏低剂量组(1 g·kg-1·d-1)、中剂量组(3 g·kg-1·d-1)、高剂量组(10 g·kg-1·d-1)。各组妊娠大鼠于妊娠6 d至离乳,每日给予雌性大鼠不同剂量的荆防颗粒浸膏。观察F0代妊娠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分娩情况和泌乳情况。F1代大鼠及F2代大鼠分娩后观察出生仔鼠的外观、体质量、生长发育指标、神经反射指标、行为学指标等。 结果 荆防颗粒浸膏10 g·kg-1·d-1及以下剂量无母体毒性;对F1代大鼠和F2代哺乳期新生仔鼠无毒性;F1代和F2代大鼠的体质量增长及摄食、生长发育、神经反射及学习记忆功能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影响F1代大鼠脏器发育及生殖功能。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荆防颗粒浸膏对SD大鼠围产期发育的无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10 g·kg-1·d-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荆防颗粒浸膏对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研究
    郑成成, 王恩力, 徐百卉, 徐娇艳, 李贝贝, 张晓红, 周宗仪, 王永刚, 姚景春
    2022, 19(5): 505-50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07

    摘要 ( 101 )   PDF(842KB) ( 56 )  
    目的 观察荆防颗粒浸膏对SD大鼠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为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方法 选用SPF级大鼠168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荆防颗粒浸膏1、3、10 g·kg-1·d-1 剂量组,每组42只,雌雄各半。全部动物灌胃给予对应药物,每日1次,给药体积15 mL·kg-1。雌雄大鼠分别给药2周和4周后按照1∶1合笼交配。动物交配期间持续给药,交配成功雌鼠继续给药至妊娠第6天,交配成功雄鼠持续给药直至处死。试验期间检测指标包括一般观察,摄食,体重,雄鼠精子活动度、数量和形态,妊娠雌鼠妊娠情况和着床腺数(活胎、死胎、吸收胎),主要脏器称量和脏器系数计算。 结果 试验期间,空白对照组及荆防颗粒浸膏1、3、10 g·kg-1·d-1 剂量组动物均未见受试物引起的异常体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荆防颗粒浸膏1、3、10 g·kg-1·d-1剂量组雌、雄大鼠交配前体重、雌鼠妊娠期体重和体重增重以及雌、雄鼠交配前摄食量、雌鼠妊娠期摄食量均未见显著改变;动物交配天数、交配率和雌鼠受孕率、雄鼠精子质量和雌鼠妊娠结局均未见异常改变。 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荆防颗粒浸膏未见潜在的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无明显损害作用剂量(NOAEL)为 10 g·kg-1·d-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荆防颗粒浸膏大鼠90天重复灌胃给药毒性研究
    徐百卉, 王恩力, 郑成成, 徐娇艳, 李贝贝, 张晓红, 周宗仪, 王永刚, 姚景春
    2022, 19(5): 510-51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08

    摘要 ( 120 )   PDF(1723KB) ( 62 )  
    目的 观察SD 大鼠灌胃给予荆防颗粒浸膏的重复给药毒性,指导荆防颗粒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方法 选用SPF 级大鼠144 只,随机分为4 组,即空白对照组(注射用水0 g·kg-1·d-1),荆防颗粒浸膏1、3、10 g·kg-1·d-1 剂量组,每组36 只,雌雄各半。每日灌胃给药1 次,连续给药90 d,停药后恢复观察30 d。检测指标包括一般观察、摄食、体重、眼科及尿液检查、血液学检查、生化学检查、主要脏器称量和脏器系数计算、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SD 大鼠按照1、3、10 g·kg-1·d-1 剂量重复灌胃荆防颗粒浸膏90 d 后,1、3 g·kg-1·d-1 剂量组未引起动物的一般状态、摄食量、体重、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的异常改变;10 g·kg-1·d-1 剂量组雄鼠摄食量降低,体重增长缓慢,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大鼠早期慢性进行性肾病发生率升高,上述效应在恢复期结束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 SD 大鼠90 d 重复灌胃荆防颗粒浸膏的无明显毒副反应剂量(NOAEL)为3 g·kg-1·d-1,有毒剂量为10 g·kg-1·d-1,该剂量下荆防颗粒浸膏引起动物食欲减退及慢性进展性肾炎(CPN)发生率提高,考虑到人没有与CPN 相对应的疾病,由此谨慎地推断最严重的情况下该剂量荆防颗粒浸膏会存在潜在的轻微肾损伤。上述效应在恢复期结束后均恢复,表明荆防颗粒浸膏导致的不良反应具有可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荆防颗粒浸膏幼龄大鼠28天重复灌胃给药毒性研究
    徐娇艳, 王恩力, 郁丽梅, 张伟, 孙颖, 张贵民
    2022, 19(5): 515-52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09

    摘要 ( 157 )   PDF(1599KB) ( 58 )  
    目的 探讨连续28 d重复灌胃荆防颗粒浸膏对刚离乳SD大鼠出现的毒性反应,为荆防颗粒浸膏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选用刚离乳SD大鼠144只,按照体重随机分为荆防颗粒浸膏1、3、10 g·kg-1·d-1 3个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注射用水0 g·kg-1·d-1),每组36只,雌雄各半。动物按照15 mL·kg-1的给药体积分别灌胃相应浓度的荆防颗粒浸膏和注射用水,每日1次,连续灌胃28 d,停药恢复28 d。试验期间,每日观察动物一般状态,每周2次检测动物体重和摄食量,雄鼠检查包皮分离时间、睾丸精子数量、血清睾酮,雌鼠检查阴道张开时间、动情周期和血清雌激素;; 给药期结束和恢复期结束分别对动物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功能、学习记忆、生长激素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眼科学、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尿液学和组织病理学进行检查。 结果 荆防颗粒浸膏各剂量组未见与受试物相关的异常体征,体重和摄食量无显著改变。10 g·kg-1·d-1组血液学指标白细胞(WBC)、中心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和血液生化学指标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白蛋白(ALB)略有改变;; 且镜下观察脾脏可见“星空”现象。 结论 幼龄大鼠连续28 d灌胃荆防颗粒浸膏,未引起动物一般体征、体重、摄食量、性发育和性激素水平、生长发育等指标的异常改变,血液学及血生化学指标与组织病理学略有改变,但认为与受试物的毒性作用不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HPLC测定不同产区生何首乌和不同炮制工艺制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含量
    高慧宇, 杨建波, 孙华, 宋云飞, 程显隆, 王雪婷, 魏锋, 汪祺, 王莹, 靳洪涛, 马双成
    2022, 19(5): 522-52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10

    摘要 ( 150 )   PDF(1592KB) ( 83 )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何首乌和不同炮制工艺制何首乌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 方法 采用Agilent 5 TC-C18(2)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以甲醇-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测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何首乌项下方法,测定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 结果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674 5~21.584 5、0.426 7~13.655 0和0.200 3~6.968 5 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2%、100.08%和96.60%。不同产区何首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范围分别为0.13~2.62、0.08~0.13和0.05~0.72 mg·g-1;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含量范围分别为0.1~1.7和1.0~8.7 mg·g-1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于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杂质谱研究
    肖钦钦, 陈希, 段和祥, 张银花, 刘绪平, 王晨
    2022, 19(5): 527-53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11

    摘要 ( 153 )   PDF(1942KB) ( 103 )  
    目的 建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杂质谱,并对已知杂质进行毒性预测。 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左氧氟沙星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对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杂质谱进行研究,结合处方与工艺分析杂质来源及归属,研究处方中含金属络合剂对本品杂质的影响程度; 同时采用ADME/T性质预测软件对已知的相关杂质进行毒理性质参数预测。 结果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杂质谱中主要有8个杂质,4个降解杂质为杂质B、E、F、G和4个未知工艺杂质,制剂中检出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料,E为原料生产控制的关键杂质,G为制剂质量控制的关键光降解杂质,各杂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 结论 乳酸左氧氟沙星杂质谱的建立可为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一致性评价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甘草酸二铵致药源性低钾血症报告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春婷, 文雯
    2022, 19(5): 532-53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12

    摘要 ( 258 )   PDF(1354KB) ( 141 )  
    目的 分析甘草酸二铵不良反应人群中药源性低钾血症报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2004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收集的甘草酸二铵不良反应报告,共12 816例甘草酸二铵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纳入分析,其中低钾血症报告数110例;按照年龄、性别、药品剂型、用药时间和原患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分组统计低钾血症报告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分组低钾血症报告率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低钾血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甘草酸二铵不良反应人群中,口服制剂组低钾血症报告率为1.72%,注射制剂组为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和用药时间增长,低钾血症报告率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注射制剂相比,口服制剂校正OR值为2.171;与青壮年组相比,中、老年组校正OR值为2.534和3.394;与用药1 d组相比,用药2~3、4~6、7~14、15~30、>30 d以上组校正OR值为6.761、28.253、28.762、48.071、134.501;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校正OR值为3.223。 结论 甘草酸二铵不良反应人群中,高龄、使用口服制剂、长时间用药以及患有糖尿病是出现药源性低钾血症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李燕, 孙冲, 吕萌, 周宇雪, 马姝丽
    2022, 19(5): 537-54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13

    摘要 ( 302 )   PDF(1138KB) ( 206 )  
    目的 分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年河南儿科医疗联盟儿童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发生ADR的报告,对患儿性别、年龄、ADR发生类型、累及系统-器官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收集877份报告,男性536份,女性341份;新生儿组50份(5.70%),婴儿组126份(14.37%),幼儿组319份(36.37%),学龄前期儿童208份(23.72%),学龄期儿童95份(10.83%),青春期组79份(9.01%)。用药当日至第3天是ADR高峰期;严重ADR 83份(0.95%),学龄前期儿童组严重ADR占比最高(3.42%)。该药在儿童中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65.90%)和消化道损害(20.07%)为主,血液系统损害较低(0.98%)。严重ADR主要表现为重症皮疹、抽搐、癫痫等。 结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儿童ADR有其独特的表现,临床应用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00例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邰新娟, 马洪凤, 李君, 马维兴, 闫亚卫
    2022, 19(5): 541-54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14

    摘要 ( 313 )   PDF(1256KB) ( 410 )  
    目的 分析某市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对某市2017年1月1日~2019年8月31日400例抗肿瘤药物致ADR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给药途径、严重级别、用药情况、ADR所累及系统-器官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400例ADR报告中,男159例(39.75%),女241例(60.25%),其中61~70岁患者构成比最高(30.25%);原患疾病主要为乳腺癌151例(37.7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的构成比最高84.00%;新的、严重的ADR 28例(7.00%),严重的ADR 88例(22.00%);涉及药品构成比最多的为顺铂123例(23.16%);ADR累及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为主,共313例(43.78%);痊愈及好转的ADR共377例(94.25%)。 结论 临床使用抗肿瘤药物要做好ADR监测工作,应从关注特殊人群、重点药物、典型症状入手,并及时正确预防和处理ADR,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师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治疗患者抗凝治疗管理的影响
    向云霞, 蒲文, 李东锋
    2022, 19(5): 545-54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15

    摘要 ( 129 )   PDF(1299KB) ( 81 )  
    目的 评价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长期服用华法林治疗患者抗凝管理的影响及效果。 方法 对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经药师抗凝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22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设定的药学服务流程进行随访管理,对比药学服务干预前后患者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统计分析患者达标时间百分比(TTR)改善情况。 结果 患者接受药学服务干预后,对华法林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用药依从性显著提升,用药依从性高的患者数由19人(8.41%)增加到121人(53.54%),TTR从30.25%提高到63.65%(P<; 0.05)。 结论 药师参与长期服用华法林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管理,可显著提高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5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范倩倩, 张波, 赵彬, 李秋月, 刘芳, 马杰
    2022, 19(5): 550-55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16

    摘要 ( 179 )   PDF(1146KB) ( 92 )  
    目的 探讨小分子激酶抑制剂(small molecule kinase inhibitors, SMKIs)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发生特点,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0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接受SMKIs治疗后发生ADR的住院患者病历,从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使用情况、ADR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 共215例患者发生SMKIs相关ADR,男女性别比为1.29∶1,平均年龄(58.91±13.75)岁;涉及17种SMKIs,按照ADR构成比排序前5位的药品依次为厄洛替尼(20.47%)、吉非替尼(16.74%)、舒尼替尼(14.42%)、伊马替尼(12.56%)和索拉非尼(12.09%);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35.62%)和消化系统(31.05%)损害最为常见,多为一般ADR,亦有严重而导致停药的情况。 结论 SMKIs相关ADR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加强监测,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提高靶向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2例利培酮片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蒋艳琼, 刘红建, 刘晓霞
    2022, 19(5): 554-55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17

    摘要 ( 193 )   PDF(1135KB) ( 140 )  
    目的 分析利培酮片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该药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5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92例利培酮片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 结果 女性患者数量是男性的2.29倍;以18~44岁的患者居多(68.48%);累及系统主要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51.02%)、心脏(16.33%)、胃肠系统(9.18%),临床表现为锥体外系病、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月经紊乱、肝功能异常等。 结论 临床应警惕利培酮片引起的不良反应,关注女性患者用药安全;加强上报人员培训,提高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患者蒽环类续贯曲妥珠单抗治疗期间超声心动图监测执行度分析
    董百惠, 姜红, 肖响, 付东亮, 李春岩
    2022, 19(5): 557-56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18

    摘要 ( 126 )   PDF(1157KB) ( 79 )  
    目的 回顾性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续贯曲妥珠单抗治疗期间的超声心动图检测情况、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发生率,为蒽环类药物续贯曲妥珠单抗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6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某三甲医院使用蒽环类药物续贯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住院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统计分析蒽环类药物用药前(T1)、曲妥珠单抗用药前(T2)、曲妥珠单抗治疗过程中(T3)、曲妥珠单抗治疗结束时(T4)超声心动图检测率及T3检测次数,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等。 结果 6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乳腺癌患者中,T1、T2、T3、T4超声心动图检测率分别为15.00%、58.33%、51.67%、11.67%,T3超声心动图检测次数构成比分别为41.94%(检测1次)、25.81%(检测2次)、29.03%(检测3次)、3.23%(检测4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LVEF值无明显下降(P>0.05),但是在曲妥珠单抗使用期间LVEF有所下降(P<0.05),但下降程度不足10%,未达到心脏毒性诊断标准。 结论 临床中蒽环类药物续贯曲妥珠单抗治疗期间未能完全遵循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监测左心室收缩功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癀片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张瑞丽, 苏爽, 蒋季明, 张婧
    2022, 19(5): 561-56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19

    摘要 ( 246 )   PDF(1125KB) ( 161 )  
    目的 对新癀片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以“新癀片”“不良反应”“引起”“致”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4月30日,对收录的新癀片ADR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 结果 研究纳入文献24篇,涉及病例36例,新癀片ADR累及系统-器官最常见的为神经系统损害、胃肠损害、全身性损害,主要ADR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胸闷等,严重者可见过敏性休克。 结论 关注新癀片ADR,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指导,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动发药系统对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的影响分析
    赵暄, 郭婧, 梅隆, 张威
    2022, 19(5): 564-56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20

    摘要 ( 135 )   PDF(1259KB) ( 80 )  
    目的 分析自动发药系统对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安全的影响。 方法 调取同一医院2个邻近且院内科室设置、布局结构、患者类型都相似的院区,有无自动发药系统的门诊药房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和自动发药系统相关数据,制作针对药师及患者的调查问卷,对比分析各项数据和问卷结果。 结果及结论有自动发药系统的院区药师调配更准确、快捷,发药流程更合理、高效;药房内部工作人员更少,区域划分更合理,防控等级更清晰,工作环境更安全;患者取药环节用时更短,流程和等候时长更合理,减少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直肠癌术后化疗致急性肾损伤的药学监护
    李亚昙, 马亮英
    2022, 19(5): 568-57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21

    摘要 ( 164 )   PDF(1078KB) ( 98 )  
    目的 参与并随访观察临床治疗中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全过程,为其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的治疗方案作出调整,探讨临床药师工作中的切入点。 方法 结合1例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针对其肾功能损伤的主要问题,临床药师运用临床药学知识及经验,对患者化疗前病情特点、治疗过程中及化疗后药品不良反应等多环节实施全程药学监护。 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化疗方案进行个体化调整,对患者肾功能损伤进行对症治疗,临床药师成功进行了对该患者的临床药学服务。 结论 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可利用临床药学专业协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不仅充分服务于临床,还可实现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药师参与1例尿路感染伴药物热患者药学实践
    杨宝春, 孙欣, 杨欣, 吴琳, 王丽萍
    2022, 19(5): 572-57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22

    摘要 ( 184 )   PDF(1024KB) ( 139 )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尿路感染患者的用药监护,探讨提高医师和药师对药物热药学实践的认识。 方法 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疑似头孢地嗪致药物热患者的用药分析与治疗干预过程。 结果 临床药师根据药物热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建议临床医师停用头孢地嗪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进行用药监测,可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防止不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枸橼药用研究进展
    石岩, 魏锋, 马双成
    2022, 19(5): 574-57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23

    摘要 ( 166 )   PDF(1136KB) ( 87 )  
    枸橼(Citrus medica L.)作为一种中药材,在我国有广泛的临床药用,并随着东西方的交流,传播至地中海沿岸地区,在西方生活和文化中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枸橼的历史记载、外观形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作用角度对枸橼的药用沿革和研究概况进行阐述,以期对枸橼及柑橘属其他药材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橙皮素及其衍生物抑制纤维化作用研究进展
    万微, 常军, 朱笃
    2022, 19(5): 579-58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5.24

    摘要 ( 161 )   PDF(1911KB) ( 74 )  
    橙皮素是一种来源于芸香科柑橘属幼果的二氢黄酮化合物,对肺、肝、肾及心脏等器官的纤维化过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由于橙皮素抑制纤维化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探讨了橙皮素对肺纤维化、肝纤维化、肾纤维化、心肌纤维化等疾病在抗炎、抗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激活和增殖、抑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阐述了橙皮素及其衍生物抑制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为橙皮素开发成为靶向纤维化药物以及如何提高橙皮素的利用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