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物警戒》期刊(国际刊号:ISSN 1672-8629 国内刊号:CN11-5219/R)是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类科技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报道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药品安全管保驾护航。
经本刊编辑部确认后的国家级、省级基金项目(作者需提供复印件)的优质稿件,可享受相应的加急发表、减免费用、稿酬奖励等。具体情况请致电致邮咨询。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一、主要栏目
(一)院士笔谈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主笔,报道院士对药学领域前沿研究、发展现状和趋势等内容的思考与评述。以科学家的高度与深度向学者和公众广泛传播科研领域创新与发展。一般要求6000~8000字。
(二)专家论坛 医药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针对业内研究热点、社会关注重点的用药问题展开综述、点评等,报道内容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相关研究,重点关注中药和西药的安全合理用药等内容。要求选题新、关注度大、观点全面、科学严谨,有完整文献资料佐证。一般要求6000~8000字。
(三)专题专栏 报道前沿热点或有重大突破的科研项目专项研究,内容紧跟学科发展态势,针对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系列文章,一般有3~6篇。要求数篇文章围绕同一专题展开研究,文章之间具有逻辑性,可涉及该专题的综述、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实践研究等,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一般要求5000~8000字。
(四)基础与临床研究
(五)法规与管理研究 报道药物警戒领域的国内外法律法规及实践、药品监督及检验检测实践、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指南/共识及解读、方法学研究等。要求观点鲜明、针对性强,能反映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一般要求4000~6000字。
(六)安全与合理用药 报道各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实践与体会,包括大样本的医院用药分析、药源性疾病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处方点评、药学监护、病例报道、药物滥用及其他不合理用药、循证药学等。要求观点科学、资料完整、研究方法设计合理,结果部分要求进行科学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一般要求4000~8000字。
(七)综述 报道在某一时间内对某一科研主题的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凝炼并提出观点和建议的文章。要求观点鲜明、综述专题性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效性,能反映出综述主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一般要求6000~10000字。
二、投稿方式
(一)所有来稿应确保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事项。
(二)在线投稿:直接登陆www.zgywjjeditor.manuscriptcloud.com进入该系统进行投稿,并提供: ①作者工作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E-mail地址 (来稿作者多于1位时, 请指定1位通信联系人); ②稿件的电子版, 包含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③加盖单位公章的《中国药物警戒》版权协议书(附件)。
(三)稿件要求字迹清楚,标点正确,格式规范,储存为Word格式。英文摘要及文献应隔行打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
(四)返回作者退修稿件请按照退修意见逐一进行修改,将修改内容用红色标出,以Word格式返回,并附上修改说明。务必请15日内发回。修改稿逾期1个月不修回者,视作自动撤稿。作者最终核对稿件务必请2日内发回。
(五)稿件可通过在线投稿系统查询,也可关注“中国药物警戒”微信公众号查询稿件进度。
(六)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请作者考虑。
(七)请勿一稿两投 (以研究通讯形式发表过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过的论文, 可在充实内容后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来稿一旦审定录用,即发给录用通知。一经刊用,则自动承认论文专有使用权为本刊,对本刊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发表该文无异议,未经本刊同意,该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八)第一作者赠送2本当期纸质期刊。来稿刊登后将酌付稿酬。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CNKI)光盘版、网络版和相关数据库。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以稿费形式付给。
三、稿件基本要求
稿件 (包括题名、作者及单位地址、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图、表格等) 以1.5倍行距、宋体 (英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 并标注页码。
1.稿件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学方法正确,文章格式规范。基金稿件请在文中标注项目全称及编号。
2.文题:应凝练、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文题居中,中文文题20字以内为宜。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用非公认公知的缩写与符号。不得使用不常见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 尽可能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中英文题目含义应一致。
3.作者及单位:稿件的作者应是参与稿件研究工作的主要科技人员, 应对全文的内容负责, 并能回答文中的问题,应是合法著作权人和责任者。作者署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和单位的排列顺序由作者自行商定,作者名字之间用逗号隔开;应注明通信作者 (用“*”标出) 及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和 E-mail, 写在首页脚注),共同通信作者用“#”表示,并列第一作者用“Δ”表示,且共同通信作者和并列第一作者只能各有一位,且“Δ”“#”为粗体,上角标注。若署名有变动, 应及时变更稿件的版权协议书。作者单位名称按作者出现顺序排序,邮政编码编排于作者署名下方,写明省、市(县)和邮政编码,单位要具体到所在的科、室,括在括号内。作者在不同城市、不同单位,可用数字标注于名字右上角,相应单位前加数字序号。例如:张三1,李四1,2(1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研究室,江苏 南京 210009;2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4.论文首页脚注:第1行基金项目(基金资助课题及编号);第2行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第3行通信作者(姓名、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E-mail)。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如:王小明写为WANG Xiaoming。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作者的中英文单位名称要写全称,首字母大写,并附省、市名及邮政编码 (英文单位中加China)。
5.基金项目: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基金号);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金号);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号);④“十四五”重点专项(基金号)等,同一类型基金间用顿号隔开,顺序由高到底(国家级;省部级;其他)排列,有特殊要求除外,同时应附基金项目计划证书首页和作者成员页的复印件。
6.摘要:论文须同时提供中、英文摘要,两者内容应相互对应且内容基本一致, 中文摘要以400字左右为宜, 英文摘要内容需更详细具体(600字左右)。除综述栏目内的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其余文章均按结构式摘要(Abstract)“四要素”格式: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道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省去“本文……”“作者……”等主语。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作者应列出全部作者的姓名和工作单位,在通信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通信作者的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7.关键词:所有文章在投稿时均要写出中、英文关键词 6~8个。中文关键词放在中文摘要后,英文关键词放在英文摘要后,中、英文关键词顺序一一对应。关键词宜选自《医学主题词表》(MeSH主题词表)和《中医中药主题词表》,主要的自由词和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英文关键词全部用小写 (人名、专有名词等例外),各词汇之间用分号分隔,结束处不用标点符号。
8.正文:正文层次不宜过多,序号按“1”“1.1”“1.1.1”顺序排列,各级小标题一律左顶格起排, 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字数不宜过多,标题不得排在页末。同级小标题不应时有时无。正文按照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次序撰写。文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数据,要清晰表达以方便他人进行分析。
(1)引言:简明扼要地阐述文章的目的,概述研究和观察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对该项研究的现状,已经解决的问题,尚未解决的问题,尽量引用参考文献。勿需对主题展开回顾,不要包括已经发表过的数据或结论。
(2)实验材料:药物、动物、植物、试剂、主要仪器应说明来源、品种、型号及规格。
药名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 (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INN)”, 以《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家药典委员会办公室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 为准。若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 则用批准的药名。药名较长时, 可用缩写, 但需在首次出现时注明, 如: 阿米卡星(Amikacin,AK),蜕皮甾酮 (ecdysterone, ECR); 少用代号, 尽量不用商品名。药名首次出现时应写出英文全称。药名写在剂量前面。
研究对象 (动植物、微生物) 应注明拉丁学名,植物标本应说明鉴定人及存放地点。药材名称(参照药典规范名称,首字母大写);所属植物名称(参照国际植物命名法,植物名斜体、首字母大学+所属科正体、首字母大写),如: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实验动物应标明清洁级和合格证号。实验动物或人的性别、年龄和实际测得的体重应该用均值±标准差及可信区间表示。采用染色技术的图表,并标注染色方法和相应的倍数,如HE×400。
试剂应标标明生产厂家、生产批号和纯度,如:甲醇(厂家*****,批号:******,纯度*****%);乙腈(厂家*****,批号:******,纯度*****% )。
仪器应标明生产厂家及其型号,如:电子天平(上海精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型号:PL-203)。
(3)实验方法:尽量简洁明了,数据报道注意有效数字位数和精度。凡文献已有记述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如果是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便他人重复。清楚地描述观察或实验对象(患者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情况,详述实验方法及步骤,以便他人重复验证。准确说明药物和化学品的使用方法,包括商品名称、剂量以及给药途径。所用的材料、药品、食品、动物均需标明出处、批号、性别等。药品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要写明药品生产厂家和批号。
(4)医学伦理:当实验以人或动物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当声明。只有符合机构责任委员会的伦理 (道德) 标准或依照1975年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 (1983年修订),才能进行人体实验;动物实验应符合伦理学标准,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提供相应的伦理号。
(5)统计学方法: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如参数检验法 (t检验、u检验、F检验等)、非参数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成对资料的符号检验、秩和检验等)、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结果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样本数用n表示。显著性结果以“*P<0.05, **P<0.01, ***P<0.001 vs A; △P<0.05, △△P<0.01, △△△P<0.001 vs B”表示。
(6)结果: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表格和图中表述所得结果,文字叙述时,无需重复图表中的全部数据,也不要详述,只需强调或概括其重要发现。
(7)讨论:着重讨论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和新的发现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不必重述已在引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其他材料。讨论中应包括此次的新发现和不足,进一步研究的启示,并将观察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联系。应当避免交待不成熟的论点和不足以为自己的资料所支持的结论。避免工作尚未完成就提出或者暗示要求首创权。有充足理由时可提出新的假说,但应恰如其分。
(8)志谢:对论文仅作过某种帮助,或协助作了某项工作,则不一定按作者身份署名,可在文末以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谢意。放在文章最后,顶格放置。
(9)附录:附加内容又叫增强材料,伴随根文献一起进行数字化出版,增强作者学术成果传播。其内容包括文本、数据表格、图像、音频、视频、软件程序、手稿等,通常仅通过网络呈现。具体格式为:本文补充数据可在线查阅:相关网址链接。
9.参考文献: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发表的主要原始文献为限,不能引用其他文章中引用的但未经核对原文的文献。每篇文章不少于15条参考文献,其中50%为近3年发表的参考文献。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以上标形式放置。参考文献著录按文章中引用的顺序依次排列,每条著录项目应齐全。文后中文参考文献须为中英双语形式,中译英后的文献须注明中文书名和期刊名。文献作者3人以下,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名,其后加“等”或“et al”,且姓氏全部大写,名仅体现首字母,且大写。举例:屠呦呦,TU YY。;姓在前,名缩写在后,作者之间用“,”分开。期刊名缩写参照“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 Source Index” (CASSI)。从2020年10月起,本刊将参考文献全部改为英文,举例如下:
(1)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中 |
[1] 刘宪军,付娜.109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6):355-357. [1] LIU XJ, FU N. Analysis of 109 report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s of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for injec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vigilance(中国药物警戒), 2014, 11(6): 355-357. |
英 |
[2] HEWITT JA. 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J]. Library Resource Services, 1984, 28(3): 205-218. |
(2)普通图书
中 |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广西自然保护区[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1] Department of Forestr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angxi Nature Reserve (广西自然保护区)[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1993. |
英 |
[2] O’BRIEN JA.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s[M]. 7th ed. Burr Ridge, III.: Irwin,1994. |
(3)论文集、会议录
中 |
[1] 中国力学学会. 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 [1] 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National Experimental Fluid Mechanics Conference(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Tianjin: Tianjin University Press, 1990. |
英 |
[2] ROSENTHALL EM.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61[C].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3. |
(4)科技报告
中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R/OL]. (2013-04-16)[2014-06-11]. http://www.mod.gov.cn/affair/2013-04/16/content_4442839.htm. [1]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the New Era: The diversified employment of China's armed forces[R/OL]. (2013-04-16)[2014-06-11]. http://www.mod.gov.cn/affair/2013-04/16/content_4442839.htm. |
英 |
[2]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Gu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 PB 91-19400[R]. Springfield: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1990. |
(5)学位论文
中 |
[1] 孙玉明. 葡磷酰胺临床前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研究[D]. 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6. [1] SUN YM. Pre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Glufosfamide[D]. Shenyang: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006. |
英 |
[2] CALMS RB.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 Berkeley: Univ. of California, 1965. |
(6)专利文献
中 |
[1] 刘加林. 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P]. 1993-04-14. [1] LIU JL. Multifunctional disposable tongue depressor(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 China, 92214985.2[P]. 1993-04-14. |
英 |
[2] WASICAK JT, GARVEY D, HOLLADAY MW, et al. 7A-Heterocycle substituted hexahydro-1H-pyrrolizine compounds useful in controlling chemical synaptic transmission: US, 5733912[P]. 1998-03-31. |
(7)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中 |
[1] 于德泉,杨峻山. 分析化学手册[M]. 第七分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492. [1] YU DQ, YANG JS. Handbook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手册)[M]. Vol 7.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1999: 492. |
英 |
[2] BUSECK PR, NORD GL, JR, VEBLEN DR. Subsolidus phenomena in pyroxenes[M]// Pyroxense. Washington, D.C.: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c1980: 117-211. |
(8)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中 |
[1] 丁文祥. 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 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1] DING WX. The digital revo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N]. China youth Daily(中国青年报), 2000-11-20(15). |
英 |
[2]Yu Z. Treatment for human infection developed[N]. China Daily,2005-12-27. |
(9)电子文献(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中 |
[1]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当选为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管理委员会成员[EB/OL]. (2018-06-07)[2019-05-06]. http://www.nmpa.gov.cn/WS04/CL2056/228304.html. [1]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was elected as a member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EB/OL]. (2018-06-07)[2019-05-06]. http://www.nmpa.gov.cn/WS04/CL2056/228304.html. |
英 |
[2] CHRISTINE M. Plant physiology:plant biology in the Genome Era [J/OL]. Science, 1998, 281: 331-332[1988-09-23].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llection/anatmorp. |
(10)电子文献(网络首发)
中 |
[1] 吴汀溪, 赵志刚, 石延枫, 等.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秋水仙碱相关神经毒性风险分析[J/OL]. 中国药物警戒,(2024-03-19)[2024-03-20]. https://doi.org/10.19803/j.1672-8629.20230531. |
英 |
[2] WU DX, ZHAO ZG, SHI YF, et al. Risk assessment of colchicine-associated neurological adverse events based on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J/OL].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vigilance(中国药物警戒), (2024-03-19)[2024-03-20].https://doi.org/10.19803/j.1672-8629.20230531. |
(11)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
为利于计算机处理和保证数据库准确检索与统计的原则,须有参考文献的类型和载体类型标志,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
专著 |
论文 集 |
报纸文章 |
期刊文章 |
学位论文 |
报告 |
标准 |
专利 |
汇编 |
档案 |
古籍 |
参考工具 |
文献类型标志 |
M |
C |
N |
J |
D |
R |
S |
P |
G |
B |
O |
K |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志: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
数据库 |
计算机程序 |
电子公告 |
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
DB |
CP |
EB |
载体类型标志: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1.医学名词:以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2023版)等所列词为准。
2.药学名词:药学有关名词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药学名称》、《化学名词》(科学出版社) 为准,不用商品名。
3.正(误)、宜用(不宜用)的字和术语
(1)报道(导)、订(定)阅、心脏搏(博)动、碱(盐、硷)基、竞(竟)争、竟(竞)然、小檗(蘖)碱、符(附)合、幅(辐)度、简练(炼)、锻炼(练)、标志(识)、战(颤)栗、机制(理)、坐(座)标、烧伤Ⅰ度(Ⅰ°)、安(按)装、荧(萤)光、神经元(原)、糖原(元)、基原(源)、苷(甙)、递(介)质、可(考)的松、溶解(介)、解(介)剖、亚甲蓝(兰)、甲蓝(兰)、松弛(驰)、瓣(办)膜、蔓(漫)延、弥(迷)漫、覆(复)盖、圆(园)形、阑(兰)尾、副(付)作用、蛋(旦)白、针灸(炙)、莨(茛)菪、年龄(令)、末梢(稍)、 抗原(元)、横膈(隔)、纵隔(膈)、石蜡(腊)、糜(靡)烂、委靡(糜)、原型(形)排泄、大脑皮质(层)、胞质(浆)、脑(颅)神经、血管(菅)、食管(道)、淋巴结(腺)、扁桃体(腺)、红细胞(血球)、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白血球)、嗜酸粒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嗜碱粒细胞(嗜碱性白细胞)、血红蛋白(血红素)、骨骼(胳)、晶体(晶状体)、组胺(组织胺) 、抗生(菌)素、维生素 A(甲)、糖(醣)类、功(机)能、综合征(症、症候群)、并发(合并)症、适应证(症)、禁忌证(症)、辨证(症)论治、淤(郁)血、活血化瘀(淤)、发绀(青紫、紫绀)、水(浮)肿、自身(家)免疫、脱位(骱)、血流(液)动力学、弥散(弥漫、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噪声(音)、超声(音)、实验室(化验)检查、肾上腺素(能)受体。
(2)解剖学名词的定名原则为部位器官定语在前,形态、性质定语次之,动作定语紧靠主格名词:胆总管(总胆管)、 肛提肌(提肛肌)。
(3)废弃以人名命名的解剖学名词:心肌传导(浦顷野)纤维、胆道口(俄狄)括约肌、胆道口(乏特)壶腹。
(4)葡萄糖与其他化合物组成复合词时, 简称葡糖, 如葡糖(葡萄糖)醛酸。
(5)t1/2(半寿期、半衰期、半减期)。病历或涉及病人姓名时,不用××,如:张某(张×,张××)。用人名构成的名词术语,如只用单个汉字表示人名时,则加氏字,如:布氏杆菌(布杆菌)。但如用 2 个以上汉字表示人名时,不加氏字,如:革兰染色(革兰氏染色)、革兰阳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霍奇金病(何杰金病、何杰金氏病)、剖宫(腹)产、梗死(塞)、梅尼埃(美尼尔)病。
1.表和图:图表要设计合理,达到自明,即使只看图表就能大体了解实验内容 (图注和表注应适当简述实验内容),切忌与正文及表的内容重复。凡文字能表述清楚者,不必再用表、图。表格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栏目项不应有空缺。表内尽量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数字对齐 (如“±”号对齐,小数点对齐等)。图表中量和单位应是量的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其间加一斜线的方式表示,如:t/h (表示以h为法定单位的时间)。图表都应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只有1个时,仍用“表1”或“图1”表示。图表分单栏和双栏放置,通栏的图和表最好置于页面的最上方或最下方。图要求虚实分明、均匀、清晰。图注应放在图题下面。文中照片 (黑白或彩色) 必须反差鲜明,清晰易辨;如果照片内需标注文字、数字或符号等,不要在照片上作标记。
2.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请参阅《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如:。如: 1 M硫酸为1 mol·L-1硫酸, 1 N硫酸为0.5 mol·L-1硫酸;表示微量物质质量分数的ppm和pphm等应停用, 写成10-6和10-8; r·min-1不用rpm;单位中的“/” 改成“·” ,“/”后用上标“-1” 表示,如:g·mL-1 。
3.数字:作为量词与序数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数字符号按国家标准GB3102.11-93执行。如:20世纪80年代,第2卷;作为词表构成定性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用汉字,如二倍体、三叉神经痛等。单位符号前的数字最好在0.1~1 000,必要时改用适当的词头符号,如:M,m或以10n,10-n表示。数字的增加可用倍数,减少则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年份应写出全称,如1998年不写成98年,2~6%应写为2%~6%,5~7×104应写为5×104~7×104或(5~7)×104,2×3×4 mm应写为2 mm×3 mm×4 mm。常用缩写为:一秒 1 s,五分钟5 min,六小时6 h,四天4 d,第四天d 4,米m,克g,毫克mg,微克μg,升L,毫升mL,国际单位IU。单位符号应写在全部数值之后,并与数值间空出1个空格。
4.国际代号与缩写:采用国际代号与缩写时,如果不是常用缩略词,应在第1次出现时给出定义。如静脉注射 (iv)、肌内注射 (im)、静脉滴注(ivgtt)、皮下注射(ih)、口服(po)、体内(in vivo)、体外(vivo )、灌胃 (ig)、每日1次(qd)、每日2次(bid)、每日3次(tid)、每12 h 给药1次(q12 h)等。国际代号不用于无数字的文句中,如每天不写每d。
5.其他术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监督管理局(EU)、《医学监管活动词典》(MedDRA)(最新版本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20年版)、《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WHO-ART)、《国际疾病分类》(ICD)、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 药品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E)、药品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ATC)等。
四、编辑出版流程
五、收稿、退修和不录用稿的处理
(一)收稿 本刊只接收通过“中国药物警戒期刊”(https://zgywjj.magtechjournal.com/)提交的在线投稿。作者在点击该网站首页的“在线投稿”或直接输入“https://zgywjj.magtechjournal.com/journalx_ywjj/authorLogOn.action”进入“中国药物警戒期刊在线投稿系统”进行注册后完成投稿。由于后期需使用已注册的手机号码及密码登录该系统来了解稿件处理进程和提交修改文稿等,故请作者务必使用自己的手机号码注册并记住密码。
(二)退修 编辑将需修改的稿件经“中国药物警戒期刊”上传给作者,作者按退修意见逐一修改后,仍通过该系统及时上传提交。当修回稿符合刊用标准后,编辑会通知作者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编辑部,等待择期发稿。
(三)退稿 本刊稿件采用“三审三校一核”制度,每一审稿程序均可能产生不录用稿。所有不录用稿均经“中国药物警戒期刊”在线投稿系统”退稿。
六、版面费和稿酬
(一)版面费 本刊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会在稿件拟录用前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发送“中国药物警戒期刊”通知,并通过支付宝、银行转账方式收取。请在投稿系统中及时填写收款人银行账户及个人身份信息。转账请注明“稿件第一作者姓名、稿件编号和版面费)。
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信息:
单位名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税号:12100000400003657F
地址及电话:北京市大兴区广德大街22号院一区4号楼10-14层 010-80990828
开户行及账号:中国银行北京三里河支行342864683541
(二)稿酬 来稿经刊登后按本刊标准付予稿酬,并赠第一作者当期杂志2册。鉴于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等,故凡被本刊录用的文章均纳入以上数据库,其著作权使用费将包含在稿酬中一次性付予。若有不同意者,请在投稿时注明。
七、联系方式
《中国药物警戒》地址: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德大街22号院一区4号楼
邮 编:100076
联系电话:010-80990708
期刊网址:https://zgywjj.magtechjournal.com/
在线投稿网址:https://zgywjj.magtechjournal.com/journalx_ywjj/authorLogOn.action
电子信箱:ywjj@cdr-adr.org.cn
公众号:中国药物警戒
附件1
《中国药物警戒》版权协议书
论文题目
中文:
英文:
论文作者
中文:
英文:
单位
中文:
英文: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论文的版权所有人(简称“论文作者”)同意将该论文投稿并发表到本期刊上。上述论文一旦在期刊上发表,全体作者自愿将论文的版权(含各种媒介、文种)授权给《中国药物警戒》编辑部(简称“编辑部”),编辑部将一次性酌付稿酬(含著作权转让费)并赠送样刊,若编辑部再以其他形式出版该论文,将不再支付论文作者稿酬。
同时,全体作者同意将本刊录用的稿件(包括该刊录用稿和经编辑加工的稿件),于期刊印刷出版前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知网”上予以网络首发。(如不同意网络首发,请在作者签名处注明。)
请认真阅读如下条款并签名做出承诺,协议条款内容如下:
1.本文未曾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2.本文的全部作者一致同意将本文整体以及附属于作品的图、表、摘要或其他可以从论文中提取部分的全部复制传播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表演权、翻译权、汇编权、改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中国药物警戒》编辑部。论文作者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但论文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继的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论文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论文作者非期刊类的文集中。
3.本文的全部作者对本文署名(包括作者单位)及顺序无争议。发表后不允许修改作者署名、排序及单位。若发生署名权争议问题,一切责任由论文作者承担。发表前如需变更作者(包括作者单位),须由第一作者向编辑部提交书面变更申请,编辑部审核同意的,须重新提交版权协议书,原版权协议书自动作废。
4.本文的全部作者保证该论文中的所有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不违反国家有关出版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不涉及保密等问题。
5.本文的全部作者保证该论文为原创作品、无一稿多投并且不涉及侵权和泄密等问题。若发生侵权、一稿多投或泄密等问题,由论文作者承担一切责任,且需补偿编辑部损失。为了维护科学道德规范和正常出版秩序,编辑部有权对其稿件进行退稿处理,有权在科研领域内以及兄弟期刊范围内对该论文作者进行实名通告批评,有权通知有关单位对作者进行相应处罚。
6.若论文不被录用,作者收到退稿通知时本授权书自动终止。论文作者若在3个月内没有收到编辑部对该论文的处理意见,经向编辑部声明后可以另行处理该论文,本授权书即自动终止。
7.承诺本授权书所明确的事项已经征得全部作者的同意,并由全体作者签名。
8.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签字后作者通过电子邮箱、投稿系统等方式提交的协议复印件/扫描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文全部作者署名:
日期: 年 月 日
是否同意网络首发:是 __ 否 __
是否经全部作者签字:是 __ 否 __
—―――――――――――――――――――――――――――――――――――――
审查证明
我单位 等投寄到你处的论文稿件:
经过审查,文章所有内容真实、准确性,不涉及国家机密等问题,同意投稿。
特此证明!
单 位 盖 章
(第一作者)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