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2, 19(4): 348-348. 
    摘要 ( 169 )   PDF(476KB) ( 2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毒性中草药研究与利用专栏
    基于本草古籍的中药毒性分级及影响因素探讨
    付璐, 金艳, 彭华胜, 袁媛
    2022, 19(4): 349-35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01

    摘要 ( 234 )   PDF(534KB) ( 215 )  
    目的 基于本草古籍毒性分类对现有中药毒性分级方法提出改进意见。方法 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梳理历代本草古籍对中药毒性的论述,厘清中药毒性概念的起源、中药毒性分级的演变过程以及影响中药毒性的主要因素。结果 历代中药毒性的分级经历了三品分类、四级分类、五级分类法,不同的基原、炮制、服法及患者体质的差异皆会影响药物的毒性。结论 应从药材性质、临床应用两个维度,构建一个多层级、多因素的中药毒性评价体系。药材性质包括药物的基原植物、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的细化,临床应用包括给药方式、时间、剂量以及患者体质因素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见有毒药材的毒性差异分析
    白贞芳, 王宁, 吴菲, 肖瑶, 姜丹, 任广喜, 刘春生
    2022, 19(4): 353-35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02

    摘要 ( 188 )   PDF(1279KB) ( 285 )  
    目的 将收集的206种有毒药材的毒性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为合理利用和深入开发有毒药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梳理有毒药材名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PubMed建库至2021年9月20日已报道的药材毒性的文献,并分析归纳。结果 在206种有毒药材中,109种有毒性研究的报道,主要有肾毒性、肝毒性、心血管毒性等。结论 大部分有毒药材的毒性成分和毒性机制尚不清楚,需加大研究力度,以保证其临床使用更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子类有毒药材微性状及超微结构研究
    王利丽, 刘孟奇, 王海春, 宋晓宇, 陈随清
    2022, 19(4): 357-36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03

    摘要 ( 106 )   PDF(2136KB) ( 76 )  
    目的 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莨菪子等8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及地方品种收载的有毒种子类药材进行微性状及超微结构研究,为有毒中药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种子类药材,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横切面微形态进行观察,总结药材微性状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从形状、大小、表面特征、断面特征等方面对微性状进行描述,对其性状鉴别特征进行有效补充和提高;从表面特征及附属物特征对粉碎后的药材超微结构进行总结,对粉碎后有毒药材的显微鉴别提供专属性较强的鉴别依据。结论 因大小、形态及表面特征差异较大,微性研究能快速检出种子类药材;对于已经呈粉末性的药材,超微结构观察易识别出其特征,从而防止误用及混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八角枫等5种有毒中药的叶片部位超显微结构研究
    徐璐, 杨晶凡, 沈致睿, 鲁桑雨, 陈随清
    2022, 19(4): 361-36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04

    摘要 ( 159 )   PDF(6150KB) ( 87 )  
    目的 对八角枫、白屈菜、断肠草、龙葵、白英等5种有毒中草药的叶片部位进行形态结构鉴别,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对八角枫、白屈菜、断肠草、龙葵、白英等进行超显微结构鉴别研究。结果 八角枫叶有不定式、平轴式、环式3种气孔类型,棒状非腺毛,主脉有2个外韧型维管束;白屈菜叶有不定式、环式2种气孔类型,下表皮有单柄腺毛和多细胞非腺毛,主脉含1个外韧型维管束;断肠草叶表面有散落针晶,平轴式、不定式、环式3种气孔类型,主脉含1个周韧型维管束;龙葵叶有不定式、不等式、辐射型3种气孔类型,多细胞非腺毛,主脉含1个双韧型维管束及砂晶;白英叶有少量单柄腺毛及大量分枝多细胞非腺毛,下表皮有不定式、环式2种气孔类型,表面有散落砂晶,主脉含1个双韧型维管束及砂晶。结论 5种有毒中草药叶片各自都具有鲜明的显微特征,可为有毒中药材的鉴定及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本草古籍的花椒毒性考证
    付璐, 彭华胜, 袁媛, 金艳
    2022, 19(4): 369-37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05

    摘要 ( 161 )   PDF(1213KB) ( 111 )  
    目的 基于本草古籍对花椒进行毒性考证,从品种、产地、药性、炮制等角度探寻对花椒毒性的影响,为现代花椒的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方法 基于历代本草古籍梳理花椒的毒性记载,探寻花椒毒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古籍所载花椒可分为药用花椒与食用花椒2类,蜀椒、秦椒等药用花椒品种的毒性高于食用花椒。花椒属火、性热、气味辛烈,久食、多食会引起邪火上炎,导致气喘、牙痛、目昏等不良反应。通过加热、捡净、与他药同制等方法炮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花椒的毒性。结论 花椒的毒性与品种、产地、炮制方法、服用方法及患者体质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使用方法及辨证施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毒中药甘遂的本草考证
    杨晶凡, 徐璐, 陈随清
    2022, 19(4): 372-37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06

    摘要 ( 132 )   PDF(1505KB) ( 94 )  
    目的 探究古代本草中有毒中药甘遂的基原、产地、炮制与毒性,为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古代本草专著,考证甘遂的名称、基原、产地、炮制与毒性,进行比较梳理,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结果 甘遂药材在历史发展中名称、基原、功效未发生明显变化,产地最早为今山西大同山中,现在以陕西产量大、质量佳。甘遂为有毒药材,为降低毒性,保障用药安全,历代本草中记载了多种炮制方法。甘遂为“泄水之圣药”,有毒,虚者忌用。不可过服,中病即止。结论 通过对中药甘遂进行考证,认清用药历史,避免临床使用出现中毒情况,为规范市场流通和统一使用方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公藤药材基原考证及分子鉴定研究
    杨晶凡, 崔钊, 杨灏, 陈随清
    2022, 19(4): 376-37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07

    摘要 ( 102 )   PDF(1559KB) ( 76 )  
    目的 为确保雷公藤药材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雷公藤药材基原进行文献考证,并建立特异性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子鉴定方法。方法 查阅文献对雷公藤基原进行考证;对雷公藤及混伪品DNA条形码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具有稳定差异的特异性鉴别位点,设计鉴别引物,优选出特异性快速PCR扩增条件。结果 文献考证发现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在植物形态特征、药用部位次生代谢产物特征及遗传信息系统分化特征上存在大量中间类型,种间界限模糊。建立可用于鉴定雷公藤药材真伪的特异性快速PCR方法,所有正品雷公藤在300~400 bp间均能扩增出目的 基因条带,混伪品则无对应条带。结论 建议将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二者合并为雷公藤药材来源;建立了快速、准确、稳定的特异性快速PCR方法,可用于雷公藤药材与其混伪品的真实性鉴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与临床研究
    桂枝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
    欧阳罗丹, 肖苏萍, 周建新, 陈蒙, 邓哲, 周海燕, 杜杰, 王继永
    2022, 19(4): 380-38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08

    摘要 ( 302 )   PDF(1626KB) ( 117 )  
    目的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桂枝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以桂皮醛、肉桂酸、桂枝对照药材为对照品,对桂枝药材进行了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条件的研究;并对不同产地的桂枝药材进行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易于检出,重现性佳。含量测定方法分离效率高,重复性好。结论 所建立的桂枝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专属性强,可同时检测桂枝中的桂皮醛、肉桂酸,可为药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柯胶囊总皂苷对柯萨奇病毒B型诱导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张之斌, 姚荣妹, 马会霞, 包巨太, 郭姗姗, 崔晓兰
    2022, 19(4): 384-38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09

    摘要 ( 72 )   PDF(1840KB) ( 55 )  
    目的 观察抗柯胶囊总皂苷抑制柯萨奇病毒B型(CVB)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接种病毒液的方式建立体外细胞感染模型,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PE)测定抗柯胶囊总皂苷对CVB3、CVB4、CVB5株50%抑制浓度(IC50)及治疗指数(TI);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情况;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大鼠原代心肌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抗柯胶囊总皂苷可明显抑制CVB3、CVB4、CVB5致细胞病变,对CVB3、CVB4、CVB5的IC50分别为223.34、315.48、306.53 μg·mL-1,治疗指数分别为4.68、3.24、3.24;390.63、195.32、97.66 μg·mL-1剂量组可明显提高3种病毒感染后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抗柯胶囊总皂苷对CVB3病毒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390.63、195.32 μg·mL-1 2个剂量组可使凋亡关键因子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升高,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P<0.01)。结论 抗柯胶囊总皂苷可以改善CVB致心肌细胞病变,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病毒复制、调控心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谱聚类的何首乌天然产物聚类分析
    胡笑文, 杨建波, 魏锋, 马双成
    2022, 19(4): 390-39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10

    摘要 ( 90 )   PDF(1588KB) ( 61 )  
    目的 对何首乌中的天然产物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一种较为科学的天然产物聚类方法,为后续化合物挑选、药理筛选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从文献中收集并整理何首乌天然产物,选择二苯乙烯类、蒽醌类等主要类别化合物作为聚类对象,转换为简化分子线性输入规范(SMILES),并使用rdkit提取化合物的扩展连通性指纹和理化性质作为特征,经过方差筛选得到有效的特征。使用谱聚类算法,对何首乌天然产物进行聚类,以Calinski Harabaz(CH)指数作为评估指标,优化聚类参数。采用优化后最佳参数对化合物进行聚类,分析各类别的特点。随后对3种主要类别的化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查看主要类别的空间分布。最后对主要类别化合物分别计算脂水分配系数和拓扑极性表面积,分析性质分布,验证聚类合理性。结果 从文献中挑选13个类别的123个何首乌天然产物。经过特征提取和过滤,共得到207个特征。CH指数表明聚类数量为10,γ为0.004时聚类效果最佳。主成分分析显示3个主要成分组在空间中各自成簇,无重叠情况发生。经过聚类后,脂水分配系数和拓扑极性表面积2个指标倾向更加集中。结论 谱聚类算法不仅能够区分何首乌天然产物中差异较大的化合物,也能较好地对复杂化合物进行聚类,聚类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为传统药理筛选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芪-防风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吴作敏, 杨娟, 王隆隆, 王瑞
    2022, 19(4): 395-39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11

    摘要 ( 131 )   PDF(2521KB) ( 83 )  
    目的 探讨黄芪-防风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理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防风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在GeneCards数据库挖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平台筛选黄芪-防风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核心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核心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并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黄芪、防风主要活性成分36个,主要有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等,其对应靶点215个,其中59个核心靶点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抑癌基因TP53(TP53)、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等涉及GO条目286个(P<0.05),KEGG信号通路97条(P<0.05)。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及Toll样信号通路等。结论 黄芪-防风药对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中成药说明书用药禁忌调查分析
    肖望重, 林聪, 黄莉, 戴冰, 高元峰
    2022, 19(4): 400-40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12

    摘要 ( 296 )   PDF(1269KB) ( 295 )  
    目的 为中成药说明书的规范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所使用的203种中成药说明书,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简称“《中国药典》”)用药禁忌标注,对比分析药品说明书用药禁忌标注存在的问题。结果 仅1种中成药说明书有配伍禁忌标注,7种中成药成分中含反药药对;共23种中成药说明书有证候禁忌标注,其中5种中成药证候禁忌标注与《中国药典》不一致;共57种中成药说明书有妊娠禁忌标注,其中8种中成药妊娠禁忌标注与《中国药典》不一致;共22种中成药说明书有饮食禁忌标注,其中13种中成药饮食禁忌标注与《中国药典》不一致。结论 部分中成药说明书用药禁忌标注欠规范,与《中国药典》一致性较差,建议及时补充修订;同时建议《中国药典》加大对中成药用药禁忌研究,完善中成药用药禁忌范围,使中成药应用更合理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13 例结核病患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朱娜, 阚晓宏, 吴欣俐, 丁海华, 薛淑雅, 张云玲
    2022, 19(4): 404-407.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13

    摘要 ( 280 )   PDF(1361KB) ( 254 )  
    目的 对结核病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报告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我院结核病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ADR的病例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到113例结核病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ADR报告,其中严重ADR占10.62%。涉及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依次为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莫西沙星。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反应和胃肠系统等。静脉给药方式所致ADR多于口服。7.08%的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表现为遴选药物不适宜。结论 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结核病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ADR的监测,发现ADR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巴韦林在我国7个城市儿科应用现状与合理应用评价
    杨淼, 杨莉, 赵志刚
    2022, 19(4): 408-41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14

    摘要 ( 164 )   PDF(1502KB) ( 170 )  
    目的 调查利巴韦林在我国7个城市儿科应用现状,初步评价其在儿科应用的合理性,为促进利巴韦林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2013 年 1 月1日至 2017 年 12 月31日抽取7个城市107家医疗机构的样本处方,统计相关信息,以国内外利巴韦林说明书、相关指南为依据,评价处方合理性。结果 利巴韦林在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中占很大比例(49.4%)。儿科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支气管炎、肺炎以及疱疹性咽峡炎等。应用利巴韦林的儿童患者主要集中在1~2岁和3~5岁。儿科应用最多的剂型为注射剂(40.43%)。结论 利巴韦林的应用存在超适应证和超年龄使用的不合理性,应建立针对利巴韦林的处方点评制度,规范其在儿科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5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抗病毒药物应用分析
    杨帆, 马海平, 尤萌茹, 廖沙, 刘兰, 朱军
    2022, 19(4): 413-41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15

    摘要 ( 203 )   PDF(1310KB) ( 148 )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病毒药物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2月1日至29日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456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特征、抗病毒药物用法用量、联合使用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6例COVID-19患者中,30~65岁患者占71.71%,抗病毒药物用法用量基本符合国家诊疗方案,单药治疗为主,联用用药比例为8.78%,阿比多尔使用频率最高,29例患者发生了ADR,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结论 我院COVID-19患者抗病毒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少数患者抗病毒药物品种达3种以上,应重视其合理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57例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牙科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毛淑敏, 邱健珉, 赵西峰, 吕鑫华
    2022, 19(4): 417-42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16

    摘要 ( 208 )   PDF(1356KB) ( 156 )  
    目的 分析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牙科用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山东省ADR数据库中牙科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ADR报告257例,汇总分析。结果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ADR多在10 min内发生,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以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心血管系统、全身性为主。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牙科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ADR;生产企业应及时修订和完善药品说明书安全性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安全性Meta分析
    李宇, 樊晖晖, 冯晓俊, 张永煌, 陈琴, 王运红, 陈传涛, 张蕾, 史天陆
    2022, 19(4): 421-42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17

    摘要 ( 99 )   PDF(1901KB) ( 80 )  
    目的 系统评价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儿童患者接受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治疗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3月31日。纳入13项研究,共1 951例患者。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C型比较,CT/TT型可增加MTX治疗ALL儿童患者肝损伤的发生[OR=2.36,95%CI(1.38~4.06),I2=0%,P=0.002]。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ALL儿童患者黏膜炎[OR=1.44,95%CI(0.94~2.19),I2=25%,P=0.09]、胃肠道反应[OR=0.91,95%CI(0.54~1.54),I2=0%,P=0.72]、骨髓抑制[OR=1.24,95%CI(0.42~3.67),I2=74%,P=0.69]、肾功能不全[OR=0.51,95%CI(0.13~1.93),I2=0%,P=0.32]、排泄延迟[OR=1.05,95%CI(0.38~2.90),I2=0%,P=0.92]、24 h[SMD=0.49,95%CI(-0.59~1.57),I2=83%,P=0.37]和42 h[SMD=0.03,95%CI(-0.40~0.47),I2=0%,P=0.88]MTX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B1 C3435T基因突变会增加MTX治疗ALL儿童肝损伤的发生,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黏膜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肾功能不全、排泄延迟、MTX血浆水平等无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来氟米特致肝损伤病例分析
    崔向丽, 张志琪, 孙丽莹, 郭明星, 曾志贵, 徐菀佚
    2022, 19(4): 426-431.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18

    摘要 ( 219 )   PDF(1469KB) ( 207 )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数据库挖掘来氟米特肝损伤的药品不良反应特点,提示临床用药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警示此药具肝损伤特点。方法 比较各国说明书和指南对肝损伤患者使用来氟米特的推荐意见;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 ratio, 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 report ratio, PRR)对FAERS 数据库1999年1月1日至 2019 年12月31日间来氟米特不良事件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对其患者人群特点、原发病、合并用药、临床结局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来氟米特说明书【禁忌症】中写明了严重肝脏损害禁用,相对其他国家的说明书或指南推荐使用过于宽泛。美国说明书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伤和致命性肝衰竭的报道,避免用于之前有肝病史或ALT>2倍正常值的患者。FAERS数据库中共检索到来氟米特不良事件28 186例,其中肝损伤不良反应人数4 319例,占17.9%。来氟米特与其他药物肝损伤的ROR和PRR分别是51.6和43.9。肝损伤患者中女性人数约为男性的3.5倍,年龄46~60岁占比最高,达35.1%。治疗原发病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主,占77.5%。合并用药方面,单用来氟米特患者2 288例,占52.98%,其次是合并使用1~5种药物,占29.22%;合并使用阿达木单抗、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甲氨蝶呤的患者例数最多。死亡风险主要与年龄和性别相关,与合并用药种类无显著相关性。男性、高龄,死亡风险增加。结论 我国临床使用来氟米特应警惕其引起肝损伤风险,应间隔2~4周监测患者肝功能,尤其与其他有肝损伤风险药物合用时更应该加强监测,有肝病史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olriamfetol上市后真实世界不良反应研究
    陈添玉, 陈琪莹, 张月珍
    2022, 19(4): 432-43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19

    摘要 ( 231 )   PDF(1256KB) ( 159 )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检索solriamfetol上市后的不良反应报告,挖掘和分析该药的不良反应,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FAERS系统中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的solriamfetol不良反应报告数据,使用MYSQ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以solriamfetol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122份,其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14份。累及系统-器官分类主要为: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呼吸道、胸部和纵隔腔疾病等,不良反应类型发生频率前10位为焦虑/紧张不安、失眠、感觉异常、胸痛、心动过速、自杀意念/自我伤害、干扰注意力、头晕、头痛、乏力。已知的报告者以消费者为主,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主要为女性,平均年龄为(31.95±15.26)岁,主要集中于18~45岁之间,适应证主要为嗜睡症,剂量以150 mg·d-1为多,83.33%的患者用药时间<1个月即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Solriamfetol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加予关注,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做好用药宣教,加强用药监护,注意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8例氟比洛芬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黄丽, 魏龙, 李何美, 易丹
    2022, 19(4): 436-44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20

    摘要 ( 185 )   PDF(1376KB) ( 174 )  
    目的 分析氟比洛芬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氟比洛芬”“不良反应”“病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以“flurbiprofen”“adverse reaction”“case report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纳入有效文献45篇,提取病例58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1 h内;静脉推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氟比洛芬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用药监护和防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药学监护
    周鹏, 杨晶晶
    2022, 19(4): 441-44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21

    摘要 ( 168 )   PDF(1291KB) ( 134 )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喜炎平、痰热清、热毒宁3种解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喜炎平、痰热清、热毒宁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临床药师监护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喜炎平、痰热清、热毒宁药品说明书对中医病、证的描述不全,在临床使用存在辨证不准确、溶媒选择不当、超西医适应证等方面的问题。结论 临床药师可以从用药指征、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方面加强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药学监护,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药学实践
    陈方方, 张红旭
    2022, 19(4): 446-44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22

    摘要 ( 175 )   PDF(417KB) ( 93 )  
    目的 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药学实践方法。方法 以1例HD-MTX治疗PCNSL患者为例,临床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主动参与临床治疗,协助医师制定化疗及解救方案,对患者开展药学监护,进行个体化的药学服务,保证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结果 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有效,过程顺利。结论 临床药师可以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肺脓肿患者致药物热及横纹肌溶解症药学监护
    杜婧,李永辉,阎纳新,郭立杰,刘洋
    2022, 19(4): 450-45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23

    摘要 ( 237 )   PDF(1234KB) ( 234 )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肺脓肿患者治疗发生药物热及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1例临床药师监护肺脓肿患者治疗过程,检索相关文献,结合患者情况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莫西沙星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β-内酰胺类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时,如体温突然上升要考虑药物热可能;莫西沙星致横纹肌溶解症可能与其化学结构特点有关,需注意控制药品输注速度,如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结论 临床应重视抗感染治疗可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药师积极查阅文献等证据,可为临床用药治疗安全有效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福平致急性肾损伤1例分析
    任全霞, 吴彬, 黄明霞
    2022, 19(4): 453-45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24

    摘要 ( 260 )   PDF(1194KB) ( 221 )  
    目的 探讨利福平致急性肾损伤的处置措施。方法 分析1例利福平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分析,探索利福平诱发急性肾损伤的机制及处理措施。结果 患者第2次口服利福平后复查血肌酐值为477.2 μmol·L-1,立即停药,先后行10次血液透析治疗后,血肌酐值由579.2 μmol·L-1降至80.6μmol·L-1结论 利福平导致急性肾损伤时应立即停药,并根据肾功能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薯蓣皂苷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进展
    房城, 徐晓敏, 刘树民
    2022, 19(4): 456-45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25

    摘要 ( 134 )   PDF(1228KB) ( 213 )  
    薯蓣皂苷是多种中草药及天然药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多种已上市中药制剂的主要活性成分,被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近年来,薯蓣皂苷的抗癌活性被广泛发掘,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薯蓣皂苷的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薯蓣皂苷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罗雅琴, 黄伟
    2022, 19(4): 460-46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2.04.26

    摘要 ( 185 )   PDF(1246KB) ( 141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外周血血小板数目减少为特征。轻者无明显出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月经过多,甚至内脏及颅内出血,危及生命。ITP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主要与自身免疫有关。ITP尚无法根治,西医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药物,但随着激素的撤减,许多患者出现激素依赖、易复发、治疗效果差的情况,严重增加患者负担。近年来,临床上应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ITP取得较大进展,且具有副作用小、作用持久、治疗费用低廉等优势。本文主要从中医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归纳总结了近5年来中药治疗ITP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防治ITP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中医药在临床上更好地防治该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