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0, 17(12): 848-848. 
    摘要 ( 300 )   PDF(430KB) ( 3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骨脂潜在肝毒性机制
    刘伟, 秦柯, 张彦忠, 白素平
    2020, 17(12): 849-85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01

    摘要 ( 568 )   PDF(1601KB) ( 360 )  
    目的 采用网络毒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补骨脂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系统检索补骨脂文献,借助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和admetSAR数据库筛选毒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 服务器和GeneCards数据库预测潜在肝毒性靶点,进而使用Cytoscape 软件构建毒性成分-靶点互作网络,并利用SYBYL软件对hub靶点与毒性成分的结合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 补骨脂中筛选得到14个毒性成分,涉及242个肝毒性作用靶点;分子对接研究证实补骨脂毒性成分与10个hub靶点有着较好的结合活性;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补骨脂肝毒性靶点主要与刺激反应、激酶活性、脂质结合、肽反应和辅因子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及癌症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化学致癌、PPAR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Th17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 利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探究了补骨脂肝毒性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进一步深入验证补骨脂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温阳通脉颗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荔, 侯立静, 孙付军, 李贵海, 黄德红, 盛国梁
    2020, 17(12): 856-86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02

    摘要 ( 253 )   PDF(1169KB) ( 116 )  
    目的 探讨温阳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氧化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血清组、低剂量含药血清组(0.125 g/mL)和高剂量血清组(0.25 g/mL)。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设立正常组、模型组(300μmol/L H2O2)、空白血清组(300μmol/L H2O2+10%空白血清)和温阳通脉低、高剂量组(300μmol/L H2O2+0.125 g/mL、0.25 g/mL+10%含药血清)。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生化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乳酸脱氢酶释放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皮细胞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温阳通脉颗粒组细胞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P<0.01),乳酸脱氢酶释放降低(P<0.01),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温阳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减少炎症因子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有关,能保护受损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的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关散的遗传毒性研究
    王会萍, 王恩力, 徐娇艳, 姚景春
    2020, 17(12): 861-86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03

    摘要 ( 265 )   PDF(1107KB) ( 120 )  
    目的 评价通关散的遗传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 通过体外细菌回复突变(Ames)实验、体外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进行通关散的遗传毒性研究。Ames实验设312.5、625.0、1 250.0、2 500.0、5 000.0μg/皿5个剂量;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设立125.0、250.0、500.0μg/mL 3个剂量,通关散与CHL细胞分别接触6 h和24 h;小鼠骨髓微核实验,设立1 250.0、2 500.0、5 000.0 mg/kg 3个剂量,连续给药7 d,每天1次。结果 Ames实验,在S9代谢和非代谢活化条件下,通关散在312.5~5 000.0μg/皿浓度范围内,对所测5种菌株回变菌落数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增加,结果为阴性;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在S9代谢和非代谢活化条件下,通关散各剂量组诱导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小鼠骨髓微核实验,通关散各剂量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数微核率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该研究实验条件下,通关散未见潜在的遗传毒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规与管理研究
    国际药物警戒最新进展与启示
    陈锋
    2020, 17(12): 867-87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04

    摘要 ( 866 )   PDF(1004KB) ( 870 )  
    作为全球药物警戒发展风向标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监测项目成员国年会,是关注国际药物警戒热点与最新进展的重要窗口。本文以2019年召开的第42届年会为背景,分析了当前国际药物警戒最新发展动向及相关启示,认为药物警戒工作范围从不良反应监测拓展到药物滥用、误用和用药错误检测、报告与预防,工作重心正逐步从以药品安全为中心转向患者安全为中心,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药物警戒意识和简化公众参与途径;另外,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药物警戒领域应用中正在取得突破,积极推进智慧监管和智慧安全监测已成国际共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FDA药品风险评估与减低策略实施研究
    卫付茜, 张威, 杨悦
    2020, 17(12): 871-87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05

    摘要 ( 526 )   PDF(1128KB) ( 444 )  
    目的 分析美国FDA风险评估与减低策略政策实施现状及运行方式,为我国《药品管理法》中药品风险管理计划条款落实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中外文献以及FDA批准的风险评估与减低策略,对已经批准和撤销的独立风险评估与减低策略及单一共享系统风险评估与减低策略进行分析。结果 风险评估与减低策略作为风险管理计划的一种类型,是动态的风险管理工具。并非所有药品都需要风险评估与减低策略,风险干预工具的优先使用原则应当由简入繁,由易到难。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计划必须直接干预到医生和患者。结论 我国应探索《药品管理法》设定的风险管理计划执行路径,建立适应性的药品风险管理计划实施路径和配套文件,对药品风险进行动态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美药物警戒政策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柳鹏程, 王佳域, 陈锦敏, 王敏娇, 沈梦秋, 李明
    2020, 17(12): 877-88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06

    摘要 ( 649 )   PDF(1111KB) ( 560 )  
    目的 比较欧盟、美国和中国的药物警戒法规体系,分析其中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物警戒工作的相关要求,为完善我国药物警戒制度体系提供建议与参考。方法 采用理论研究与比较分析法,分析欧盟、美国与中国的上市后药物警戒相关法律法规。结果与结论 美国和欧盟法律法规中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上市后安全性研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相对完善。我国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药物警戒法规体系,推进主动监测与上市后安全性研究工作,制定风险管理相关指导性文件,多措举并推动我国药物警戒制度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鉴英国制度探讨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双跨”管理
    田春华, 夏东胜
    2020, 17(12): 883-884.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07

    摘要 ( 347 )   PDF(951KB) ( 177 )  
    目的 分析英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中相同药品不同分类的情况和管理模式,以期为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双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比研究,分析英国和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方式的异同。结果和结论 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双跨”管理符合药品的特性,可借鉴英国分类管理制度和经验完善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警戒信息
    药物警戒快讯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20, 17(12): 885-885. 
    摘要 ( 695 )   PDF(718KB) ( 4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规与管理研究
    创新性抗肿瘤药物Ⅱa期临床试验实施阶段质量风险管理研究
    张瑞, 潘岩, 武志昂
    2020, 17(12): 886-88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08

    摘要 ( 215 )   PDF(1069KB) ( 146 )  
    目的 建立创新性抗肿瘤药物Ⅱa期临床试验质量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方法 运用质量风险管理理论,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法,采用失效模式、影响与危害性分析法,构建创新性抗肿瘤药物Ⅱa期临床试验实施阶段的失效模式。通过危害性分析,得到各个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 RPN)。结果 RPN<15的有“药物回收缺少相关的文件和记录”等非关键性可接受的低风险25个,15≤RPN<25的有“没有及时处理合并用药”等中度风险失效模式18个,RPN≥25的有“通过监查员的监查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等高风险失效模式31个。结论 通过分析RPN值,识别出临床试验中风险程度较高的“受试者管理”“数据的管理”“安全性监测”“质量保证”环节下较为重要的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与合理用药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血小板减少的自动监测研究
    栗啸阳, 郭代红, 刘思源, 杨鸿溢, 姚翀, 齐榛
    2020, 17(12): 890-89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09

    摘要 ( 383 )   PDF(1042KB) ( 136 )  
    目的 高效获取大样本用药人群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血小板减少的真实世界发生率等风险数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借助“医疗机构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自动监测我院2013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住院患者,双人评价系统报警病例,获得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与发生特征;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7 569例次用药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73%。合并肝病患者发生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血小板值、肌酐清除率、身体质量指数、用药时长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属常见,与团队前期研究结果(3.0%)相吻合。患者用药伊始即监测血小板值能够及时发现并规避风险,病情复杂患者更应警惕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合理控制用药时长、并重点关注肾功能不全、低BMI患者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68例药源性肾损伤分析及抗感染药物相关风险信号挖掘
    于承暄, 郭代红, 姚翀, 杨鸿溢, 朱雨, 刘思源, 孔祥豪
    2020, 17(12): 894-89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10

    摘要 ( 301 )   PDF(1175KB) ( 282 )  
    目的 分析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挖掘抗感染药物致肾损伤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2016~2018年有效肾损伤报告,并通过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法、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4种数据挖掘方法进行风险信号挖掘。结果 968例药源性肾损伤中,男633例(65.39%),女335例(34.61%),平均年龄(58.60±19.55)岁。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类别为抗感染药物269例(27.79%),位列前3的药物品种依次为万古霉素43例(4.44%)、甘露醇30例(3.10%)、碘克沙醇29例(3.00%)。经数据挖掘技术检测,万古霉素等11种抗感染药物生成肾损伤阳性风险信号。结论 药源性肾损伤涉及药物种类较多,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发生频次最高,临床应用中应强化相关药物警戒意识,规范使用高肾毒性风险药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5例 丙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沈晓华, 何建平, 常鸿渐, 林强
    2020, 17(12): 900-90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11

    摘要 ( 239 )   PDF(966KB) ( 184 )  
    目的 探讨棓丙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85例棓丙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5例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占64.86%,有159例(85.95%)发生于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损害,均为说明书未提及的不良反应。其中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和肝功能异常。结论 临床使用过程中应重视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和肝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生产企业应加强对该产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说明书进行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57例碘普罗胺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程小平, 朱雅健, 刘学良
    2020, 17(12): 904-90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12

    摘要 ( 220 )   PDF(1061KB) ( 214 )  
    目的 探讨分析碘普罗胺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为减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青海省数据库中2009~2019年收集的157例碘普罗胺注射液ADR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碘普罗胺注射液所致ADR男性少于女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30 min内占68.1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结论 为确保用药安全,临床应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用药前后需密切关注ADR,做到早识别、增加早干预,减少碘普罗胺注射液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酸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张纾, 林强, 邓文, 陈深
    2020, 17(12): 907-91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13

    摘要 ( 428 )   PDF(1091KB) ( 1047 )  
    目的 分析烟酸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福建省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 174例烟酸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E)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烟酸注射液ADR发生时间多集中在用药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血管扩张相关的反应为主,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血管损害和全身性损害等。结论 应加强烟酸注射液的临床用药监测,及时修订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CHPS初步监测皮下注射国产硼替佐米的安全性
    潘道苇, 宛蕾
    2020, 17(12): 913-916.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14

    摘要 ( 243 )   PDF(1056KB) ( 190 )  
    目的 运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inese Hospital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CHPS)对皮下注射国产硼替佐米的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E)实施主动监测。方法 用CHPS抽取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6月皮下注射国产硼替佐米的病例32份,人工统计出全部AE,再结合该药进口药品说明书中所列出的AE,制定CHPS中的药品试验评价方案,最后用该方案筛选这32份病例中所有的AE,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AE情况。结果 CHPS阳性检出率为73.07%(20项),100%检出达6项,同时人工统计和CHPS检出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PS中的药品试验评价方案用于皮下注射国产硼替佐米AE检测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发掘、利用其主动监测的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外科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陈燕芳, 王义桥
    2020, 17(12): 917-920.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15

    摘要 ( 257 )   PDF(995KB) ( 121 )  
    目的 分析普外科常用头孢菌素类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影响因素,通过针对性预防,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普外科246例应用头孢菌素类药品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头孢菌素类ADR涉及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ADR多在用药1 h内发生;患者年龄、过敏史、合并用药、给药途径等在ADR发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性别、体重、原患疾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大于60岁、有过敏史、联合用药、静脉给药是头孢菌素类ADR的危险因素。临床用药时应当详细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发生ADR的危险因素,最大限度保证头孢菌素类药品的合理使用,掌握ADR的对症治疗与抢救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分泌住院患者不合理医嘱柏拉图分析及干预
    俞颖, 刘冬玲, 陈菲, 张帆
    2020, 17(12): 921-92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16

    摘要 ( 258 )   PDF(1240KB) ( 131 )  
    目的 探讨聊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不合理医嘱的情况及产生原因。方法 通过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该院内分泌科全部住院医嘱进行审核,对问题医嘱按照类别进行统计,利用柏拉图法对每季度不合理医嘱的主要、次要及一般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干预措施。结果 4 056名住院患者的137 904条医嘱中,795条存在用药不适宜现象,包括8种不适宜类型,分别是溶媒选择、给药频次、单次剂量、用药时间、适应证、联合用药、药物选择及给药途径的不适宜。通过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强化用药监护、积极开展药学服务以及多部门联合干预后,该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医嘱合理率由65.19%升至90%以上,且指标控制稳定。结论 柏拉图法有助于改善临床中的用药不适宜现象,提升临床药师自身服务能力,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道服务系统模式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文娱, 陈云艳, 张秋萍
    2020, 17(12): 926-929.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17

    摘要 ( 161 )   PDF(1112KB) ( 65 )  
    目的 阐述临床药师促进高危药品安全使用的工作模式。方法 管道服务系统模式应用到高危药品药学服务中。“管头”表示管理措施的制定;“管壁”表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高危药品药疗过程中与医生、护士、良好的沟通协作,与患者互动的过程中,提供一条畅通的安全用药通道;“管尾”则表示临床药师通过对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随访及评估,优化药疗方案,产生与“管头”对接的弹性循环效应。采用数字评分法对管道模式前后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管道服务模式后,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有较大提高(40.0%~88.9%)。管道服务模式前204例患者中,总不合理例数构成比占49.5%。应用管道服务模式后191例患者中,总不合理例数构成比占36.1%。不合理用药较前有所改善。结论 采用管道服务系统模式可提高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药师参与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治疗实践及分析
    余雄杰, 张静, 李园, 王鹏, 黄年旭, 陈锦华
    2020, 17(12): 930-933.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18

    摘要 ( 192 )   PDF(972KB) ( 129 )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依靠药学专业知识,参与抗感染治疗、药品不良反应处置及抗凝治疗等过程,协助医师制定优化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法林相关肾病的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白荷荷, 聂晓静, 夏丽, 赵萌, 王金萍, 姚燕琴
    2020, 17(12): 934-93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19

    摘要 ( 206 )   PDF(1069KB) ( 166 )  
    目的 探讨华法林相关肾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防治对策以及抗凝药物的选择,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报道1例华法林导致血尿及急性肾损伤的病例,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网等数据库,收集华法林致肾病的文献报道并统计分析。结果 检索48例华法林相关肾病病例,87.50%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大于3;用药6~8周发生率高(29.17%);好发于高龄(≥65岁)患者(47.92%);主要临床表现为血肌酐升高、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和蛋白尿;47例(97.92%)患者行肾穿刺活检;18例患者(37.50%)同时合并基础肾病;8.33%(4/48)患者未再使用抗凝药物,27.27%(12/44)患者重启华法林治疗;11例(22.92%)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32例(66.66%)患者肾功能未完全恢复,5例(10.42%)患者2年内死亡。结论 华法林致肾病发生率不低,医务人员应予以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优化抗凝药物选择,提升患者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药师参与1例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的药学实践
    李宇, 樊晖晖, 冯晓俊, 王运红, 陈传涛, 张蕾
    2020, 17(12): 939-942.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20

    摘要 ( 236 )   PDF(1000KB) ( 140 )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患者的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过程,根据指南建议停用阿司匹林,单用华法林治疗。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调整华法林剂量,并随访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及有无出血事件发生等药学监护。结果 医生接受临床药师建议,停阿司匹林,应用华法林1.25 mg/d,检查结果均在目标范围内,无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个体化给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实现抗凝治疗的全程化、个体化、最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乙拉西坦口服液致肝损伤1例分析
    杨贝, 方玉婷
    2020, 17(12): 943-945.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21

    摘要 ( 339 )   PDF(941KB) ( 405 )  
    目的 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左乙拉西坦时需密切关注用药安全。方法 报道1例癫痫患儿使用左乙拉西坦后出现肝功能损伤的病例资料,查阅文献分析该药导致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和发病机制。结果 该患儿停用左乙拉西坦后肝酶显著下降,通过因果关系评估表评估得分为6分,相关性判断为很可能。结论 当患者使用左乙拉西坦时需考虑到该药所致肝酶升高的可能性,尤其在儿童中使用时需注意进行肝功能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拉霉素片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分析
    刘静静, 王亦磊, 王彤, 康艳生, 张伟, 徐小亚, 常人元, 王晓琴
    2020, 17(12): 946-948. 
    DOI: 10.19803/j.1672-8629.2020.12.22

    摘要 ( 482 )   PDF(788KB) ( 236 )  
    目的 分析1例克拉霉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患者服用的药物进行关联性评价,并对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 患者敏感体质,迟发型过敏反应为克拉霉素所致。经过积极抗过敏治疗,患者痊愈。结论 克拉霉素为低敏性药物,亦可致迟发型过敏反应,但一般症状较轻微,敏感体质慎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