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 [M].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6. [2] 谢彦华,李里,张丹.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动态变化[J].沈阳部队医药.2001,14(5):387-388. [3] 梁润英,路嵘.鳖甲抗纤方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2004,11(1): 16-18. [4] 王宝恩.肝纤维化的诊断与严重度评估.中华肝脏病杂志[J],1998, 6(4): 193-194. [5] 许建明, 徐叔云, 张运芳,等. 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0, 16(3):339-341. [6] 吴丽, 魏伟. 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及治疗药物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 20(5):481-485. [7] 黄志刚, 翟为溶. 异种动物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及其机制[J]. 复旦学报(医学版), 1997,(5):351-354. [8] 文志萍, 秦冬梅, 曹文江,等. 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12):2849-2851. [9] 叶霖财, 肖智勇, 周文霞,等. 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实验条件的优化[J]. 军事医学, 2010, 34(4):340-344. [10] 高红英, 李国玉, 王航宇,等. 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致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制作的探讨[J]. 中国药师, 2010, 13(10):1383-1386. [11] 李异玲, 傅宝玉, 王炳元,等. 实验化学性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的比较[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5, 34(1):25-27. [12] 丁霞, 蒙一纯. 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 5(7):47-48. [13] 冯俊杰, 商中华. 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IL-1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4):30-31. [14] 孙侠, 黄小琼, 钟海潮,等. 四氯化碳、酒精与四氯化碳联合、胆管结扎致SD大鼠肝纤维化病理学比较[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2, 22(3):36-39. [15] 李谌, 蒲小平. 丹参粉针剂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J]. 中国新药杂志, 2006, 15(12):968-971. [16] Keppler D, Lesch R, Reutter W, et al. Experimental hepatitis induced by d-galactosamine [J]. Experimental & Molecular Pathology, 1968, 9(2):279-290. [17] 李梅,谷淑玲,马腾飞. 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大鼠肝损伤模型的实验性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7, 27(2):86-88. [18] 杨文卓, 曾民德, 范竹萍,等. 氧化苦参碱防治半乳糖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2, 10(3): 193-196. [19] 王学东, 胡荣昕, 叶放,等. 复方芪珠片对急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4):150-152. [20] 王宝恩,王志富.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1989, 69(9):503-506. [21] 李培建,梁保忠.四氯化碳、人血白蛋白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实验[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0, 17(2):32-34. [22] 董忠, 刘瑾, 沈洪,等. 大鼠腹腔注射人血清白蛋白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实验研究[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6, 20(1):12-15. [23] 黄志刚, 翟为溶, 张月娥,等. 异种血清诱发肝纤维化模型中ECM变化的研究[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1998, 7(2):135-138. [24] 陈桂敏,梁振钰.芪蚣抗纤方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s信号通路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26(8): 1865-1867. [25] 于世瀛.免疫性和化学性损伤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比较[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5, 12(4):5-11. [26] 吴茜玉.鸡骨草胶囊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26):46-48. [27] 李鸿立,田 聆,魏于全,等.刀豆素蛋白A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J].免疫学杂志, 2004, 20(5):390-394. [28] 姚树坤, 殷飞. 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 8(6):681-682. [29] 王振常, 夏兰, 张荣臻.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25):74-75. [30] 张海. 浅论肝郁脾虚在抑郁症病因病机中的重要地位[J]. 光明、中医, 2006, 21(6):封底. [31] 韩秋艳. 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 23(3):59-61. [32] 彭延娟, 彭成. 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4, 21(1):32-34. |